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形势下对国内外电力企业体制改革模式的借鉴

时间:2022-10-29 03:44:45

论新形势下对国内外电力企业体制改革模式的借鉴

【摘 要】电力体制改革后,供电企业经营模式发生改变,但企业管理方式尚未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尤其是在以成本管理为基础的精细化管理方面相当薄弱。实施战略成本管理,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成本管理改革的方向。

【关键词】电力;国内外电力;企业体制改革

电力的发展是影响国计民生的大事,是世界公认的公共事业,因其规模经济效益显著,具有强烈的自然垄断性。自从电能资源可以大范围使用以来,世界各国对电力企业的管理普遍采用垄断经营和国有产权形式进行运营,随着全球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电力企业原有传统的管理和经营体制已严重制约了电力工业的进一步发展,电力工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致使世界各国电力企业从传统的垄断经营、计划经济向市场化方向转变。

一、国外电力企业体制改革模式介绍

在改革的潮流面前,各国都结合本国实际,制定符合本国国情、符合本国在国际市场中战略定位的改革目标,并采取不同的模式和步骤,以保证目标的实现。

(一)典型国外电力企业体制改革案例

⑴英国。英国可谓是电力市场改革的先驱。英国电力市场化改革可以追溯到撒切尔时代。1979年英国保守党执政,执政党领袖撒切尔夫人执行“市场改革”理论,开展一系列的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革措施例如:大幅度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廉价出售国有企业等。

⑵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国家的电力体制改革始于上世纪80年代,虽然欧洲共同体倡导建立统一电力市场,但各国进程与形式都不尽相同。

⑶法国。法国可谓是主张内部分拆,追求规模经济的典范。法国电力公司(EDF)是由法国政府拥有的国有电力公司,垄断了法国94%的发电装机和100%的输配电业务,集发电,输电和配售电业务于一身。在欧洲共同体倡导建立统一电力市场的政策推动下,法国颁布实施了《电力公共服务事业发展和改革的法律》,即新电力法。新电力法一方面继续坚持电力行业的公益性,保持EDF的国有企业性质,另一方面也确立了供电市场开放时间表并允许大的电力用户拥有选择权,设立政府电力监管委员会,在EDF内部实行发电,输电与配售电业务分帐核算。

⑷美国。美国电力工业是以私有制为主体,其电力体制改革的核心是放松管制,引入竞争,提高效率,降低电价。其改革步骤为:1978年美国《公用事业管制政策法》出台,允许投资建立电厂并向地方供电公司出售电力,形成独立发电商(IPP);1992年《能源政策法》出台 ,同意开放输电系统,并要求在电力批发市场引入竞争。1996年美国联邦能源监管委员会(FERC)进一步要求开放电力市场,实行厂网功能分离,分帐核算。在联邦法律和政策的指导下,各州政府根据当地能源资源和电力工业的发展水平采取了不同的放松管制和改革措施。

⑸日本。日本是稳步推进的电力市场改革的楷模。日本的电力改革虽然也以自由化为目标,但坚持谨慎原则,在保证有稳定投资、有可靠的电力供应前提下,进行自由化改革。这是与日本资源依赖进口、九大区域电网之间不存在资源优化配置的特点相适应的。

(二)电力工业经营体制改革三种基本模式

在全球范围内,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政府和决策者对电力行业的改革采取了许多不同的方法和形式,但总结起来主要还是两个方面的改革:一方面是行业组织结构的改革,即行业内部的分工和结构分拆;另一方面是所有制方面的改革,即由国有制向股份制的逐步过渡。

(1)政府直接控制。政府部门与电力企业合二为一,其标志是政企合一的电力工业部。政府既拥有该行业的所有权又直接行使管理权,控制电力工业。政府既是所有者,规则的制定者,同时也是管理者,在充当不同的角色时有不同的头衔。投资由政府拨款,价格由政府制定,收益也上交给政府。政府重视中央计划,电力工业也要求与其他工业相协调。电力工业通常被看作为公共事业,政府可以强加给电力企业其他社会责任,比如通过电价征收附加税费 。

(2)政府股权控制。由政府兴办的国有公司或国有企业进行管理和控制。政府授权一家国有公司从事全国电力工业或某一地区电力工业的经营管理工作(国家电力公司或地区电力公司),政府从对电力行业直接的控制中解脱出来。

(3)政府间接控制。政府向投资者出售国有电力公司股权并允许私人资本进入电力产业,允许电力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募集资金,政府通过制定能源政策,监管电价形成机制,保证市场公平竞争 。

二、国内县级供电企业经营体制改革模式

从各地的“动作”来看,都在向着同样的方向前进――以加强安全管理为保障、强化客户服务为纽带对县供电企业进行经营体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以现代企业管理作为基础,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的企业经营管理机制。并形成了这样三种常见的改革模式:

(一)配电有限责任公司模式

县属县级供电企业的资产上划为省属,由省国资委以省属县供电企业的净资产作为出资额,省电力公司以在县级供电企业的110千伏及以下电力实物资产作为出资额,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办理有关手续,双方共同出资组建省电力公司控股的省配电有限责任公司。购售电量、电价统一管理,电网建设由省配电公司统一管理安排资金建设,人员管理挂接省电力公司人力资源统一管理。各县级供电企业改制为省配电有限责任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如:吉林省农电有限公司。

(二)电力有限责任公司模式

国网公司(区域电网公司)以该省电力公司的净资产作为出资额,省国资委以省属县供电企业(县属县级供电企业的资产上划为省属)的净资产作为出资额,双方共同出资组建配网公司(区域配网公司)控股的省电力有限责任公司。购售电量、电价统一管理,电网建设由省电力公司、县级供电企业按比例出资管理建设,建成后电力设备按谁出资谁管理,有产权所有者进行维护,人员管理由县级供电企业人力资源自行管理。各县级供电企业改制为省电力有限责任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如:江苏省已上报过的各县级供电企业改制为省电力有限责任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方案。

(三)“宜阳模式”

从2003年至今,河南省宜阳供电公司结合当地实际,改革管理体制,创新营销机制,实施“营配分离”,即在县级供电企业内部把营销和配电分为两个责任主体,在县域层面上进行资产重组,实现了专业化管理。

这几种改革模式,基本符合当前改革有关政策和电力部门改革的实际情况,走出了县级供电企业改革的第一步,对理顺产权关系、明确权利义务、加强企业管理、加快农网发展、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模式一是按照《公司法》的规定,将县供电企业改制为省电力公司与当地县政府共同投资,由省电力公司控股的有限责任公司,是一种比较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符合河南实际的,值得推广的模式。有利于实现“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健全电价机制,优化资配置,促进电力发展,推进全国联网,构建政府监管下的政企分开、公平竞争、开放有序、健康发展的电力市场体系”的电力体制改革总体目标,也正好与省公司的提出“加快推进和完善垄断行业改革,对垄断行业要放宽市场准入,引入竞争机制,有条件的企业要积极推行投资主体多元化,继续推进和完善电信、电力、民航等行业的改革重组”的要求相一致。

参考文献:

[1]任莺.《中国电力行业面对WTO应对策略研究》[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论文.2003年

[2]聂俊华.《电力行业主辅分离后云南省送变电工程公司的发展对策研究》[J],云南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

[3]李晓君.《深圳电力供应紧张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年

[4]白仕雄.《国家电网系统地方供电企业电力体制改革研究》[J],西南财经政法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

上一篇:从经济学的人性假设理解盈余管理和利润操纵 下一篇:当前农村商业银行基层员工思想动态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