关于幼儿园区域活动―――打乱班级界限的研究

时间:2022-10-29 06:44:30

关于幼儿园区域活动―――打乱班级界限的研究

【摘要】区域活动是一种自主学习活动,幼儿在一定的区域内自由选择游戏材料、合作伙伴和活动内容,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游戏。目前幼儿园的区域活动中,班级之间的活动存在重复现象,为实现资源共享,加强幼儿之间的交流,我们试图打破班级界限,开展同年龄段的区域活动,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区域活动班级界限交流合作

打乱班级界限的幼儿园区域活动就是在区域活动相对稳定的同时,让同龄儿童在规定的区域内自由活动,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和人格的健康发展。

1创设宽松、自由、共享的区域环境

打乱班级界限的区域活动环境布置无形中扩大了每个区域活动的空间。首先将原来关着的前门打开,加强同年龄段孩子之间的交流。其次,充分利用走廊,在走廊中设置主题探索区和资料查找区,将阁楼布置成发泄区,将寝室布置成幼儿倾诉的心情区。再次,合理分配区域空间的类型,一班附近的区域空间主要是静态的,如:心情区、故事区、美工区等;二班附近的主要是动态区域空间,如:发泄区、角色扮演区、沙水区等。并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分析哪些区域利用率大,哪些区域利用小,并尽量扩大学生感兴趣的区域空间,缩小学生不感兴趣区域空间的面积,或是取消部分利用率极低的区域空间。在这些区域空间中,各班的小朋友都可以在其中去玩耍和完成某些任务,与其他班级的小朋友主动交朋友,完成任务。教师减少对区域空间的硬性管理,为小朋友创造宽松、自由的区域环境,激发其活动兴趣,让小朋友在区域活动中获取知识。

区域空间设置完成后就要在其中放置与主题相关的材料,材料是从不同的班级中来的,考虑到幼儿年龄的差异,根据大、中、小班幼儿的特点放置不同层次的材料,体现出年龄特色。分析各个区域的主题活动,并筛选出有探究意义、以实验为主的材料,将其放置在区域中,鼓励幼儿积极组队探究未知的世界,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促进幼儿在相互交流和合作中建构知识。如:在“闹元宵”主题活动中,幼儿在百宝箱中掏出易拉罐、塑料瓶、木棒、浆糊、剪刀、纸片、蜡烛等物品,激发幼儿制作花灯的兴趣和欲望。教师要尽可能的减少对区域空间活动的限制,充分发挥小朋友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能自主选择活动材料、小伙伴、活动方式等,促进小朋友的健康成长。

2加强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虽然说区域活动是学生自主进行的活动,但还是需要教师的引导。开展打乱班级界限的区域活动之前,先让幼儿自己去其他班级找合作伙伴,并引导他们相互认识,相互介绍自己的名字、来自哪个班级等等,熟悉之后商量等会要玩什么、怎么玩等。对于性格内向、胆小的学生而言,教师应进行个别指导,引导他们相互介绍、交流,针对不同的情况给予不同的建议,如:“你想跟他玩什么”、“你对他说,我跟你一起玩,好吗?”等等。在教师的鼓励和引导下,幼儿主动去找新朋友来一起玩游戏。

通过混班的区域活动,不同性格的幼儿聚集在一起玩游戏,性格外向的孩子遇到问题时会主动与其他班的孩子交流、协商,寻找解决方法。如:在美工区,一个小朋友的红色水彩笔没水了,他就对旁边的小朋友说:你不用红色水彩笔的话就借我用一下,好吗?而性格内向的孩子则很少与其他班级的孩子交流,但在其他同学的影响下,性格内向的孩子也逐渐主动与其他班小朋友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刚开始举行区域活动时,幼儿对活动不了解,教师就轮流请幼儿来说说这些材料可以怎样玩游戏等等,让幼儿说出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区,长此以往就能有效提高幼儿参与区域活动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了。

当然,混班的区域活动中,小朋友间的交流以及小朋友与教师间的交流需要教师良好的引导,教师应用符合幼儿年龄特征的童言童语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发孩子的交流欲望,并积极帮格内向的孩子与其他小朋友交流,在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中获取区域活动的乐趣。

3建立活动规则,及时反馈信息

活动规则是幼儿参与区域活动时必须遵守的规则,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打乱班级界限的区域活动中,幼儿与幼儿、幼儿与教师之间不够熟悉,这样给教师的指导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为了保证区域活动的正常进行,应建立活动规则,并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积极主动遵守规则。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进行规则教育,使孩子主动遵守规则。在活动开展之前制定统一的活动规则和注意事项,各班教师在平时进行规则的教育,使学生熟悉活动规则并主动遵守规则。在区域空间中,设置物品摆放图标,促使幼儿主动收拾材料,将其摆放在固定位置。

为了让幼儿更快了解各个区域的玩法,每个班选2个幼儿来当老师,负责指导入区的孩子,这样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组织能力、合作能力、领导素质等,鼓励幼儿大胆与其他班级的小朋友交流,并在活动中发挥互帮互助精神,这样既加强了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流,又减轻了教师管理的负担,促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观察幼儿,并给幼儿针对性辅导,挖掘幼儿的潜力,促进智力开发,促进每一个幼儿的健康成长。

设置一个登记表,每个幼儿入区前都需要填上自己的班级以及学号,表格等排满之后就限制其他孩子的入区,这样可以有效控制活动区域的人数,给幼儿创造相对宽松、自由的活动空间。

4适当让家长也参与区域活动

幼儿园内设置的心情区、发泄区都是为幼儿舒缓心情而专门设置的,帮助孩子释放压力,放松心情。在开家长会或是其他时间,邀请家长来参与幼儿的区域活动,让家长作为观察者参与幼儿区域活动的观察和记录,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心情等,而不是仅仅看到孩子的成绩、课堂表现等。

通过打乱班级界限的幼儿区域活动,幼儿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增强,求知欲、探索欲增强,一个小小的问题就可能引发系列的探索活动。内向的幼儿也变得活泼开朗,能主动与其他孩子交流,表达自己的需求,学会与人合作等。开放、自由区域空间的创设,打乱班级界限强调区域之间的互动和区域的相对对立性,小朋友之间的社会往更加复杂,这样就给幼儿创造了一个动态的、复杂的与现实社会贴近的小型社会环境,有利于幼儿社会化,在教师的引导下,帮助孩子健康人格、健康情绪的培养。幼儿在不同的区域活动中处于不同的社会地位,扮演不同的角色,有着不同的心理体验,这些都促进了幼儿的社会化,促进幼儿情感、情绪的培养,促进其健康发展。

任何人的健康成长都离不开同龄和异龄伙伴,通过混班区域活动,幼儿学会与人交流、交往,独立性、交往能力、合作能力等得到培养,实现社会性的良好发展。

结束语

本文以幼儿园区域活动为主题,探讨打乱班级界限的幼儿区域活动的策略,从创设空间、放置材料、建立规则、让家长参加区域活动等方面详细分析幼儿园应如何开展混班区域活动,并简要阐述了混班区域活动的效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江丽英.幼儿园区域学习区的资源开发与利用[J].辅导员下旬刊(教学研究),2011(1):54-55.

[2]姬宝荣.打破班级界限开展区角活动的尝试[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2(8):58-59.

[3]韦琴芳.混龄班主题区域活动的实施方略[J].早期教育(教师版),2009(2):46-47.

上一篇: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下一篇:如何创设和谐的小学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