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审计建设的发展趋向刍议

时间:2022-10-29 03:50:37

本科审计建设的发展趋向刍议

应用型本科审计专业发展方向

1.审计人才的国际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培养的人才应具有国际视野,并能熟练的掌握英语的听说读写译。鼓励学生参加国际职业资格考试,取得成绩后应给与相应的物质奖励,这种奖励可以和奖学金助学金联系起来,也可以将其量化成分值加计到审计期末考试成绩中。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加大力度创建听说英语平台,鼓励审计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多参加英语口语培训,进一步熟练应用英语教学的能力,激励审计教师去国际知名院校做访问学者,将国际先进的审计教学经验及时应用到审计教学中。2.尽可能多运用案例教学。从培养目标来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是属于高级应用性人才。因此,对审计实践的熟练程度要求得更多一些。而现实状况是,审计专业的学生在学校无法接触到审计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这一现实难题。案例的选择应值得推敲,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经典案例。如果审计教师用生动幽默机智的语言,效果会更好一些。3.大力推广计算机辅助审计教学。审计教学的现代化是以计算机为重要特征的。因此,在应用型本科审计专业课程设置中应注重培养审计专业人才的信息处理能力,应开设诸如“计算机应用基础”、“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会计信息系统”、“计算机辅助审计”等课程。计算机辅助审计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技能储备,借助计算机手段,自主完成整个审计项目的能力。教师只需要讲清计算机审计基本路线和方法后,就可为每台机设定一揽子审计工作任务清单,由学生自主单机操作完成。现阶段,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计算机辅助审计教学的发展相对落后一些,有些院校目前还没有单独开设这门课程,只是将其作为审计上机实验部分的内容,学时有限,学生不能系统的将计算机辅助审计真正领悟。因此,计算机辅助审计教学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应用型本科审计专业发展路径

1.培养复合型的审计人才。在审计专业课程的设置上,应进一步明确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统计学、管理学等学科为审计学的公共基础课。审计专业主干课的设置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审计方法、审计工具和审计思路,以扩大专业适应性。在专业课、专业选修课和跨专业选修课程中,要顺应审计培养目标的转变,可以开设财务审计、政府审计、环境审计、投资项目审计、管理审计、风险审计等等,通过这些课程的设置,既能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又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以培养复合型的审计专业人才。2.将德育教育和智育教育相融合。信息使用者对审计报告的解读到所做的决策都可能关系到个人、企业甚至整个社会的利益,因此审计必须对社会公众负责,这就要求在审计过程中必须遵守职业道德,因此德育教育和素质教育一样重要。不管是理论部分还是实务部分的教学都要特别注意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比如,在讲到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这一章节时,可以开设一个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专题讨论,让学生懂得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同时也是做人、做事和做学问的基本要求。通过审计教师的言传身教把教书育人渗透于审计专业教学全过程之中,比其他方法更凑效也更容易接受。3.注重审计师资队伍的建设。“互相交流、取长补短”是应用型本科审计专业发展的路径之一,借鉴其他知名院校审计专业的教学经验,派教师实地学习交流;结合审计准则的变化,鼓励审计课程教师到会计师事务所、国家审计机关或企业内部审计部门进行审计业务操作实践,把先进的审计理论教学与方法移植回本校,使在校的审计教师在教学整体上得到大幅度提升。在确保审计课程教学效果的基础上,适当提高审计教师的待遇也是当务之急,一定要区别于基础会计、管理会计、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等课程的任课教师,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必须要对审计教师的高强度付出给予充分肯定,激发其从事审计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在审计教学领域付出的甘心情愿,从而避免审计教学人才的流失,这对审计教学的长远发展都是极为有利的。

作者:周广秀 盛永志

上一篇:高校工程前期审计综述 下一篇:审计思想在经济审计中的实践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