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销社调研报告

时间:2022-10-28 06:51:08

供销社调研报告

为了更加全面准确地掌握贵港市供销社系统的发展情况,认真分析研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更好地推进供销社改革发展,我从今年3月开始,利用7个多月的时间,深入全市供销社系统50个基层社、16个社属公司以及一些经营网点、种养基地、加工厂进行调查研究。通过调查研究和深入思考,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供销社有成绩也存在问题,有困难也蕴涵潜力,有出路也充满希望。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概况和成绩

贵港市供销社系统现有桂平、平南2个县级供销联社,19个市、县直公司(厂),53个基层社,3个中心社,3000多个营业网点。其中,市本级有市农业生产资料公司、土产公司、供销工业品有限公司、供销社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天鹅茶叶有限公司、物资回收利用公司、西江茶厂、果品食杂公司等8个直属企业。目前,全系统员工总人数9850名,其中在职5080名,离退休4770名。供销社主要经营农业生产资料、日用杂品、烟花爆竹、日用工业品、废旧物资、农副产品等,是全市农业生产资料、城乡居民生活资料和农副产品流通的主要渠道,是搞好农村科技服务,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贵港市供销社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主动参与新农村建设,积极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努力搞好社员股金清理兑付,想方设法解决职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等问题,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同时,自身的改革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改制工作加快推进。采取资产重组、开发盘活、以资抵债、债权人、协商回购等多种有效方式,加快推进企业改制工作,妥善解决了企业历史遗留债务。同时,依照有关政策,以职工自愿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由企业给予适当经济补偿为主要方式,妥善分流安置职工。几年来,全系统共消减各种债务2.8亿元,分流安置职工3900多人,占原在册职工约30%。

(二)助农增收取得新成效。坚持把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服务“三农”的着力点,积极创办龙头企业、领办专业合作社、建设示范种养基地、实行物技结合服务。2006年,全市供销社系统以各种方式联结农户达15.9万户,帮助农民实现收入总额达2.9亿多元。今年1至10月,通过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联结的农户12.5万户,帮助农民实现收入总额2.5亿元,同比增长15.12%。

(三)经营业务不断扩大。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积极推进“新网工程”,在搞好农资供应的同时,认真抓好生活资料、农副产品经营,不断扩大服务领域,开拓农村市场。2006年,全市供销社系统改造建设农家店和农资农家店网点115个;组织供应化肥农药达53万吨;实现综合经营总额32.31亿多元,比上年增长10.35%。今年1至10月,全市供销社系统实现综合经营总额25.55亿元,同比增长5.82%,其中购进总额1.05亿元,增长6.85%;销售总额1.14亿元,增长2.95%;农副产品收购0.43亿元,增长3.15%;农业生产资料零售4.24亿元,增长5.88%;消费品零售4.83亿元,增长10.96%。

(四)社员股金兑付进展顺利。通过政府举债和自筹资金清理兑付社员股金4.4亿多元(其中系统内自筹0.98亿元,政府举债3.4亿多元),使社员股金余额从清理整顿时的4.5亿多元、股民12.69万户,减为目前的余额973万元和1472户,兑付率和销户率分别为97.87%和98.84%。

(五)内部稳定工作扎实有效。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切实抓好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努力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在职工参加养老保险方面,除个别企业特殊原因未补办手续之外,其余单位均参加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0100多人,参保率达97.13%。参加医疗保险职工5800多人,参保率为55.65%;参加失业保险职工383人,参保率为3.66%。

二、困难和问题

当前,贵港市供销社系统的改革与发展还面临着许多困难与问题。主要表现在:人员和债务负担重,历史遗留问题多;改革发展不平衡,大部分企业经营运行不正常;筹集安置职工的资金难度大,绝大部分企业不能正常缴交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社会稳定压力大;改革的政策落实不到位,如供销社系统下岗失业职工未能享受与国有企业职工的同等待遇,在办理再就业优惠证再就业时,未能享受和国有企业职工一样的有关税赋减免优惠等。据统计,目前全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共有干部职工9850人,其中:离退休人员4770人,占总人数的48.43%;在职人员5080人,占总人数的51.57%。而在职人员中,在岗的只有1323人,占在职人数的26.04%;下岗人员达到3757人,占在职人数的73.96%。绝大部分企业运转不正常,全系统市、县直公司和基层社中:有净资产且运转基本正常的占三分之一;资产负债率接近100%且运转处于半瘫痪状态的占三分之一;其余三分之一已是严重资不抵债且基本处于瘫痪状态。由于人员负担重,经营不正常,企业收不抵支,全系统已累计拖欠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金近4000万元。据估算,每年还将增加拖欠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费1000万元左右。从供销社的现状看,大部分企业经营举步维艰、债务沉重,特别是拖欠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费问题十分突出,严重影响了供销社系统的稳定,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供销社未来的改革发展进程,同时也给全市维稳工作带来一定影响。

