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展农村经济的几方面探讨

时间:2022-10-29 04:49:07

关于发展农村经济的几方面探讨

当前,如何发展农村经济是中央最关心、最迫切要解决的问题。众所周知中国是农业大国,城乡人口比例失调,农村的人均收入上不去,中国的人均GDP值就上不去。而且长期以来,农业成本高、投入大,效率低、科技含量低,相对落后的生产方式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并逐步加大了城乡之间的差距。在新形势下,如何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业经营产业化,产业经营工业化、农民参与工人化的目标,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就此问题,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进行如下几方面探讨:

一、要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千方百计提高农业经济收入。

要针对制约农村生产力发展的突出问题,抓住关键环节,采取综合措施,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转变农业增长方式。

二、农村经济要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体制下,突破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与千变万化大市场对接难的矛盾,才能实现新一轮快速发展,彻底扭转农民增收缓慢的局面。

首先要盘活土地资源,其次要实施规模经营,第三要突破性发展龙头企业,第四要主攻精品名牌一是攻特色。创精品名牌必须突出自己的特色项目、特色产品,靠多数地方不具备的优势出奇制胜。二是攻管理。获取名牌后最重要的是配套各项管理措施,防止假冒产品充斥市场而砸牌。三是攻宣传。“好酒也怕巷子深”,在千方百计攻市场的同时,要加大宣传攻势。四是攻批量。创精品名牌的最终目的是要抢占市场先机,实现顺利销售,从而获取较高的效益。因此,必须组织批量生产,形成批量上市,消除有品牌无产品、有产品无批量现象。

三、加快劳动力转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发展农村经济。

在社会总劳动力中,如果以从事农林牧渔业的劳动力的比重由75%降到10%左右作为初步完成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标志,那么完成这个过程英国大致用了300年,法国用120年,加拿大、美国、日本用了100年左右。而我地和全国其它地区的情况差不多,农业人口比重大、地区差别较大,真正完成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也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当前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保持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根本之计,要从以下几方面抓起:

1.要加快城市进程。

近年来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经济发达地区、大劳动力密集型工厂搬至或设分厂于生产成本低、交通日益通达的不发达地区和小城市,产业和资本出现了加快转移的趋势,这种梯度转移对加快欠发达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发挥了显著作用。为此,我们也要不失时机地顺应这种趋势,大力促进产业和资本的梯度转移。

2.转移方式要多样化

针对目前各地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中普遍重于劳务输出的倾向,在劳动力转移方式上要因地制宜,坚持多样性,要坚持内部与外部、异地与就地、境内与境外相结合,职业转移与身份转移结合,就业与创业并重。

3.支持农民创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要学习浙江致富农民的最大经验“百万农民创业,带动千万农民就业”,使农民普遍得实惠,长期得利益。目前,最有活力的中小企业是民营企业和“个私”经济,而农民创业就是其中的一支重要生力军。

4.发展教育和培训事业是促进劳动力有序流动、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治本之策。

四、按统筹城乡思路,还农民以国民待遇。

1.经济上让农民当家作主,尊重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在中国这个特殊的国度里,农民最重要的是生存和发展。经济利益高于一切。农民既需要经济的自由,也需要经济的平等。要让农民在经济上当家作主,各级乡、镇政府应不断依据大多数人民的利益,调整和变革各项现实的制度。把“民”思想贯彻到经济领域,应确保每个人在衣、食、住、行、医、教等方面的基本需求;保障每个人的收入和购买力不断提高;保障所有人参与地方经济发展的权力。

2.在政治上赋予农民平等的政治民。首先要给农民知情权、发言权,建立与农民对话与协商的渠道和机制。这是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农民的强烈呼声。要保障农民的公民权利,必须开辟倾听底层呼声的通道,建立对话机制,创造宽松环境,让农民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呼声。政府部门要敢于正视问题,建立开放式接待制度,面向群众,认真听取农民的申诉与呼声,为农民排忧解难,决不许以任何借口推拖、刁难,更不能随意动用武警阻挠和驱赶上访农民。

3.要切实保障农民的选举权和代表权,给农民政治参与权,让农民与其他阶层享受同等的各项政治权利,增加农民在各级人大的代表人数。要允许并帮助农民建立自己的组织体系,实现农民自主管理。

4.在教育和公共社会福利事业上赋予农民对公共产品的共享权。

5.要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和运行机制,要充分考虑农村人口这个大头和当前城乡社会保障严重失衡的状况,重点解决好农民养老和贫困人口最低生活保障问题。同时,必须建立社会救助保障体系和运行机制。

综上所述,要发展农村经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我们只有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农民富裕化与现代化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城乡发展,攻克城乡二元结构,增加农民致富资本,以制度创新为动力,建立优势互补、协调统一的城乡关系,推进城乡经济、文化和社会的融合,才能形成以城带乡、以工带农、以农稳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格局。

上一篇:乾安县近50年气温变化趋势浅析 下一篇:大爱恩泽数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