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时间:2022-10-29 01:37:46

探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信息技术已经变得非常重要了,尤其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可以上网查找。在小学学习阶段,学生要掌握的就是如何正确的使用计算机,以及在遇到困难时怎样上网查询和简单的浏览网页的操作。在最新的对小学生怎样使用计算机的规范中显示,在小学阶段,作为教师的责任就是教会学生对计算机的初步认识,以及让学生了解计算机有什么作用,以及培养学生正确且健康使用计算机,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意识。作为小学教师,不要教学生太难的知识。只要教一些在最基本的计算机知识,让学生会使用计算机,那么教学目的就达到了。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也要适当的讲一下怎样对计算机进行保护。在教学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譬如有些学生好动而且好奇心特别强,当遇到这样的问题时,需要老师用好的办法进行解决。作为小学教师,在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的同时,提出以下几个观点:

一、巧设课堂,引发兴趣

如果在班里进行一个小调查问自己的学生这样的问题:“你愿不愿意玩电脑吗?”可能每个有这样一个非常有趣的调查,如果问班里的同学,想不想上网,那么每个人的答案肯定都是想的,但当你问喜欢上信息技术课吗,一般都会回答不喜欢。对于这个现象的出现是因为,老师在讲课时讲的都是非常枯燥的知识,而且讲的特别深奥,许多学生都听不懂,因此对信息技术产生了不喜欢的感觉。对于学生,在老师讲这些知识的时候,不怎么能理解老师讲的内容,所以逐渐那种学习的热情就没有了,而且班级里每个学生信息技术水平都不一样,所以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因材施教,对水平不同的学生要设置不同的目标,从而能让学生融入到学习当中来,学生学习的动力会更足。我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为了增加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形象性,常常化静态为动态、变抽象为形象、变虚为实,让学生在直观上体验学习电脑技术的兴趣,从根本上激发他们的积极性。特别是给低年级上计算机课,是件非常困难,并且非常有挑战的事,学生大部分连键盘还不是很熟悉,不认识字母,不知道功能键的作用,这些实际的情况给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讲解带来很大困难。通过实践,结合不同的教学模式,我们把关于电脑技术的趣味性的内容、图形编制成动画、配上音乐、结合小学生形象思维发达的特点,用生动的比喻和趣味性话语,引起孩子关于陌生知识的好感和好奇心,还或者找到一些孩子们比较熟悉的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来比喻那些比较抽象的概念,让学生们远离那些枯燥感念引起的陌生感,增强课堂的学习效果。

二、保持课堂的生动性,提升课堂趣味

作为一名教师,我知道怎样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在课堂上狠下功夫,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保持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互动,让学生在听课的时候感觉到好奇,利用这些好奇心理,学生便会投入到学习当中,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课堂效率也大大提高,对学生对老师都是有益的。在学习信息技术这门功课时,每个学生的水平都是层次不齐的,有些学生由于家中的嘱咐,所以对计算机有不好的印象,认为这门功课并不是像其他学科一样那么重要,因此这个问题也是需要老师解决的。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最主要的是让学生了解到信息技术这门课并不是没有用的课,而是一门十分有用的课程,因为,在实验计算机的时候可以开拓学生视野,让学生了解更多知识,丰富学生知识面。在这样的教学之后,就会让学生了解原来学习计算机知识是十分有用的,并不是浪费时间,而且这也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教师也鼓励学生将学习和计算机相互结合,解决更多问题。

三、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

在计算机课程中,一般会先将理论知识,但是必须认识到,虽然理论知识也非常重要,但是实践更为重要,原因是,即使你理论知识非常棒,但是实践却不会,那么就等于没学会计算机知识。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养成动手实践的习惯,在讲课的时候不要仅局限于理论知识,而是应该讲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让学生从实际体验到乐趣,从而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丰富学生知识。举个很简单例子,有些学生很喜欢画画,平时都是手画,在学习了计算机技术之后,可以尝试着用电脑进行画画,当然在开始接触绘画软件时,不要画太难,先从简单的开始,慢慢增加难度,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如何将兴趣和计算机相互结合。在如今这个时代,网吧已经非常普及,因此学生对网络使用也不是很陌生。在这个情况下,教师要做的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如何正确使用网络,怎样使用网络来进行学习,让网络成为学习的好工具。

因此,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要对学生学习特点有个很好的把握,逃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的意识,将计算机和网络和学习能做到相互结合,从而既能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技术也能使自己的学习有所长进。

【作者单位:漯河经济开发区小学 河南】

上一篇:网络游戏中的经济体系 下一篇:关注数字表达,体悟人物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