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高中数学教师应具备的课堂教学能力

时间:2022-10-28 11:57:42

新课程下,高中数学教师应具备的课堂教学能力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和理论知识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新课程给教师最大的挑战是角色的根本转变和教学能力的提高,新课程标准体系下高中数学教师应具备的教学能力有:

一、教师课堂教学的设计能力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互动、共同发生、要处理好传授知识和能力培养的关系,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置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从新课程理念出发,我们的课堂教学不是过去那种单纯的老师唱“独脚戏”的过程。而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相互交流、合作探讨获得新知识的过程。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设计出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能力培养的教学结构,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做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不具备很强的课堂教学设计能力就无法跟上新课改的步伐。教师课堂教学的设计能力包括如下几种能力:

1、教学目标设计能力

教师利用自己已掌握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数学知识,根据现有的教学条件和自己的教学风格,精心设计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并符合学生现有基础,并且使学生通过努力能实现教学目标的能力。设计的教学目标不能过低也不能过高,否则学生都不会感兴趣。教师教学目标设计能力包括: (1) 课堂教学课型设计的能力。(2)课堂教学内容设计的能力。(3)课堂教学方法手段设计的能力。(4)课堂教学评价的能力。

2、教学内容的整合能力

认真分析教学内容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以及所起的作用,把握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疑点。首先将课堂上需要学生掌握的重要的、主要的内容作为教学重点;把预计学生难于理解的、很容易弄错的内容作为教学难点;把在同类知识中学生容易混淆的内容作为疑点。针对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疑点,根据学生现有的学习基础和个别差异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整合,课堂教学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编写教案的能力

编写教案的过程是教师对知识的自我转化、改造、构思的过程,是教师依照本学科的特点和教学内容,搜集资料、处理信息、设计方案的过程。这一过程体现了教师教学的心理历程,本质上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在教案设计上,教师要有正确的价值取向,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指导思想,充分解放和发挥自身的创造力,让自己的教学设计更能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和理念。

4、教学策略的设计能力

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关键得法。”没有最优的教学方法,只有最恰当的教学方法或教学方法的组合。因此教学策略设计尤为重要。教学策略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教学环境而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的程序与方法,组织形式,以及现代教学手段等因素的综合考虑。只有最恰当的教学策略的设计,才能取得最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二、自主创新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要求每个教师在知识、技能、心理等方面都要有一个较大的突破,传统的数学教育已不适应客观的需要,新课程下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和促进者,培养出来的学生要具有敏感性、灵活性、机智性的心理素质;具有自我学习、知识更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概括、总结、分类等能力,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获取、不断地扩充新知识、不断地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体系,以适应未来教育教学要求。教师通过课堂教学给学生创造性的学习并予以启示和引导,使学生学会创新。

三、教学调控能力

课堂教学调控能力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教学目标,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能够张驰有度,呈现出计划性,预见性,有序性以及调控的最佳状态,是新课程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的教学能力的重要体现。由于课堂教学是一个具有复杂、多变因素的组合体,要想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就要善于驾驭、控制教学的顺利进行。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加强教学的计划性和遇见性,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调控能力。课堂教学调控一般包括课堂气氛的调控、教学节奏的调控、教学进程的调控。

四、指导学生能力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要对学生给予全面的指导,不仅使学生学会数学,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会学数学,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的长期发展。具体表现在:

(1)选择性。新课程下,学习内容具有选择性,教师要根据学生之间存在的个别差异、不同的基础、不同的兴趣爱好等等,指导学生有选择性的学习,让每个学生都学到有用的数学。

(2)恰当性。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学习动机,使学生感到所学的知识是具体的,是自己能学到的,因此教师讲解的例子要恰当,必须与学生本人经历和心理发展阶段的水平相符合。

(3)发现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通过一些范例的讲解进行指导,着重让所讲解的内容的相关知识能从内部逻辑关系上一步一步的显示出来。使学生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主动探索其发生的原因和道理,从而获得新知识,大大提高了指导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五、教学反思能力

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学能力有效方式。全国特级教师袁蓉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成功经验中总结出:教学成功=教学过程+反思。教学反思就是教师思考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和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它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也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教师对教学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认真反思,及时发现问题,明确问题的性质与结构,重新审视教学经验,成功之处可供以后教学参考;失误之处成为以后教学时的借鉴;结合课例在教学实践中反复尝试、检验、总结完善,不断提高教能力。教学反思能力包括:(1)教学设计的反思。(2)教学方法的反思。(3)教学语言的反思。(4)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的反思等。

六、评价能力

评价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对他们对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学生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再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的手段和方法多样化,应重视过程的评价,充分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不断改进教学过程。

上述几种能力只是新课程对一个高中数学教师最基本的要求,而并非全部,如果要做一个受学生欣赏敬慕的教师,或是独具风格的名师,还需不断学习不断研究,加强自身的个人修养和掌握交往的艺术,恰当地把握好与学生之间、与同事之间、与领导之间、与家长等等之间的关系,才能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成为深受欢迎的教师。

上一篇: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转化“学困生”的策略 下一篇:浅谈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