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课程建设的策略

时间:2022-10-29 06:09:55

职校课程建设的策略

本文作者:何春阳 单位:河南平顶山教育学院

一、中等职业学校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启动至今,已历时9年,但中等职业学校在精品课程建设方面仍然薄弱。据有关资料表明,2010年,全国共有本科层次精品课程442门,高职高专层次精品课程223门。遗憾的是中职层次的精品课程到现在为止还几乎是零。究其原因,除了教育部在设定精品课程时没有把中职类学校列为其中,主要原因还在于中职类学校的绝大多数课程都没有达到“国家精品课程”的要求,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有待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在招聘教师方面,对人才的学历和职称没有统一要求,导致学历和职称不高的教师还大量存在。同时,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整体科研能力不强,搞科研的时间和精力有限、缺乏参与实践的应有积极性,不能确保实践教学质量。

2.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相对落后传统的教学方法占比重较大。现代教育理念中的行为引导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占比重较轻。多媒体教学软件、网上自助学习软件及课件缺乏同步改进,导致中等职业学校网络资源建设也很薄弱。3.实践教学环节薄弱主要表现在模拟仿真实验室不足、与课程配套的实验实训室匮乏、教学基地建设力度不够,导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校企联合不默契,专业培养目标与实践教学基地之间的吻合率较小,大量的验证性项目冲淡了“生产一线”或“就业岗位环境”的模拟。

4.教学管理跟不上教学缺乏科学的管理机制和动态监督机制,学历考试与社会职业资格考试脱离,职业教学核心没有做出“职业能力”。

5.教学内容缺乏兼收并蓄教学内容因“学科体系的完整性”而不敢大胆涉猎教学改革和学科研究的新成果。学校提倡市场调研,但不愿资助行动,教师自觉到企业或行业中去掌握第一手资料较少,使其所教内容不能紧密结合市场情形,不能及时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成果。

6.实训教材跟不上时展的节奏立体化教材及实验实训教材与时展步伐不一致。例如,一本与实训课程相配套的教材刚出版,可能就落后于突飞猛进的新技术、新工艺。特别是随着新生产设备的不断涌现,导致以往的旧操作技能和程序往往与现实不符,然而反映现实的新版教材不可能马上出台,这势必影响实验实训课程的实施效果。

二、中等职业学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对策

1.强化师资队伍(1)培养“双师型”教师。在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学历、专业技能结构做出充分评估的基础上,应将“双师型”达标任务具体到人。在新的用人观念指导下,对“双师型”教师做出整体培养规划,并督促其实施。尽可能在企业内部聘用技术人员,同时对具有丰富的教学理论而欠缺实践经验的教师采取进厂锻炼、挂职顶岗。为能力较高的“双师型”教师提供物质和精神保障,鼓励其开展科学研究。(2)形成教学团队。中等职业学校精品课程建设要求校长、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的共同参与,必须具备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使每个参与者得到相应的锻炼,形成稳定梯队。

2.实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教学改革的关键和切入点是改革教学方法。首先要深入探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法、积木式模型教学法、行为引导教学法等。其次要选择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如借助于实习工厂、陈列室,采用讲述和实物相结合,实验演示和动手相结合等教学方法。最后要把“学为主体、导为主线、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重”的原则运用于教学的全过程,以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在未来实际工作中的适应能力。在改革教学手段上,首先要积极主动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极大地发挥多媒体教学功能。其次要把教案、习题、实验、实习、实训指导、参考文献目录、授课录像等资料挂在网上,从而方便学生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自主化、个性化学习,以达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目的。再次要根据所教课程的性质和任务,适当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并通过实地调研和亲手操作培养学生能力和兴趣。

3.加快实践基地建设步伐学校要学会利用周边具有一定优势的环境资源,建立比较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培养中职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提供保证。另外,要在实践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技术、仿真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期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同时,要加强校内实践基地建设,如专业实验室、实训基地的建设等,从而为教师提供现场教学的平台。

4.加强科学管理中等职业学校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综合系统工程,必须实现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

