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线条化”的光影素描对设计学习的影响

时间:2022-10-28 10:48:42

“去线条化”的光影素描对设计学习的影响

谈到素描,学美术的人马上会想到:“三大面,五调子”即所谓的光影素描。这种以明暗体积为表现目的的素描类型,在中国的设计艺术教育体系中一家独大,垄断了大学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但遗憾的是,长期单一的光影素描训练在培养我们所谓的“写实”能力的同时,也极大地束缚了我们对素描的认识和对美的感受力。

素描的类型非常多,“有关形式结构的结构素描,有关形状研究的负形素描,有关手眼协调的轮廓素描,有关体量研究的雕塑素描,有关质感研究的质感素描”等等。吴冠中先生说“逼肖和乱真似只是技术”,作为艺术入门的训练,推崇“技术”性的描摹是应该警惕的!但我们的素描基础训练,却强化这种“人工照相技术”,而不惜损害人最宝贵的艺术美感和创新能力!其表现就是学生视觉思维的狭窄、雷同,创造力匮乏!这样的学生在进入专业设计课程时往往会遇到困难,一旦没有石膏像和静物放在面前,许多“造型”高手束手无策,什么型也造不出来了。

形式艺术美感的体验和创造,是相互融通的,素描中要研究的形状、线条、比例、构图等诸多问题也是专业设计中的基本问题。但很显然,这种以描摹对象、再现体积感为“己任”的写实的光影素描训练,是难以胜任这一重任的。

尼库莱・但斯在其经典性著作《本能的素描法》中指出:在素描训练的初级阶段,最关键的是不应让那些表面的现象阻碍对形式本质的观察,而光影就是这样的一种表象因素。相对光影这种表象因素,“线”其实更能帮助我们把握艺术之美的本质。翻开美国著名艺术理论家内森・卡伯特・黑尔的名著《艺术与自然中的抽象》,其第一章第一句话便是:艺术语言的组成部分是线。但很遗憾,光影素描训练却致力于消除我们对“线”的感觉:因为光影素描强调的是“调子”!俄罗斯的写实画家契柯恰夫就说过:不要关注线,而要关注线组成的形体。不可否认,体积感也是一种重要的形式语言,但对绝大多数艺术家和设计师来说,线才是真正不可或缺的语汇。熟练地运用“线”是我们设计活动中的最重要的能力,以牺牲对线条的感受力,来获得对光影和体积的表现力,这个代价之大,可谓舍本逐末啊!

另一方面光影素描画法还有一个大的缺憾,就是其表现对象很局限,仅擅于表现体积感较强的物体,而对广阔的自然之美,如叶片、花瓣、流水、山峰、飞鸟、游鱼等等,却缺乏表现力,因为这些丰富的形式,更适合用线来捕捉其美感,而不是光影。可以这样说,相对宇宙之大美世界而言,光照下形成的体积美只是沧海一粟而已。但这小小的“一粟”,却构成了我们许多设计专业学生的“沧海”!所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许多受过光影素描训练的所谓“学美术”的学生,反而对自然之美视而不见,眼里只见石膏像、坛坛罐罐等人造之物,让人痛心。

光影让线条失去了独立生命,我们也难免沦为对象的奴隶。光影素描高度仿真的“技巧性”特点,让我们获得了一种自我提升的“幻觉”!当我们那敏锐的美感和好奇的目光,逐渐被消磨成一架黑白照相机时,我们是否还能重新拾起我们的艺术灵性9在这个数码相机人手一台的时代,这个世界是否还需要增加我们这一台有生命的“光影相机”?

我们有一种盲目的乐观,认为人的艺术灵气坚不可摧,人的艺术热情取之不尽,可以任由其去承受各种异化的所谓“训练”。更有一种乐观的论调认为,长期写实的光影素描会自然导致人的抽象能力和形式创造力的提升。对此论调,吴冠中先生表示了很大的担忧,他认为:对初学者,如果开始学习根本不谈抽象结构,只在解剖结构中讨生活,感觉日益麻木,以后恐怕再难接受抽象结构的观念,永远进不了艺术殿堂。所谓南辕北辙,便意在其中啊!

设计专业学生在形式创造上遭遇迷茫已是普遍的现象,而追溯起来,单一的光影素描训练,很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设计师的工作是进行形式的重组和创造,而不是去描摹某个物体的形体。敏锐的目光、自由的线条是设计师职业生命的核心!视觉思维是需要自由和广泛的形式体验来塑造的。如果在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中,宝贵的时间都被用来进行“去线条化”的光影素描训练,这样的基础是否是我们所需要的昵?因此,对设计基础的素描进行多样化的思考、多种类型的尝试,已是事不宜迟。

我想,当素描训练能够帮助设计专业学生,在离开石膏像和静物时,也能够自信地在白纸上组织出富有美感的画面;经过其训练的目光能机敏地扑捉到无处不在的自然之美时,我们的素描教育就能担当起设计基础能力塑造的重任了。

(作者单位:湖南涉外经济学院艺术设计学部)

上一篇:浅谈戏曲唱词写作 下一篇:关于湖南音乐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