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体育场地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

时间:2022-10-28 11:03:29

海南省体育场地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和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海南省第6次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分析得知:十年来,海南省体育场地在整体规模、数量、类型、分布、投资、开放、经营和管理等方面都有着长足的发展,但在系统分布、管理体制、运营方式、开放利用程度、投资结构等方面仍存在不合理现象。本文着眼于体育场地未来发展趋势,提出走市场化经营管理道路、科学规划建设大型综合体育场馆、普及户外体育运动、探索体育场地多种开放模式、提高体育场地利用率等对策。旨在为相关职能部门合理地制定海南省体育事业发展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体育场地;现状;存在问题;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08(2017)01-0052-06

在全民健身工程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时代背景下,国家越来越重视体育产业的发展,而体育场地建设作为体育事业发展的基础保障,必将放到优先发展的地位,这就意味着未来必然加大体育场地的建设力度。海南国际旅游岛自建设以来,海南体育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发展都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海南岛居民的健身意识和健身积极性不断提高,海南体育场地的建设也进入了快速增长期。通过实地考察海南省体育场地和走访各市县文体局职能部门,询问体育场地管理和工作人员相关问题,对海南省两次体育场地普查数据进行比较与分析,摸清体育场地设施的家底,为今后海南省体育场地的发展方向把好脉。本文在分析海南省体育场地的现状,探析体育场地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体育场地建设的发展对策,以加快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步伐,促进《海南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的顺利实施。

1海南省体育场地建设现状

1.1基本情况

近年来,海南省体育场地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对两次体育场地普查数据的分析得知,截止至2013年12月31日,海南w育场地总数量为12 202个,比2003年增加了4 837个,增长率为65.68%;总用地面积为48 484 683.12m2,增加了20 504 828.12 m2,增长率为73.28%;总建筑面积978 431.37 m2,增加了568 587.27 m2,增长率为138.73%;总场地面积为29 986 909.55 m2,增加了10 099 199.55 mV,增长率为50.78%;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35 m2(不包括高尔夫球场、海上运动场和天然游泳场场地面积12 124 054.52m2),人均体育场地面积3.35 m2(包括高尔夫球场、海上运动场和天然游泳场场地面积)增加了0.31 m2,增长率为10.20%;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数量为13.63个,增加了2.37个,增长率为21.05%。

经过十年的建设发展,海南省体育场地总数量和规模都有大幅增加。另外,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数量也增幅不小;值得注意的是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的变化:人均体育场地面积3.35m2,扣除高尔夫球场、海上运动场和天然游泳场场地面积后,仅为1.35m2。通过实地考察得知,由于高尔夫球项目消费高,海上运动场和天然游泳场开展运动存在安全保障等问题,加之三类体育场地占地广的特性,决定了这三类体育场地开展体育活动并不普及;基于以上3种体育场地的现实状况,分析可知,人均体育场地面积3.35m2,与2013全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46m2)相比,虽然远高于全国水平,但其目前真正利用率并不高,而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35m2,这个数值更符合实际,更能体现海南省体育场地的基本情况。

1.2类型结构

按类型对海南省体育场地数据进行统计,数据表明:海南省建有48类体育场地,从数量上排名,前10位的分别为:篮球场5 884个,排球场2 264个,全民健身路径1 225个,小运动场818个,乒乓球场332个,室外游泳池322个,羽毛球场273个,室外网球场126个,田径场125个,综合房(馆)77个。对海南省各类型体育场地用地面积排名,前10位的分别为:高尔夫球场17 563 367.28m2,小运动场3 707 598.05 m2,篮球场3 643 620.82 m2,田径场1 503 540.80m2,排球场770 351.07m2,体育场687 178.62m2,足球场432 243.00 m2、室外游泳池304 084.37 m2、城市健身步道176 312.00m2和羽毛球场86 897.54 m2。相对于全国各类型体育场地建设而言,缺少35类体育场地建设;现有1.22万个48类体育场地中,以室外场地为主,室外场地数量为11 832个;室内体育场地很少,室内场地数量仅为370个。从体育场地类型分析可知,大型综合性的体育场地(馆、房)占的比重小,只有6个,其中体育场1个,体育馆5个;而单个体育项目场地所占比重大。

根据第6次普查标准,全省普查到48种主要体育场地类型,场地数量12 145个(军队系统场地除外),占99.63%;场地面积29 924 393.72m2,占99.81%%。其他类体育场地45个,占0.37%;场地面积57 301.89m2,占0.19%(见表1)。

