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近年来家庭伦理剧的创新点

时间:2022-10-28 10:50:00

初探近年来家庭伦理剧的创新点

摘要: 本文简要剖析了近年来几部家庭伦理剧热播的原因,归纳总结出使该剧种具有社会“眼缘”的三个创新点,并举例论证之。当然,为了电视剧产业的健康发展,剧作者也应该注意“热播”背后林林总总的隐患,不要小视剧中敏感情节对当下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要注重品质,避免同质化与低俗化。只有这样才有助于电视剧产业的健康发展,有助于主流价值观的全面建构。

关键词:家庭伦理剧 戏剧冲突 传统理论 人物语言

作为电视剧的一种创作类型,从题材角度命名的家庭伦理剧是以反映社会和家庭伦理道德为题材的电视剧,它以广阔的社会为背景,以家庭为基本的表现对象,通过家庭中发生的各种事件,探讨爱情,婚姻,孝道等伦理道德问题,并飞出家庭伦理扩大到社会伦理,由家而国,通过个体家庭的伦理道德映射国家社会的道德价值,以达到提升整个社会伦理道德的目的。①这类题材的电视剧是对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审美表现,体现着深厚的平民意识,并对其生活品质进行有力的开拓和提升。同时,家庭伦理剧深受中国民族审美传统的影响,在审美特色上表现出对中和之美、质朴之美的向往和追求,并融汇时代的创新精神,表现这一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艺术形态的特殊审美价值。

作为一种大众文化形式,家庭伦理剧总是赋予观众一定的文化导向和心理预期。近期荧屏上出现的几部家庭伦理剧《老大的幸福》、《蜗居》、《媳妇的美好时代》、《我的美丽人生》等关注了时下热门的诸如房子、物价、“婚外恋”、保姆等敏感话题,在反映现实的同时试图用委婉的方式纠正现代人的价值观。这几部家庭伦理剧之所以在当今社会具有“眼缘”,一是因为它满足了当下观众通过荧屏关照人生并反省自身的精神需求,二是其独具匠心的情节设置、令人回味无穷的人物语言以及其中涵盖的伦理观和价值观.

一、“笑中带泪”的戏剧冲突

法国戏剧理论家布伦退尔说:“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②“冲突”使戏剧有了生命力,剧作中的冲突,是生活矛盾的艺术反映。作为大众艺术的电视剧能将时代的主导思想、主要观念和大众的基本诉求传达给观众。近年来热播的几部家庭伦理剧从小人物、小事件入手,营造了轻松、写意、幽默的氛围,传达了一种积极地生活态度。《老大的幸福》中设置了很多喜剧情景,傅老大从东北来到北京这样一个异质的环境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笑料百出:在休闲会所分不清男女厕所;为人家鼓掌喝彩,招来了保安;在大街上,对辛雯穷追不舍,路人以为耍流氓…这一系列的可笑行为中鄙陋与精致、粗俗与文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老》剧的情节结构遵循了喜剧美学的基本规律。康德说:“在一切引起活泼的撼动人的大笑里,必须有某种荒谬悖理的东西存在。笑是一种从紧张的期待突然转化为虚无的感情。”③老大的兄妹们按照自己的幸福观去安排大哥的生活,本想让大哥幸福,结果却与预期相反,《老》剧的笑就是期待失落的表现。最后,老大的兄妹拆散了他与梅好的婚姻,而老大依然用自己独创的快乐养生操为观众带来了笑,这笑中就平添了几分悲凉和苦涩。再如《媳妇的美好时代》总是能在轻松幽默的气氛中化解婆媳之间的困扰,剧中理想化的生活传达给人们一种积极地生活态度,当然剧作者也是因为现实生活中缺少像毛豆豆、潘美丽这样的儿媳,剧作者才有意为之。剧中种种“笑中带泪”的戏剧冲突恰恰是要唤醒消费时代下的现代人,不能在物质崇拜中泯灭人性,而应该关照自我感觉,追求一种内心的和谐。

二、富有“三趣”的人物语言

西方戏剧理论家贝克说过:“一部戏的永久价值在于人物塑造。”④而人物语言又是将一个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展现给观众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的家庭伦理剧中出现了很多具有艺术魅力的和艺术表现力的经典语言。用老百姓的话说,人物语言非常有趣。具体说来,这里的“趣”包括三方面的含义,即情趣、韵趣、理趣。

1、情趣是指人物语言“有健康明朗的基调,积极饱满的情绪,浓郁深厚的情感,有感染人的力度。”⑤在电视剧《蜗居》中,一向在丈夫面前做河东狮吼的郭海萍在得知丈夫被抓后幡然醒悟:“幸福是放心底的东西,是一种信任,愿意生死与共。也许平时并不觉察,但在关键时刻就会跳出来,让你感受。我一直以为我的爱已经被生活磨平了。直到苏淳出事我才知道,我们此生就在一条船上了。同甘姑且不说,共苦一定可以。”真实的再现了现实生活中患难与共的夫妻情感。

