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科拉加时爆发 普林斯顿简约不简单

时间:2022-10-29 12:10:55

时间:2011年2月6日

比赛:火箭95-93灰熊(加时)

赛况:马丁一打灰熊就来劲,此前12次与灰熊交锋他场均贡献32分(单场个人最高分是48分),本场比赛马丁15罚全中,得到31分6个篮板、但这场比赛获胜的第一功臣不是马丁。而是加时姿独取6分的斯科拉,真正的宝石,只有在关键的时候,才会放出自己炫目的光芒。也许从整场比赛的数据上看来,斯科拉17分7个篮板的数据,比起以往他的表现来要逊色不少,但是。仅仅凭借着加时赛5分钟的表现,我们就可以轻松鉴定出这颗钻石的成色。

普林斯顿和三角进攻皆来源于UCLA体系,但是在菲尔-杰克逊和里克-阿德尔曼两位肯德基老爷爷式的形象掩护下,两种战术都被覆盖了一层神秘主义的光辉。但是说到底,再神秘的战术也是由一个个场上的球员执行出来的,虽然你可以在事后表示“这一切太复杂”,但是细化到每一次进攻中去,却又显得那么“简单”。正如蛋炒饭一般,普林斯顿战术可谓最简单也最困难。

一如禅师不能代表“三角进攻”一样,阿德尔曼实际上也不能代表“普林斯顿”,只不过后者带领国王的那段流金岁月让人印象实在太过于深刻罢了。实际上如果你翻开阿帅的战术本,你会发现并非如你想象的那般横看竖看后从页缝中只看出了“普林斯顿”四个大字。当姚明还在火箭队存在的时候,他的低位进攻能力可能用简单的Inside-out(内一外)战术即可解决相当多的问题,但是如今姚明归期未定,此时的火箭队彻底沦为了草根军团,重拾所谓“强壮能占弱小的便宜,而聪明能占强壮的便宜”奉为格言的普林斯顿战术,便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阿帅在构建火箭队时,就非常喜欢找米一些符合他心目中“聪明”定义的球员,这也是为什么海耶斯还能成为火箭队的首发中锋,而看起来已经老到谁也防不住的肖恩-巴蒂尔和只会中远投的布拉德-米勒还能在火箭队中生存的原因。

让我们用2011年2月6日火箭加时战胜灰熊的比赛来分析下,火箭队究竟是如何用“聪明”战胜了自己争夺两部前八的直接对手灰熊队的吧。

千万别回头

普林斯顿战术中最著名的格言是“不要回头,一回首就是后门”。所谓后门,打个比方说:就是当你防守一名球员时,你要保护的近筐区域就是你的家,你需要用各种方式将你防守的对象和你的家阻隔开来,但是如果你突然因为某种缘故而注意力分散看持球人,你的防守人便有可能空切接传球后直接进入你的家――用最简单而最直接的上篮方式,此时你就被开了后门。

而无人防守的后门是不存在的,这就需要进攻球员拥有良好的团队意识和跑位技巧。当比赛进行到第一节还剩下3分51秒时,火箭队进攻,此时路易斯-斯科拉在在侧底线处落位,洛瑞将球吊给斯科拉,随即沿底线向篮下空切。斯科拉手递手将球传给洛瑞,与此同时,斯科拉将洛瑞的防守人牢牢地挡在身前,洛瑞直接上反篮,最终由跟进的海耶斯补篮命中。

在这次进攻中,实际上是由低位1对1单打状况形成开始,此时的斯科拉可以选择自己单打,而洛瑞的切入也形成了一次单边孔贞手切入战术的状态,斯科拉的手递手传球和掩护等细节上都做得恰到好处。而洛瑞的防守人则犯下了“回头看”斯科拉的错误,从而给洛瑞提供了一个绝好的上篮机会。

类似这样的两人单边简单配合战术,在空间、时间、阅读防守以及执行力这四个方面都做到了,也深刻的体现了普林斯顿战术的精髓。只是场面上看似简单罢了。

巴蒂尔战术

当第二节比赛刚开始1分10秒时,米勒和巴蒂尔在右侧高位形成了双掩护,此时布鲁克斯运球绕过双人墙来到三分弧顶,此时米勒的防守人小加索尔前扑补防布鲁克斯的三分,而老米勒则直接内切,接到布鲁克斯的传球后成功上篮得手。从双掩护到老米勒的“高位背切”,也形成了普林斯顿的一种常态。

第二节还剩8分47秒时,白米勒在左侧高位得球,此时火箭队的普林斯顿战术指向的是“Dribbble Clear Entry”(强侧前锋落位)。左侧底角的巴蒂尔开始向要位,而火箭队其他三人则向右侧拉开空间。米勒利用自己的身高优势和传球技巧将球稳稳送至内线卡到位置的巴蒂尔手中,后者低位单打成功造成对手犯规。