1.3系统分布

2.2体育场地系统分布不平衡

海南省体育场地系统分布不均、发展不平衡;各系统之间的差异明显。我省普通高等院校有17所,一共拥有体育场地330个,占教育系统体育场地总数的6.7%.相当于每一所高校拥有体育场地19.41,平均拥有率大大高于中小学校,表明我省高校体育场地资源丰富,这与我省重视高等教育的发展密切相关。中专中技体育场地数量200个,拥有率虽然低于高等院校,但随着教育部门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加大,其体育场地的提升幅度有很大的空间,可以预见在未来体育场地普查中其比例会有较大提升。这种体育场地分布情况与我省教育现状相契合,符合我国基础教育在教育系统的塔基地位。通过分析初步得知,海南省体育系统体育场地数量少,且大型综合性体育场馆多集中在体育系统。“其他系统”体育场地在数量和面积上都占绝对大比重,“其他系统”场地是十年来体育场地的主要增长点。军队系统体育场地很少,铁路系统没有体育场地设施建设。

2.3体育场地管理体制和运营方式不够完善

通过海南省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得知,经过10年的发展,海南省的体育场地无论在数量还是规模上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在管理体制上和运营方式上并没有跟上,还不够完善。不同单位体育场地的归属和运营方式不同,企业单位的体育场地主要以单位自筹经费为主投建的场地,其主要考虑体育场地的收支关系。体育系统有些隶属于事业单位的体育场馆,沦为商家活动的大本营和促销地,还有些体育场馆为了盈利,场馆开放主要以利润为主;违背了最初体育场地建设的初衷。此类体育场地的现实管理和运营现状,反映了管理体制和运营方式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2.4体育场地开放程度不够,利用率低

海南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3.35m2远高于全国水平,但其目前真正利用率并不高,而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35m2,这个指标数值更能体现海南省体育场地的利用的现实状况。海南省六普数据显示,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数量为13.63个,增加了2.37个,增长率为21.05%,体育场地设施数量和规模都有较大增幅。但海南省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存在不足和闲置并存的现象,造成体育场地设施利用率低的窘况。根据场地系统分布可知,我省公共体育场地集中在教育系统。而对于教育系统的体育场地数目来说,中小学占教育系统体育场地总数的88.65%。海南省所有不开放的体育场地3 401个中,有2 061个分布在中小学;从数据推断可知,开放难点在隶属于教育系统的中小学校。

2.5体育场地建设投资结构不合理,大型体育场馆缺失

在海南省体育场地投资总量1 386 829.00万元中,单位自筹l 049 745.0万元,占75.69%,政府财政拨款198 236万元,占14.29%,而反映社会资本的社会捐赠10 743.0万元,占0.77%。说明当前我省体育场地的投资结构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多元化投融资趋势相契合。但由海南省体育场地六普数据得知,高尔夫球场投资金额为632 721.0万元,仅高尔夫球场一项,占投资总额的45.62%;接近其他类型体育场地投资额的总和;反映出体育场地投资结构不尽合理。

统计六普数据得知,海南省大型体育场馆6个,6个大型体育场馆都是自主运营模式;主要包括1个体育场,5个体育馆;体育场分布在海南经济学院校园,1994年建成的海口市体育馆、2007年建成的陵水市体育馆、2009年建成的琼山中学体育馆、2010年建成三亚体育馆和2013年建成的琼海体育馆5个体育馆分布在广场1个,校园1个,机关企事业单位楼院1个和其他单位2个。大型体育场地很少,场地设施较为落后,现代化程度较低;能达到承办部级综合性体育比赛、国际级体育竞赛要求的大型体育设施仍为空白。海南省仅陵水黎族自治县建设运营了一个中型全民健身中心,屯昌县的全民健身中心正在建设当中,其他各市县都是空白。总体上看,海南省大型体育场馆少,利用率不高,对外开放情况不容乐观。

3海南省体育场地发展对策

3.1体育场地经营管理走市场化道路

在摸清海南省体育场地现状的基础上,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以市场为导向,有效整合体育场地设施资源。掌握体育场地隶属关系,明确场地管理职责,构建体育场地多种经营服务体系,科学制定相应的体育场地管理和经营策略。充分利用闲置的体育场地,大大提高体育场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吸引民间资本投入体育场地建设,建立由政府、社会、集体、个人、外资等多方投入的多元化投资和开放型运作的新格局。从而从根源上改变体育场地功能利用落后的窘状。