(1)完善用人机制。实行课程负责人和主讲教师制度,是中等职业学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环节,因此必须对专业基础课负责人和主讲教师提出明确要求。如,担任精品课程的负责人及主讲教师的条件是: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丰富的实践经验;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具有严谨治学、敬业爱教的良好师德;具有勤奋思考、改革创新的教学作风。

(2)建立经费保障机制。中等职业学校应设立精品课程建设经费,除了用于改进教学手段、编写教学大纲、强化课堂教学外,还要用于网络及多媒体建设、实验室、实训室和实习基地建设、试题库建设等方面的开支。建设经费的发放不能采取“平均主义”,要通过评估考核的办法予以实施。对评估效果好的课程可适当增加经费,对未能完成课程建设计划的,可降低或停止经费支持。对那些上网内容多,维护、升级快的示范精品课程,可加大支持额度;反之,则可适当下调经费。

(3)健全激励机制。中等职业学校要设立精品课程专项基金,从中拿出相当一部分,对在精品课程建设中做出贡献的人员予以奖励和表彰。凡是批准立项的课程,学校应给予一定数额的课程建设费用。对精品课程的负责人和主讲教师,学校应授予荣誉,并适当考虑岗位津贴。对于那些被正式命名的精品课程,学校还要向省级以上精品课程、优秀成果奖推荐。还可以采取教师选择所教课程、学生选择任课教师的“双选”制度,来促进精品课程建设的快速发展。

(4)评价机制多元化。中等职业学校要在“以评促建”思想的指导下来构建评估机制,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考虑:一是具备国际视野。中等职业学校精品课程建设的主题是提高教育质量,在“质量第一”的意识下,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评价体系既要反映我国优化课程资源配置和使用的特点,又要反映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课程发展的趋势。在评价过程中,要把我国职业教育课程的发展放在国际职业教育课程的整体体系中加以审视和评判。二是照顾三者关系。中等职业学校的评价体系中必然涉及到教师、学生以及评价指标制定者之间的关系,所以在制定评价指标时既要充分考虑学生得到发展的可能性,又要充分考虑教师实施特色教育的现实性,同时还要充分考虑时展的前瞻性。三是指标操作便捷。在运用评价指标指导精品课程建设实践时,该评价指标既能快速捕获课程实践的信息,又能有效分析课程实践的效果。

(5)监督机制开放化。中等职业学校除了接受各级行政部门对精品课程建设进行监督外,还要组织教学督导组对精品课程的授课计划、备课笔记、课堂教学、作业命题等环节进行检查和指导,对教师所持的教学态度、讲授的教学内容、运用的教学方法、维持的课堂秩序等进行测评、打分。总之,通过对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动态监督,以达到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6)交流机制多样化。中等职业学校平时要注意编辑和有关精品课程建设的《文集》或《简报》,定期召开以精品课程建设为主题的“研讨会”,聘请精品课程重点建设项目负责人或主讲教师大会典型发言,与会人员听完经验介绍后展开讨论,各抒己见。另外,为了开阔精品课程建设人员的视野,提高大家对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认识,学校应加大培训交流力度。

5.丰富教学内容中等职业学校精品课程的内容要体现本学科领域的最新成果,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趣味性的特点。基于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要求,在专业理论教学过程中应坚持“必需”、“够用”的原则,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传统与现代的关系、系统与模块的关系等,同时要不断融汇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成果。

6.教材与时代同步校长、教师和管理人员要积极发挥自主创新性和主观能动性,将作为导读的教科书与作为参考的指导书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借鉴基础教育新课改的“导学案”。要将最新技术、最新工艺、最新生产设备融会贯通到教学中,并在教学中要投入尽可能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讲授。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要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创条件,召集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一线教师编写校本教材。

总之,中等职业学校在精品课程建设方面存在诸多难题,要建设以“本色”为基础和前提,以“必需”、“够用”为原则的中职学校精品课程,需要与时俱进,通力合作;其关键还在于决策部门和决策人员的高度重视,在于加快实践基地建设、加强科学管理、完善监督机制。

上一篇:优秀文化精神与创建大学文化教育的模式 下一篇:职教技能评价标准的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