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撒大帝》忠实诠释亨德尔神剧

时间:2022-10-29 03:05:23

精彩放送

从亨德尔一生的音乐创作看来,他的神剧成就大于他的歌剧成就,多年前曾见过塞拉斯导演的歌剧影片《凯撒大帝》,太古怪,太滑稽。而这款TV影片《凯撒大帝》(ARTHAUS DVD 100 308)的制作,不夸饰,不造作,完全按照亨德尔当时的舞台面貌来演出,1984年拍于英国国家歌剧院,马克拉斯指挥,科普利导演,不带观众,舞台感强,让人聚精会神观戏听歌(咏叹调),颇有看头。

歌剧讲述的是凯撒在埃及与埃及艳后克列奥帕特拉的爱情纠葛故事。歌剧结构虽欠些戏剧性,但旋律庄严朴实,乐队音响宏伟清晰,咏叹调优美动听,宣叙调富于表现力,实属巴洛克时期歌剧经典之作。亨德尔的神剧重点放在合唱上,而他的歌剧则以独唱为主,《凯撒大帝》中优美动听的咏叹调比比皆是。

亨德尔时代歌剧演出重女轻男,主角多为女声或阉人歌手,男声只是跑龙套。这款影碟也按照当时演出的实际声音效果来遴选演员,主角也由女声担纲,这样就出现了女声唱男声的古怪现象,现代人听起来就很不自然也不习惯,不过从学术角度来说,这款影碟可让人们了解当时反串角色演唱的一些特点,也有参考价值。

专门采用英语演唱的英国国家歌剧院名声虽不及英国皇家歌剧院,不过,其演员有相当的水准。如这组全班由英国歌唱家组成的演员阵容非常强大,唱演皆佳。在歌唱方法上,他们力图恢复享德尔时期单纯、质朴、自然的Pure Tone唱法,用声不大,力度不强,节奏适中,少用或不用颤音,运腔平稳,乐句均衡,章法分明,抒情为主,方方正正,风格华贵,保持着歌者的声音本色和巴洛克音乐的严谨唱风,在声音效果上颇有古代音乐纯正之美感,但听来并不平淡。

凯撒原为阉人歌手(女低音)所作,现由女中音贝克反串饰唱,亨德尔笔下的凯撒富有英雄气慨,但是并非威尔第戏剧性的英雄气慨,因之,贝克的演唱不用胸声,以抒情为主,着重于演唱的美感及古典的气质上,最可贵的是她的嗓音中带有一种男性的坚韧。如第一幕“Kneel in tribute,fair land Egypt”、“Tyrant avoid my sight”、“How silently,how slyly”;第二幕“Fleet o’er flowery gliding”;第三幕“From the perils of the ocean”、“See in spate the high storming!”等咏叹调都有这样的特点。女高音马斯特森(V.Masterson)饰唱的埃及女王克列奥帕拉,艳而不色,光彩照人,音量较薄,音色明亮,口型较小,发声向上,注重头声,花腔秀丽。在第一幕“Yet why despair?”、“O star of desire”;第二幕“Venus,fair lady”、“Hear my prayer”;第三幕“Flow my tears”、“Stormy winds my ship has taken”等咏叹调中,她特别注重感彩的抒发及音乐意境的表达,一些快速花腔走句她唱得较轻,声音的运转很灵活,节奏鲜明,颗粒感强,嗓音中含有一种古典之美。

埃及王托洛梅奥也原为阉人歌手(女低音)所作,本碟中由高男高音鲍曼饰唱,戏剧表现不温不火,角色性格缺乏光彩,表达不出埃及王伪善、阴险、狡诈的心态。倒是他的高男高音唱法一流。在“Upstart,barbarian and traitor!”(第一幕)、“I shall tame pride”(第二幕)等咏叹调中,就显示出他那极好的高男高音唱功,音质纯美,发声松弛,音色明亮,声响特殊,风格古雅,有着巴洛克音乐的趣味。

女中音沃尔克饰唱的科涅莉亚咏叹调“Grief woe all hope deny me”、“O star of my desire”(第一幕)、“Sigh no more forget lamenting!”(第二幕)等,在圆润的歌声中渗透着悲哀之情,唱出了亡夫之痛,具有深厚的感彩。女中音琼斯饰唱反串角色塞斯托(科涅莉亚之子),所唱出的“Come rouse yourselves to vengeance”(第一幕)、“Wounded the serpent”(第二幕)等,她在混声区的发声功能最强,这种复仇之声的音响色彩十分丰富。

上一篇:音乐剧《蝶》东莞首演首届东莞国际音乐剧节开... 下一篇:巴洛克时期的数字低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