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及技术要点

时间:2022-10-28 09:04:56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及技术要点

摘要:论文结合工程实例,根据工程的设计及规范要求,针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工艺以及质量要点控制予以相应的描述,重视过程控制,以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以期在施工中取得好的效果。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一、工程简介

红岩坡大桥为整体式路基桥,为跨越红岩坡山间深谷而设。左右幅均采用40+100+100+3*40米主桥为T形钢构,主桥跨径组合为100+100米预应力混凝土T型钢构桥,主桥施工方法采用悬臂施工。主桥全部位于纵坡为2.6%的单向坡内。上部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由于桥面较宽,主梁采用单箱单室。主墩采用双肋式柔性薄壁墩,两肋间近距6米,墩身横桥向宽度为8.5米,墩身顺桥向宽度为3.5米。主墩承台为2280m?,具有现场作业条件复杂、参与人员较多、劳动强度大等特点;但是由于其施工周期长,控制要点多,施工质量不好控制。因此,所以应事先做好充分的施工准备工作,在施工过程中还要细心操作,注重过程控制,必须采取相应技术措施妥善处理温度差值,合理解决温度应力控制好裂缝的开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二、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

1.1根据设计文件和有关的资料,一般应对结构是否属于大体积混凝土进行分析计算,确保结构物的温度在控制设计规定的范围内,当设计未规定时安规范执行内外温差控制在小于等于25°以内。

1.2熟悉和分析施工现场地形、地貌及水文资料和道路、场地等情况,依据总体施工计划编制大体积混凝土单项施工组织设计,向施工班组进行书面的一级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

1.3根据设计、施工要求选定混凝土配合比,配制的混凝土拌合物应满足和易性、塌落度损失、可泵性等施工要求,制成的混凝土应符合强度等质量要去。

2.机具准备

混凝土搅拌机、转载机、混凝土输送泵、串筒、插入式振动器、铁锹、养护机具、温度仪、水泵、储水容器、安全帽、对讲机。

3、材料准备

水泥:优先选用低水化热的水泥品种,如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有抗渗要求不宜使用);碎石:粒径由试验室试配确定;

砂:中砂;水:自来水(饮用水),气温高时宜在水中加冰块;外加剂:缓凝剂(由试验室试配确定)。

4.作业条件

(1)施工前场地应完成三通一平。

熟悉图纸,编制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组织设计,并且要对工人队组时行详细交底。

(3)配合比已经由试验室试配确定。

(4)各种材料供应应满足连续浇灌的需要,所需机具中振动器、运输工具、串筒等应备足,浇筑前检查其完好情况。

(5)劳动力安排要满足连续施工作业。

(6)模析、钢筋、支架、预埋件和预埋管道等按设计要求安装完毕,并经隐蔽验收检查。

(7)配备发电设备,防止施工时水、电中断,夜间施工需要有足够照明。

(8)根据天气预报,制作安装防风、防雨雪、防寒、防晒、降温设施。

(9)有关大体积混凝土的降温。

三、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混凝土拌合混凝土输送混凝土入模振捣收面养生(温控)成品检测及交工验收。

四、施工操作工艺

1、石子用自来水冲洗,必要时用冰水降温。

2、各种材料按设计配合比计量投料,控制在允许偏差内。

3、按照石、水泥、砂、外加剂的次序投料,控制搅拌时间不少于120s。

4、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应合理分段分层进行,每层厚度小于300mm,浇筑速度要连续保持均匀,加强振捣,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5、混凝土养护:浇筑完毕的混凝土初凝后,用湿润的麻包袋覆盖,覆盖二层,每层麻包袋搭接缝不少于100mm,上下层错开,派专人洒水养护,洒水次数应以麻包袋湿润为宜,养护期不少于14天。

五、质量标准

1、施工前应对原材料进行检查,并有合格签证记录。

2、施工过程中应对混凝土拌合、入模、振捣、养生、温度监控等进行全过程检查。

3、钢筋加工和安装、模板安装的质量标准,按照《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和 相关的工艺标准执行。

