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时间:2022-10-28 08:48:08

生活化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新课程要求教学向生活、向学生的世界回归,即要求高中历史教学必须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贴近社会,贴近生活,增强历史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但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学仍存在不同程度脱离学生实际、脱离社会的现象。本文通过这种现象的分析,提出要在教学资源、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方面贴近生活,使学生在历史的学习中,能力得到开发和培养,学生潜能得以开发。

关键词:高中历史;生活化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281-02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高中历史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之一是让高中历史教学与现实生活相融合,让高中历史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在教学中引起学生的共鸣。然而,新课程高中历史教学中仍不同程度地脱离学生的实际和已有经验,以教师、书本为中心,开展满堂灌、填鸭式教学,使原本鲜活的历史变得呆板,学生是望"史"兴叹。鉴于这种现状,本文拟通过对影响高中历史生活化教学现状的分析,对历史生活教学提出自己的策略。

1.高中历史生活化教学的现状

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是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历史课堂教学必须发生质的变化,历史的生活化教学是促成质变的方式之一。目前,高中历史生活化教学在实践中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生活化教学实践的有效性并不是很理想。

1.1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依旧。新课程改革提倡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多样化,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但在高考大环境下,以考纲为教学大纲的现象随处皆是,高考要求什么,教师就按考纲教什么,要求学生关注什么,掌握什么。所以,在升学压力之下,把基础知识的落实作为教学目标的传统教学方式仍顽固地影响着新时期的教学。学生习惯于被灌输,不会主动思考。难怪有如此调侃"轰轰烈烈搞课改,扎扎实实抓应试"。

1.2教材编写过于浓缩。为了实现新课改精神,高中教材体例以专题史出现,从而导致知识点的高度概括,这就造成内容丰富的历史书成了干瘪瘪的"知识点"的大集合。如必修三思想史第一专题第一课"百家争鸣"的"孔子和早期儒学"一目仅介绍"孔子、孟子、荀子"三人的主要主张,这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基础。因此,新教材虽然语言生动活泼,史学观念新颖,文字插图并重,但却与实际教学实践存在不符之处,增加了教师的教学难处,学生也只能"敬而远之"。

1.3教学手段、方式跟不上时代要求。在新课改理念下,教师对教学方式进行不断探究,如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头脑风暴法等,借助新的科技手段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手段,如微课、翻转课堂、幕课等。但在现实教学中,许多教师还是习惯于将历史知识简单地列为要点和序号,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满堂灌",丰富多彩的历史知识变成"这是考点,要划下来"之类枯燥、干瘪的要求。在新课改中许多教师试图通过"合作探究"教学方式,改变传统一言堂的课堂教学局面。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为了形式主义而作秀。教师课堂所设计的环节无法落于实处,无法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和较深层次的思考,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这种教学方式往往看起来热闹,实际却无多大的教学效果。

2.高中历史教学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策略

2.1制订生活化教学目标。高中历史知识体系较为庞大,单靠学生死记硬背无法全部掌握,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制定生活化的教学目标,在进行历史知识讲解时,将知识与生活相结合,这样可以使原本空洞、苍白的课堂授课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在制定生活化教学目标时,教师要以让学生熟记历史知识为基础,同时,提高其对古今中外历史产生和发展规律等文化知识的修养,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历史知识借鉴,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的目的。

2.2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是实施生活化教学理念的重要途径。高中历史教师在进行历史课堂教学时,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可以增强学生的生活体验,使学生达到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中的"古代中国手工经济"一课时,教师为了能够让学生掌握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深入了解其发展特征,可以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将古代中国手工艺制品用图片、视频等方式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真实地感受中国手工业生产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而且还能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3生活素材开展教学。由于传统教学注重的是对历史事实的讲述,而忽视历史知识中的生活元素,所以,教师在进行历史事件讲述时,为了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可以充分运用生活素材。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产生共鸣,也可以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累积历史知识。例如,在学习高三历史必修三中的"中国的古代艺术"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以小组的方式,搜集生活中较为熟悉的古代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戏曲等方面的素材,可以翻阅图书、报刊,也可以借助网络在课堂上与其他同学分享。学生收集素材是对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这样可以使历史知识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让学生养成主动对历史知识进行探究的良好习惯。

2.4教学理念的生活化。首先,高中历史教师从教育理念的改变开始,需用生活化的教育理论武装自己。教师必须做有心人,善于在生活中捕捉教育资源。另外,历史本身也是人的历史,学习历史理应贴近人的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才会引起学生的共鸣。

其次,教师对学生的成才观要有重新的认识。中学历史教学不是要培养考试机器,也不是要培养历史工作者、专家,它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历史的学习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创造条件。"教学应是一种以人的生命发展为依归的教学,它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拓展生命,提升生命,蕴含着高度的生命价值与意义,是对生命的一种终极关怀。"教学应是一种人文关怀,是对学生生命发展的重视。教师有如此观念,方会关注学生的生活积累,把历史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及生命联系起来。

总而言之,生活化教学理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应用生活化理念开展教学不仅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而且也让学生在生活化氛围中更加轻松、愉快地学习历史知识。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使枯燥、繁杂的历史知识变得更加形象生动,拉近知识与生活的距离,有效地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学习的兴趣,提升历史知识学习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赵艳.高中历史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学园:教育科研,2013(4).

[2]杨波.谈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加强生活化教学应注意的问题[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12).

上一篇:关于初中体育教学有效性教学的思考 下一篇:浅议小学识谱知识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