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的语法分析研究

时间:2022-10-28 11:17:10

“那个”的语法分析研究

摘 要: 本文通过对“那个”在日常会话中出现的语境,以及其所表示的意义进行分析,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语义与语用的角度再次进行分析,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 指示词“那个” 语义特点 语用策略

指示词“那个”是现代汉语中一个重要并颇具特色的词语,其复杂的用法受到了学界的普遍关注,学者们从其来源、语法分布等多角度作了诸多研究。《现代汉语八百词》对“那个”的解释为:一为指代比较远的人或事物;二为口语中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表示夸张;三为代替名词,称事物、情况、原因等。并且特别指出,“那个”做谓语,代替某种不愿意明白说出的形容词,如“你刚才的态度有点太那个了”。

一p“那个”的语义特点

(一)模糊性

语义的模糊性是在于边界的不清,也就是说A词语所表示的对象与另一非A词语所表示的对象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就说A是模糊的。由于“那个”在句中可以充当不同的成分,尤其是在充当谓语及状语时,能指和所指的关系很松散,因而会导致言语理解出现一定的模糊性。根据其语法位置,我们对“那个”的模糊指代进行以下讨论。

1.做状语

用在动词、形容词前,《现代汉语八百词》中认为,“那个”通常用在动词p形容词前表示夸张。我认为它在这里已经作为一个模糊程度限制词,用来表示程度的模糊,例如:

(1)瞧你那个嚷嚷,谁听得清你说的什么!

(2)心里那个乐。本以为偷三回车不得判几年,没想到人家没动他一指头,好吃好喝一直跟他和和气气的。

(3)他干的那个欢的啊,就甭提了。

以上三句中的”嚷嚷”“乐”“欢”都是表性状的词语,“那个”使得整个短语成为交集性的联合,表现出一定的强化等级,这种等级差异对使用者来说是模糊的。然而由于人们使用“那个”是为了突出强调某种性状,因此即使在强化程度的量上有模糊的差异,也不会影响使用者表示强调的意图,甚至会使语言的表达在模糊的强化下更有表现力。

2.做谓语

前面一般受程度副词“很p太p有点p不太”等修饰,结构为“就+那个”和“程度副词+那个”,由于指称的对象在语义上能指和所指的关系松散,因此所指的对象也会因语境的不同,呈现不同的差异,具有相对的模糊性。例如:

(4)也不叫故意,少年的脸突然泛红了,他的脑袋不安地转来转去的,声音也变得吞吞吐吐的,他说,其实他们,其实他们也不太――那个(捣乱),其实他们主要是躲在那儿说话。

(5)你的脾气也太那个(火爆)了。

(6)你这么做有点太那个(不近人情)了吧。

由于这些词的语义本身有模糊与明确的区别,即使是在相同的语境中,“那个”的称代也存在着模糊度的差别,听者在听到以上话语时对其所指称的内容有同质却不同形式的理解。

(二)即席性

“那个”在自然话语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即席性,它的出现以及理解都是随语境的变化而有所不同的,往往是说话人边说边调整,指称内容具有临时性的特点,例如:

(7)公司立即兑付应诺的1万元美金。有人嘀咭了:“这‘敲敲、看看、听听’,划出一条线就能‘值’万元,也太那个了。”

(8)心里那个乐。本以为偷三回车不得判几年,没想到人家没动他一指头,好吃好喝一直跟他和和气气的。

例(7)中的“那个”指太贵了,太不可思议,而例(8)中的则表示程度,同样是“那个”,由于语境的不同,产生的意义也不同,它们在话语的轮换中起到临时的替代作用,对话语的意义补充起到了临时替代作用。

二p“那个”的语用策略

“那个”在具体篇章中使用,在反映语法意义的同时还会产生一定的语用功能。吕叔湘先生认为:有些置于句子开头的相对游离的“那个”对于语气有缓和与紧切作用,实际上它将很多话语用法都归纳到它所不看重的“停顿标记”中,而在实际会话中,对于“那个”的使用时协调会话双方的一种语言机制,在语用功能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交际协调。我认为,“那个”在现代会话环境中主要有以下几个语用策略功能。

