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职学校解剖学的教学实践及体会

时间:2022-10-29 04:32:02

对于中职学校解剖学的教学实践及体会

摘 要:人体解剖学是中职学校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针对学生和课程特点,探究从德育渗透;培养兴趣;优化课程;活跃气氛;多种教法;提高技能;引导学习和复习;培养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几方面改善和提高人体解剖学的教学效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中职教育 中职学生 解剖学 教学 体会

中等医学职业教育旨在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医技人才,作为中职院校的一名基础学科教师,为了能教好学生,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一直在教学中实践和探索,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收到了一定成效,下面简单谈谈的几点体会。

一、中职学校学生的特点

中职学校部分学习基础差,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不强;自控能力差,对学习缺少兴趣;缺少爱心,沟通能力差,社会适应能力差。

二、人体解剖学的特点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及其发生发展的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其任务和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人体器官的形态结构、分布形式以及人体各部的层次结构、各器官的配布组合和位置毗邻关系的学科,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和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医学中有1/3的名词来源于解剖学,且有繁多、大量需要记忆的内容,使学生普遍反应解剖学难学、难记、易忘。

三、教学实践及体会

笔者作为一名解剖学授课教师,结合以上特点,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首先加强德育素质教育

大部分孩子都是独生子女,被家庭溺爱得都以自我为中心。没有养成良好的素养,缺乏自我约束,纪律性、组织性差。所以要加强综合教育,对个体要求全面发展。不仅是重视学习成绩发展,还重视情感、意志、思想道德的发展;课程内容日趋合理,课程形式日趋多样化以培养学生从事社会活动、处理人际关系、卫生宣传教育等能力。

(二)培养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是高等动物,具有主动学习的自我能动性,这能否发挥出来,关键就在于有没有学习兴趣。其培养在于学习之初,在第一节课,教师通过画图和对照自身把人体的九大系统做一简要的概述,并结合一些常听的临床疾病,让学生对我们自身的人体结构产生一种新鲜、神秘的感觉,激发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通过结合护理临床操作的实例,比如肌肉注射时选择臀部的外上1/4部分,他们只知道该在这操作,但不知为什么要在此,而通过解剖学的学习即会知道答案。从而使学生对解剖学从不熟悉到熟悉,从熟悉到喜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也要不断利用新的刺激点强化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之自始至终对解剖学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优化课程结构

中等医学职业教育应注重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特点,以及当前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趋势,强调实用性。应抛弃那种过分基础化和专业化的倾向,取消那些知识已老化的课程,不断增添具有新知识的课程。因此,优化基础学科应从系统、科学、整体的观点出发,加强学科间的广泛联系,删去那些重复、繁杂的内容,增强实用性内容,改革前后课程分离、基础与临床脱节的课程结构。结合学生的特点,删减一些过深,过难的知识点。

(四)努力营造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一种活动,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思维活动,并获取知识。在教学中老师要和同学充分互动起来,比如请学生做模特,做关节的几种活动形式,在尝试、探索、笑声中充分掌握此内容。这样的教学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对知识记忆生动而深刻。

(五)以学生为中心,尝试多种教学方法

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薄弱,年龄偏小,一般在l5~17岁之间,理解能力较差。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对于枯燥、抽象、内容繁杂、名词众多的解剖学来讲,学生更容易处于压抑和被动消极的状态。教师要利用画图、挂图、标本、模型、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将所讲授的内容直观、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用不同的刺激使学生在头脑中对人体的组织器官形成感性认识。教学方法要多样化,各有侧重,相辅相成。

(六)勤思考、多钻研、努力提高教学技能

通过形象的比喻、肢体语言、歌诀来提高教学效果,并在课堂上要多总结、归纳和比较,使知识更系统化。例如,在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动作、姿势、手势及身体本身等直观教学手段,有时可受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在讲解脊髓表面的三层被膜时,可以形象地把脊髓的硬膜、蛛网膜、软膜比作同学们所穿的外衣、毛衣和内衣这三层衣服。这样将知识性和趣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也收到了显著的效果。再比如,讲解交感神经对竖毛肌的作用时,同学们就可以真正理解“怒发冲冠”的含义了。总而言之,只要我们肯钻研、勤思考,教学技能就会逐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将会出现质的飞跃。

(七)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正确引导学生的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

注意轻重缓急,牢牢抓住重点 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明确地给学生指出各部分内容的要求标准,诸如“掌握、熟悉、了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前预习,课后复习. 勤动手、勤看、勤听、勤提问、勤口诵、勤思考。

(八)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由于医学科学的高速发展,每个医学生毕业后仍需要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学习和提高,这需要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也是是保证一个人一生不断发展的基本能力。但由于基础知识教育的不足以及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当前中职医学生的自学能力非常有限。因此,从受教育者全面、和谐、可持续性发展的角度出发,中等医学教育应体现终身教育观念,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技术,更培养自学能力,今后进一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关于解剖学的教学方法和经验还有很大的潜力值得我们去挖掘。本文所列举的几种方法仅仅是笔者从事解剖学教学工作的点滴体会,希望以后能与解剖学的各位同仁共同探讨研究,进一步提高解剖学的教学质量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 柏树令.中国的解剖学教育[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5,7(4):350-352.

[2] 任洪琴.多媒体在人体解剖学中的应用[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6,28(1):101.

上一篇: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体会 下一篇:健美操对学生的健康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