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中国经济潜龙·见龙·飞龙

时间:2022-10-29 03:06:21

2010中国经济潜龙·见龙·飞龙

从2008年9月雷曼兄弟破产之后迄今,全球经济已经走出了危急状态,但仍说不上明显复苏,从而进入了我所谓的“后金融危机时代”。在这个阶段中,由于全球性大泡沫的破灭,产能出现巨大过剩,实体经济表现疲弱,走势很像L形。另一方面,由于“利差交易”盛行。庞大的流动性在全球资产市场兴风作浪,导致程度不一的资产泡沫现象,很像V形。后金融危机时代就是V加L的复合体。

就中国而言,情况稍佳,今年还有8%以上的经济增长率,但这主要是通过政府调动国企与国有金融机构强势拉抬的结果,不但持续性面临挑战,而且还出现了产能过剩、重复投资等不少后遗症。说到底,中国与全球一样,都存在着一个如何解决在巨大产能过剩情况下需求不足的问题。

上周我分析了四种不同的需求:基本性需求、破坏性需求、创新性需求及矫正性需求。基本性需求取决于人口与经济基本条件,会增长,但相当缓慢;破坏性需求指的是战争,不可取;创新性需求可分两种,技术性的创新可遇不可求,但制度性的创新还是可以尝试努力寻求的;最后一个,矫正性需求广泛存在于全球及中国曾经进入过的政策误区之中。为了矫正政策偏差,不得不采取大规模行动,从而产生的需求就是矫正性需求。

结合这些概念,参考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出的信息,我认为中国将会在三个方面引导出三个巨大而且可持续发展的需求空间。

首先,是民营化。中国改革开放思想解放上最足称道的突破就是“非公”概念。有了“非公”,生产力就大量释放了出来,对经济增长作出巨大贡献。但必须看到,“非公”虽然已经有了出路,但与一般发达国家比较,其发展仍然面临一些阻力,主要在政策优惠及准入空间两方面,尤其是后者。具体说,一些具有高度垄断性的行业,民营企业仍是不得其门而入,中国投资需求难以大幅拉升,这是主因之一。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结论指出。要“推进垄断性行业体制改革”,应该是为中国企业改革进一步朝民营化确定了方向,值得注意。

其次,是城镇化。中国13亿人口,本来是一个世界最大的市场,只是其中超过六成的农村人口所得偏低,购买力不足。拉动消费如不从这一块着手,就是舍本逐末。要提高农民购买力,就得让他们有较高收入的工作,这些工作主要在城镇里,所以要“放宽中小城市与城镇的户籍限制”,简单说,就是城镇化。

与发达国家城镇化率已达85%相比,中国目前46%的城镇化率还很低,所以城镇化空间极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此一政策的涵义不仅有经济的意义――可以拉动消费、投资与建设,同时还有社会及政治改革的重大意义。当然,此一政策需有配套,特别是必须创造够多的就业机会,因此“会议结论”还强调“劳力密集产业的发展”。

第三,是反暖化。这已是一个全球性的议题了。欧美发达国家在这个问题上的表态比较积极,主要还是觊觎全球反暖化产业市场空间的巨大。

对中国而言,也意识到全球暖化对全球人类可能造成的伤害,因此也对反制暖化提出了中国的减排目标。但中国更应看到除了南、北两极之外,全球暖化在第三极(喜马拉雅山)所产生的效应更多的是不利于中国的,因此,一如我上周分析的,以反暖化为核心的环境大产业应可视为中国矫正性需求的最大引擎,应有特别重视的必要。

易经有卦爻,分别是“潜龙勿用”、“见龙在田”、“飞龙在天”。以潜龙勿用喻中国过去的民营企业、见龙在田喻三农问题之于城镇化、飞龙在天喻反暖化之天人合一的科学发展观,不亦宜乎?

上一篇:让我们做您的理财好帮手 下一篇:港元走软拖累港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