(一)话题切换

指示词“那个”的话语组织功能主要体现为话语切换功能,也就是把当前的话题从当前语境中撤出,换上新的讨论对象。连接的对象内容上没有什么联系,只有话语上的先后关系,意在引出下一话题。例如:

(9)我的二孩子……自己呢也仍然在和她哥哥一起补习功课,后来,考上了,清华大学……所以,那个,但是我这四个孩子,学习情况也不同。

(10)主要就是说缺乏组织性p纪律性,嗯,那个,所以,在教学上的话呢,要受到一定的影响。

(11)那个谁,你去把垃圾倒掉。

例句(9)中母亲先是说二孩子的学习情况,后来通过“那个”将话题转换到其他孩子,例句(10)、(11)中,也是通过“那个”将话语的轮转功能体现出来。通过例句我们可以看出“那个”前后的两个话题没有直接联系,如果没有“那个”的出现,就会显得十分突兀,“那个”的作用就是把话语人的前后言语连接起来,起到顺利转换话题的功能,同时使得话语的流畅性不会减弱。

(二)使用语得体含蓄

吕叔湘指出,直接称代的“那个”可以代表某些不能、不必或不便说出的形容词。如“你刚才的态度有点太那个了。”这里的“那个”实际上可使用语更加含蓄和得体。中国的语言有一种含蓄美,在中华礼仪之邦的文化氛围影响下,之所以不便直接说明某件事而用“那个”,是因为不便直接表达出来,所以就有特别之意。例如:

(12)女儿再小,将来还是要变老太婆,有没有看过养老院中那些婆婆?皱纹都是刀刻过似的深,一条一条坑,都是小女孩变的呀。

不久将来,我会变那个样子,女儿也会变那个样子。

例句中“那个”不仅使语言含蓄婉转,而且准确得体地表情达意。

人们对于某种思想需要表达却又因种种原因不能直言时,常常借助于“那个”。

(13)女人脸上一红,不过幕色里谁也看不见,所以,女人接着喊:“想那个?就不怕俺家掌柜骟了你的那个?”(《喊山》)

例句(13)中,“那个”代表的是性方面的事,在对话中说出来或在歌词中直接唱出来,会让人感到无法接受,若用“那个”来代替,则显得文明而又隐晦,在文学作品中,也会使人物形象更丰满充实,不落庸俗。

(三)信息修正功能

在言语交际中,常会出现说话人用词错误、口误或者听错对方的话语,或对某一信息产生了误解,或说话人提供的信息本身存在问题等情况,然而说话者或听话者由于在短时间内无法重新组织语言,因而需要对它们进行简单的修正,“那个”在这种语境中便充当了标记语的成分。例如:

(14)除了上班吧,还有时候学,那个,什么听听课什么的还去学习一下。

(15)语境:家政服务员周某和主人刘某的对话

周:那个――刘老师啊,跟您商量个事儿。

刘:哎,周阿姨您说吧。

周:那个――你能把下个月的工资先预支给我么?……

例(14)中,说话人通过“那个”对“学习”的意思进行修正,是去听课而非自学。例(15)则通过“那个”对话语环境进行修复,以期创造话语双方都不会尴尬的气氛。当被听话者误解时,说话者通过使用“那个”还可以引出解释。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以指示词“那个”为例,论述了它在不同语境条件下可能表现的多种语义和语用功能,“那个”具有管理和调节会话的功能,它不但可以构成话语的基本语义或命题内容,而且可以表达说话人不同的态度,并引导或制约听话人对话语的理解。

参考文献:

[1]陈小英.试析“那个”[J].广西社会科学,2005,(3).

[2]许家金.汉语自然会话语中话语标记“那(个)”的功能分析[J].语言科学,2008,1.

[3]郭风岚.北京话话语标记“这个”p“那个”的社会语言学分析[J].中国语文,2009,5.

[4]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上一篇:古诗教学因创设音乐情景而更美丽 下一篇:学习新课标,让阅读教学流光溢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