实际上这种以“巴蒂尔落低位”为起点的战术在火箭队运用得相当之多,如前所述,普林斯顿体系中需要一定的低位单打战术,而最基本的低位落位虽然要求球员拥有一定的低位攻击手段,但其本质上已经不再要求落至低位的球员能够直接攻击篮筐得手,而是利用这样的落位来进一步压缩对手的防守空间,使其向内线收得更为厉害,而落低位的球员则伺机传球。以第三节进行到还剩44.9秒时火箭的一次进攻为例:首先左侧高位的米勒将球传至右侧高位的帕特森手中,此时巴蒂尔在右侧附近要位。帕特森将球传给巴蒂尔后迅速清空右侧,向左侧移动,而白米勒则向左侧底角移动,同样是为了给巴蒂尔营造一个良好的低位单打环境。但是细节不同在于,当帕特森向左侧低位移动的过程中,给位于寿侧的康特里一李进行了一次掩护,李顺势从中路内插,巴蒂尔直接传球助攻后者上篮得手。

但是本场比赛中灰熊队球员对于火箭队的这套进攻体系在赛前可谓做足了准备,他们多次在场上制造“伪后门”的陷阱来勾引火箭队送出直接进入内线的传球,而利用“陷阱”两侧的球员进行下手拦截。多次造成火箭队的失误,所以到下半场进行了5分14秒时,灰熊队依然能够以59-53领先。

此时轮到火箭队进攻,斯科拉提到高位为洛瑞进行一次右掩护,而斯科拉的防守者小加索尔则又一次犯下了“回头”的错误。斯科拉提上做出一个掩护动作,成功将准备换防的小加索尔注意力分散之后。随即转身向篮下切去,此时的洛瑞亦是心领神会,运球两步佯装利用掩护(同样是为了吸引小加索尔注意)后,直接将球传给内切的斯科拉,后者上篮博得犯规,两罚1中,将比分迫近。

斯科拉的秘密

双方一直纠结到最后一节还剩4分35秒时,灰熊队依然领先火箭队3分,此时轮到火箭队进攻。洛瑞将球交给高位的巴蒂尔后迅速向右侧底角处跑去,马丁从右侧沿底线开始徒手跑动。他绕过位于左侧底线处的斯科拉后。又杀了一个回马枪向内线卷切。巴蒂尔看准了时机一记直塞球,马丁得球后上篮造成犯规,两罚中的帮助火箭队继续紧咬比分。

而那一边灰熊得分后,同样跑位方式出现在火箭队的下一次进攻中,只不过此时的跑位执行者换做了斯科拉。阿根廷人在这次进攻中绕过海耶斯在右侧底线处设立的掩护切到腰位,接到洛瑞的传球果断中投中的,火箭依然落后一分。斯科拉这种四号位沿底线利用五号位掩护切出接球中投也是火箭队的常规武器。

直至比赛最后一刻,比赛双方战成87平,轮到火箭队进行最后一次进攻。火箭依然是排出了1―2―2阵型。洛瑞弧顶控球,斯科拉和海耶斯分立高位罚球线两端,马丁和巴蒂尔则位于右侧和左侧两个底角。洛瑞将球交付给左侧罚球线上的海耶斯,随即向内线进行卷切。意图有二:一是可以直接接海耶斯传球攻击篮筐。二是吸引灰熊队防守注意力,为后续战术的铺展奠定基础。果然,此时斯科拉为马丁进行了一次下掩护。但是马丁并未利用掩护切出,而是转身向内线切去,意图寻找后门机会。但是灰熊队的防守相当严密,两名大个防守人收缩保护篮筐,同时也切断了海耶斯可能的直接传球路径。火箭队依然有后手,就在马丁走后门的同时,斯科拉则向外切出,此时他的面前只有一个原本防守马丁的小个球员。而且该球员也尚未决定是继续跟防马丁还是扑斯科拉。

也就是说,在火箭队最后一次进攻的战术中。以洛瑞的卷切为起点,马丁和斯科拉的反方向跑位实际上形成了两种可能的攻击方式,最终还是斯科拉获得了空位的机会。此时便是考验海耶斯的“聪明”程度的时候了。海爷果然很“聪明”,通过瞬间对场上防守形势的判断,他传给了外切的斯科拉。斯科拉站在右侧三分线内一步进行远投,这是他的投篮点之一!

很可惜,这一球弹筐而出,双方进入加时。但是就战术跑位而言,火箭队可谓完全成功。而斯科拉赛后表示:“很惊讶我那一投没有命中。”

但是到了加时赛中,斯科拉没有再让灰熊有任何喘息之机,全队都将核心攻击点集中到了他的身上。在5分钟的加时赛中,火箭队总共得到了6次进攻机会。其中有5次都是从斯科拉低位接球开始,而斯科拉自己单打了其中的3次,3投3中。得到6分,最终帮助火箭队以95―93加时险胜灰熊队。这也是火箭队本赛季以来第一次加时获胜。

以现在火箭队各球员的资质而言,有矮的,有慢的,有老的。有嫩的,可以说天赋极低,但是他们用团队表现证明了一点:聪明确实可以战胜强力。普林斯顿战术。简约,而不简单!

上一篇:安东尼 答案在风中 下一篇:莫雷没有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