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学洋范的湖南明星坚持奉献方言幽默

时间:2022-10-29 03:09:03

包括汪涵在内,湖南娱乐界的明星,都有一口标签式的湘潭风味的普通话或者长沙塑料普通话。

没错,这些方言都是出现在电视上的。

本土著名笑星,曾长期与汪涵搭档《越策越开心》节目的“陈英俊”(王湘平),就有一句标志性的名言“喝杯白酒,交个朋友”,这句无厘头,是通过宁乡方言说出来的。如果你没有听到宁乡话版的,你就无法理解它天线宝宝式的流行。

汪涵本人亦与我说过几次,他想办一本杂志《莫学洋范》,文章用方言来写,情趣与故事都是地方风味的。全国人民最早耳熟能详的湖南声音,大概是奇志大兵在“金盆洗脚城”里的捧和逗,这是与京派相声的“说学逗唱”迥异的一种发笑原料。周卫星、何晶晶,亦是如此。

演电影的左小青、廖凡,则不在此列。因为电影这种全国市场的产品中,湖南人并未占据优势。但以电视为主的市场里,湖南明星就能够用方言味浓郁的塑料普通话流行起来。

方言这几年并不寂寞的。《南方人物周刊》这样的纸媒力捧四川名笑星李伯清;盗版碟市场力捧海派清口周立波;视频网站力捧天津郭德纲;新浪微博也不断流传北京小王爷王自健的犀利。

长沙明星,算是赶上了一个早集。一是占了方言本身的便宜:在人们开始觉悟到CCTV和东北土话并没那么值得让你去笑的时候,粤语、上海话的方言毕竟太难懂了,长沙话一般十句听明白六句还是问题不大。另一个原因自然是有湖南的电视这个强势的媒体群在滚动播出它们的节目。

我曾试图从湖南历史传统上去找其中的“秘密”,本土历史学家谭伯牛也告诉我:“我看曾胡诸位大佬书信,还是有不少段子的。”这毕竟很难说通,一个农耕传统为主的地方,究竟能培育出多少市井幽默感。

靠谱的解释只能是,观众烦了念文件式的CC某V,观众烦了口味重的东北玩笑了。“方言是平的年代”,人话更受欢迎,方言是最适合讲人话的。湖南人率先摘了个果子。

此果子之后,有流行度更高、冲击力更大的果子,无论是周立波、郭德纲、王自健,他们共通的地方,不仅是“演绎市井生活、呈现人生百态”,他们被媒体和观众记住的东西,更是那些涉及公共话题的段子、是嬉笑怒骂中的世界情怀、是那或者投巧或者自觉的批判精神。而这些东西,在湖南明星的世界中,不是第一位,甚至不是需要的。

时代不一样,光靠自嘲与促狭,掌声会越来越少,人们除了关心姑娘和粮食,也关心天气和大地的内在需求。湖南明星们也因此未能更上一层楼,在全国观众面前,树立一种“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的美誉度。这遗憾,同样适用于整体概念上的湖南广电。

上一篇:“能进歌厅表演,就证明进入一流” 下一篇:不去歌厅,等于没到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