2、韵趣是指剧中人物语言要讲求声韵之美,注意字音的平仄排列有序,在注重语言表情达意的同时,给人以艺术表现形式的享受。好的影视语言,应该是音韵和谐,旋律悠扬,节奏鲜明,使演员说着“上口”,观众听着“入耳”。如《老大的幸福》中,“坐飞机,上首都,吃海鲜,住别墅,背个手,挺个肚,戴个小帽还挺酷。”念起来节拍和谐匀称,朗朗上口。同时也表现了傅老大豁达开朗的性格。

3、理趣是指一些人物语言是人生经验的提炼,深刻精辟,包含哲理,是对事物的道德评价和对人情事理的分析。在《老大的幸福》中,集创意、演员、编剧与一身的范伟深谙小品语言的艺术之道,将小品中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如比喻、排比、说口、套话、反语、顺口溜等运用在傅老大的语言中,再加上方言词语的特殊韵味加强了语言的喜剧性和趣味性。其中“差不多就行了!钱这玩意没头!就跟吃牛肉似的,好吃但是吃多了吧,不好消化!贪多嚼不烂!”剧作者用“吃牛肉”比喻成“赚钱”,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不仅更加符合“傅老大”市井小人物的身份,而且也拉近了电视剧与观众的距离。在《蜗居》中,富有哲理的人物语言很多,出自郭海萍之口的“所有的理想在涉及钱之前都是光环闪耀的,只要一涉及钱,理想就变梦想了。”等。这些语言凝练贴切、耐人寻味,闪烁着智慧的火花,暗含许多人生哲理。

三、现代包装下的传统伦理世界

中国的电视观众在很大程度上都有根深蒂固的“寻找真实”的心理。这就要求创作者在视觉图谱以及细节上给人们真实感。近年来家庭伦理剧尽量地以“还原日常生活”的方式呈现出平民生活场景。在视觉上以现代化的景观为主―城市、现代化的办公室等场景,给受众以现代化的视觉感受,但在主题表达以及情节结构、人物类型的塑造上,虽然穿着现实的外衣,但骨子里则呈现出一个传统的儒家世界。《老大的幸福》在戏剧化的情节中活现了一个富有责任感和“仁爱”思想的傅老大。关于“仁”,《论语・颜渊》篇记载:樊迟问“仁”,孔子回答说:“爱人”。⑥也就是说一个人必须有仁爱之心,才能完成他的责任感。傅老大不仅对血缘至亲关爱倍加,而且同情弱者,对梅好和自闭症的乐乐不求回报的付出。他的这种仁厚和不知疲倦的付出精神呈现了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对当下消费社会流行的物质主义发出叩问。傅老大的幸福还在于他具有老庄“齐物顺性”的淡定和从容,摒弃了现代人的浮躁和焦虑,展现在观众面前的是一个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在市场经济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人们的生存压力和心理负担异常沉重,新闻上屡见子女对父母施暴的报道,艰苦的生存环境已经使有些人的心灵变得幽暗,自私自利甚至六亲不认。“子曰: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⑦孝道,一向是我们民族歌颂的传统文化精神,是我们现代人应该传承并发扬下去传统美德。 在以往的家庭伦理剧《婆婆媳妇小姑》、《双面胶》中,我们看到的是紧张焦灼的婆媳关系,给观众一种消极恐惧的心理暗示。而《媳妇的美好时代》让我们看到了个性活泼又通人情世故的具有新时代特征的媳妇形象。剧中“毛豆豆、潘美丽”都能在诸多生活变故和巨大的生存压力下依然乐观向上,孝敬父母,在生活的平凡、琐碎和奋斗中寻觅到生命的支点与生活的情趣,享受着一个普通人的幸福与充实,让观众体悟到了一种难得的久违了的温暖。近年来出现的家庭伦理剧出现给我们现代人敲响了警钟,时刻告诫我们即使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消费时代,我们依然要继承和发扬民族的传统美德。

近年来的家庭伦理剧在反映社会现实的同时换取了观众的心灵满足和心理以及对现实的幻想。但是在“热播”的背后也有林林总总的隐患,剧中暴露原配与第三者的“和平共处”、“二奶”的合法化、公公婆婆的“双重化”、老少恋的“流行化”等敏感话题,一不小心就会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甚至改变人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这些都需要观众以冷静客观的视角判断其价值,避免盲目跟风模仿。一部好的电视剧不仅要让观众被情节、画面、演员的表现吸引,也要给人以思考,更要能够为人们提供一种现代、简单、实用的生活方式,帮助人们解决各种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矛盾,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品质,避免同质化与低俗化。只有这样才有助于电视剧产业的健康发展,有助于主流价值观的全面建构。

注释:

[1]仲呈祥,陈友军.中国电视剧历史教程[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年5月第1版

[2]周宁.西方戏剧理论史[M].厦门大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第1版

[3]康德.判断力批判[M].上卷M,181页

[4]周宁.西方戏剧理论史[M].厦门大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第1版

[5]电影评介[J].2010年第4期

[6]语出《论语・颜渊》篇

[7]语出《孝经传》

参考文献:

[1]仲呈祥,陈友军.中国电视剧历史教程[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年5月第1版

[2]康德.判断力批判[M].上卷M,181页

[3]电影评介[J].2010年第4期

[4]周宁.西方戏剧理论史[M].厦门大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第1版

[5]《中国电视》.2010年第2、6期

上一篇:数字时代教育不能缺位 下一篇:浅谈文学作品中细节描写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