3.2科学规划建设大型综合体育场馆和全民健身中心

目前,海南省大型体育场馆缺位,尚未建成相对专业的大型综合体育场馆。现有的体育场馆设施未能承办部级综合性体育比赛、国际级体育竞赛等大型体育赛事,同时也无法满足日益增加健身人群举办大型公益性活动的需求。无论从国际旅游岛建设的社会需求来看,还是从海南省全民健身的战略工程来讲,需要建设大型综合性体育场馆和全省体育中心;并统筹全省体育场地资源,合理布局,以市县投入资金为主,充分利用体彩公益金,尽快在各市县建设全民健身中心。近年来,海南引进的高端体育赛事的成功举办,对举办地产生积极促进作用,有效提高城市形象和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大型体育场馆的缺失,导致海南省无法举办大型体育赛事,体育产业相对也处于短板状态。以上现状充分证明建设大型综合体育场馆紧迫需求。但考虑到我省中小型体育场地的经营管理现状,涉及到场馆维修和维护的成本,势必要提前合理设计和科学规划大型综合体育场馆的运营模式,实现体育场馆的合理设计和有效运营,实现大型综合体育场馆建设与运作的良性循环。

3.3积极推动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大力普及户外体育运动

各级政府应制定相应的具体措施,发挥体育职能部门的主导作用,加强体育场(馆)的经营建设,实施立法保护和监督,并加大执法力度,确保体育场(馆)的健康发展。为了各市县体育场地的建设发展,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健身需求,各级政府应根据《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和各级政府制定的《城市体育设施建设与保护规定》,依法保护现有公共体育设施不被占用。政府在加大体育公共服务力度的同时,还应因地制宜,利用海南独特的气候环境优势,大力普及户外体育运动,这样不仅能解决场馆建设面积不足、成本高昂的难题,还能让百姓开展有氧运动,享受海南的清新空气和怡人美景。以此弥补体育场地设施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

3.4探索体育场地多种开放模式,提高体育场地的利用率

政府和职能部门按着制定和出台的相关规定,逐一向社会开放体育场地措施。根据体育场地类型差异和隶属单位的不同,探索体育场地对外开放的新模式。各系统为使体育场地有效利用,进入良性循环的运营模式应积极探索。体育部门的体育设施要充分发挥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群众健身和发展体育产业的重要作用,满足群众健身、休闲、娱乐的需要。学校要在保证学校教学秩序和体育教学的前提下,鼓励和支持学校体育设施对社区居民开放,切实发挥学校体育教师、体育设施在开展社区体育活动中的积极作用。企事业单位的体育场地可采取分级、分片、分时分段逐步向群众开放,提高使用率。加强对公共体育设施的使用管理,保证公共体育设施场地条件、日常养护、使用管理规范有序。

3.5体育场地设施网络化,积极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

建立省级、市级、县级和社区级的全民健身中心、全民健身广场、体育主题公园等。形成层次分明,规模合理,点线结合、点面结合,覆盖面广、包容量大的体育场地网络体系,为广大社区居民提供大量的“便民”“利民”的健身场地设施信息,促进大众体育迅速发展。通过对现阶段海南省体育场地设施运营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针对海南的岛屿地理特征,充分利用当前网路信息的便利渠道,科学合理地提出适合海南体育场地设施网络化的运营模式。促进海南省体育场馆从传统运营向网络化经营转变,从而提高体育场地设施的资源利用率和对外开放水平,更好地为全民健身服务。

4结语

近年来,海南省体育场地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体育场地数量增多、种类增加、规模增大,体育场地总量和人均占有量都有可观的增幅,但还存在着系统分布不均、发展不平衡;管理体制和运营方式不够完善;相对全国来讲,场地类型不健全,场地规模小、功能单一和开放利用率低等问题。为了激发全民健身活力,推进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建设创新,为群众提供便利、科学、安全、无障碍的健身场地设施,必须统筹建设全民健身体育场地设施,针对海南省体育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走市场化经营管理道路;科学规划建设大型综合体育场馆和全民健身中心;探索w育场地多种开放模式,提高体育场地的利用率;加快体育场地设施网络化建设,积极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因地制宜,利用海南独特的气候环境优势,加强对新建居民区体育场地配套的实施规划,积极推动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大力普及户外体育运动。

上一篇:独立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 下一篇:广义虚拟经济下的精神生产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