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公式 别有深意

时间:2022-10-28 07:22:45

巧借公式 别有深意

这篇文章在结构上的最可圈可点之处,在于作者巧借一个数学公式展开论述。

用公式来诠释人生,并非作者的独创,古往今来,有很多学者哲人费尽心思,借公式来阐述自己对人生的独到见解,留下了诸多佳话。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在谈成功的秘诀时,写下过一个公式:A=X+Y+Z。他解释道:A代表成功,X代表艰苦的劳动,Y代表正确的方法,Z代表少说空话。

大发明家爱迪生在谈天才时用了一个加法等式来描述,他说:“天才=1%的灵感+99%的血汗。”

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则用除法来阐述他的人生价值公式。他说:“一个人就好像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对自己的估价好比分母,分母愈大,则分数的值就愈小。”概括起来就是:人生价值=实际才能÷自我估价。

本文的作者季羡林先生是位大学者,他是著名的东方学大师、文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在学术研究领域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他“积七八十年之经验”,总结出的成功公式自然富于启迪意义。

季老开头摆出“天资+勤奋+机遇=成功”的公式后,并不是一摆了之,而是围绕着这个加法公式的每一项,深入浅出、亲切自然地展开分析。比如说“天资”,他认为既不宜否定天资的差异,也不能夸大天资的作用,体现了辩证法的光辉。再比如说“机遇”,他甚至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例,强调机遇对人生的重要性。从他的说法看,似乎机遇特别垂青于他,但我们知道,他的机遇其实是勤奋的结果,这体现了一位大学者的谦逊。

逐项论述后,他归结道:天资和机遇都是“我们无能为力”、可遇而不可求的,从数学公式的角度来看,二者都是定量。要改变公式的结果,增加成功的机会,我们唯一可以自己决定的,就是勤奋。这是变量,你勤奋一些,成功的机会就大一些;你懒惰一些,成功的机会就小一些。

行文至此,作者的写作目的已经和盘托出了,原来他写作本文,是劝勉大家勤奋,“都能拿出‘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精神来从事做学问或干事业”。

应该说,本文摆事实、讲道理,以严谨扎实的论述,分析了天资、勤奋、机遇与成功的因果关系,展现了强大的说服力,但字里行间没有硝烟味,只有亲和力。我想,同学们的阅读感受肯定和我一样,感觉作者不是在居高临下地教训人,而是以一位睿智的长者的身份,以自己数十年的经历和体验,掏心掏肺地跟我们面对面聊天,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既语重心长,又语意隽永。若我们仔细聆听,自会获得深深的感悟。

当然,换一个角度看,成功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很难用一个一成不变的公式去诠释每一个各具特点的成功。不同的人生,必然有不同的精彩。亲爱的同学,你的成功公式是什么呢?

上一篇:循序渐进勤反刍 熟读精思有雄辩 下一篇:比喻论证 彰显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