六、施工注意事项

1.水化热对工程质量的影响

(1)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由于水泥水化热作用所放出的热量使混凝土同部的温度不断上升,混凝土表面和内部温差很大,表面与内部混凝土收宿不一致,产生很大的拉应力,而混凝土的早期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很低,因此极易出现混凝土的表面裂缝。

(2)在原有厚大的老混凝土上或岩石地基上浇筑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差。必须设置隔离措施,避免产生收缩裂缝又称外约束裂缝。

2.处理水化热的措施

(1)采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如矿渣硅酸盐水泥),并且要储备足够数量的同一品种水泥。

(2)在保证混凝土等级的前提下,使用适当的缓凝减水剂,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灰比,以减少水化热。

(3)采用石子浇水、搅拌水中加冰块降温等办法,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

(4)选用级配良好的骨科,并严格控制砂、石子的含量,降低水灰比,加强振捣,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抗拉强度。

(5)分层浇筑混凝土,每层厚度不宜大于300mm,以加快热量散发,并使温度分布较均匀,同时也便于振捣密实。

(6)预埋冷却水管,用循环水降低混凝土温度。

(7)在岩石地基或厚大的老混凝土层上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时,可在岩石地基或老混凝土层上浇沥青胶并撒铺5mm厚砂子,或铺二层沥青油毡纸,以消除或减少约束作用。

3.产品保护

(1)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必须进行监测,专人检测表面温度与结构中心温度,测温时间不少于14天,前7天每隔4小时测温一次,后7天每隔8小时测温一次,测温过程中如发现温差大于25°时,要采取有效措施,如覆盖保温等,当温差少于25°时,可停止测温。

(2)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易使钢筋产生位移,因此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应随时复核钢筋的位置,并采取措施,以保证位置正确。

(3)混凝土初凝后即覆盖湿润的麻包袋。

(4)混凝土养护不少于14天后,才允许下一工序施工。

4、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

大体积混凝土内出现的裂缝按深度的不同,分为贯穿裂缝、深层裂缝及表面裂缝三种。贯穿裂缝是由混凝土表面裂缝发展为深层裂缝,最终形成贯穿裂缝。

但出现裂缝并不是绝对地影响结构安全,它都有一个最大允许值。处于室内正常环境的一般构件最大裂缝宽度≤0.3mm;处于露天或室内高湿度环境的构件最大裂缝宽度≤0.2mm。

对于地下或半地下结构,混凝土的裂缝主要影响其防水性能。一般当裂缝宽度在0.1~0.2mm时,虽然早期有轻微渗水,但经过一段时间后,裂缝可以自愈。如超过0.2~0.3mm,则渗漏水量将随着裂缝宽度的增加而迅速加大。所以,在地下工程中应尽量避免超过0.3mm贯穿全断面的裂缝。如出现这种裂缝,将大大影响结构的使用,必须进行化学灌浆加固处理。

七、 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时的温度控制

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不仅要满足强度增长的需要,还应通过人工的温度控制,防止因温度变形引起混凝土的开裂。

温度控制就是对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和混凝土内部的最高温度进行人为的控制。

在混凝土养护阶段的温度控制应遵循以下几点:

1.混凝土的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之间、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室外最低气温之间的差值均应小于20℃;当结构混凝土具有足够的抗裂能力时,不大于25℃~30℃。

2.混凝土拆模时,混凝土的温差不超过20℃。

3.采用内部降温法来降低混凝土内外温差。4.保温法是在结构物外露的混凝土表面以及模板外侧覆盖保温材料(如草袋、锯木、湿砂等),在缓慢的散热过程中,使混凝土获得必要的强度,以控制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小于20℃。

4. 混凝土表层布设抗裂钢筋网片,防止混凝土收缩时产生干裂。

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掌握住它的基本知识,并根据实际采取有较措施,会使施工质量得到很好的保证。

八、结束语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周期长,控制要点多,施工质量不好控制,为提高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应注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过程控制,并根据工程的设计要求及技术规范结合施工的实际情况,选用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做好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各部细节工作,提高施工人员的整体质量意识,从而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

[2]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 .

[3]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

[4] 《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J30-2005).

[4] 《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

上一篇:浅谈预应力桥梁的施工技术 下一篇:水利工程对环境影响及保护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