出现上述的困难局面,应该说是有多方面的原因,分析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观念落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完善,供销社由计划经济的宠儿变成了市场经济的普通竞争者。但是,供销社系统的一些企业及职工不能迅速地摆脱计划经济的陈旧观念束缚,对市场经济中出现的各种经济现象和经济活动觉得看不惯、不顺眼、不规范、不正规,墨守陈规,不思进取;相当一部分干部职工常常回味往日的辉煌,还幻想着等国家、政府的优惠政策,靠上级的支持和帮助,把摆脱困境的希望寄托于外部的扶助上。由此造成经营品种单调、经营方式落后;内部分配是“大锅饭”,不比干劲比待遇,不比出力比福利。以这种思想观念和现代企业、私营企业、个体企业竞争是必定要落后的。

(二)机制体制滞后和服务方式不活。各级联合社的组织体系没有完全理顺,职能转变不到位,导致出现合作社不合作、联合社不联合的局面;供销社自身体制的转换滞后,与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满足不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影响了供销社的经营活动,最终影响经济效益。多年来,供销社按其职能主要是从事农村日用工业品、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和农副产品收购工作,受计划经济僵化模式的影响,存在总体效益不高、经营不灵活等问题。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中个体商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如急风暴雨般给供销社带来了极大的冲击。特别是对农村日用工业品的供应方面,个人摊点和商户经营以其经营方式灵活,进货渠道(也包括非正常渠道)繁多,成本低廉等特点,在价格上取得了绝对优势,赢得了绝大部分农村市场,使供销社的商品对个体商业失去了竞争能力。

(三)历史包袱沉重。供销社得到过去计划经济的好处,但同时也背上了计划经济的包袱,其中最大的就是人员包袱。目前,市本级直属公司、直管基层社和平南县供销社系统的公司和基层社人员包袱沉重,企业拖欠社保部门的社保金一年比一年增加,全市供销社系统拖欠养保医保费已近4000万元。同时,大多数基层社还为政府承担过落实政策老干部的安置工作,这些人大部分没有上几天班就离休了,高医疗费用开支大,更加大了企业负担。沉重的历史包袱,加上企业自身经营管理方面的原因,基层社亏损严重,从而也引发了基层社的商业、银行信用危机,造成企业没有业务愁业务,有了业务愁资金的恶性结果。

三、优势和潜力

作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供销社具备天然条件,拥有独特优势,蕴涵着极大潜力。

一是供销社有多年形成的系统网络资源。多年来,供销社系统经过改革与发展,拥有相当组织凝聚力和较强组织关联度的系统网络。这些系统网络包含着相当数量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层社、村级综合服务站以及各类基层网点。如此庞大的组织网络,在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村流通现代化的事业中具有独一无二的优势,只要充分发挥其自身丰富的系统网络资源,供销社系统完全能够成为我市新农村建设的一支生力军。

二是供销社系统拥有一定的资产资源。供销社通过几十年的长期奋斗,积累了一定的资本,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物质资产,这是供销社在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方面发挥作用的突出优势。在经历股金挤兑风波和实施企业改制后,贵港市供销社系统到2006年底的所有者权益仍达1.5多亿元。新农村建设,关键在投入。现在不少地方新农村建设之所以开展比较困难,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资金和资产。如果供销社系统能有效地、适当地将其资产的一部分用于新农村建设,那么将会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步伐迈得更快。

三是供销社拥有一批擅长流通、熟悉营销、精于管理的人力资源。目前我国农民已成为市场主体,但其能力较弱。首先体现在市场营销能力薄弱,即获取和分析市场信息的能力、市场销售的能力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都较为薄弱。而供销社在这方面恰恰具有相对的优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搜寻市场信息、顺畅交易渠道、拓展市场空间、减少交易费用的作用。在农产品供大于求、卖出去才是硬道理的情况下,一个充满活力的供销社在帮助农民推销农产品、增加收入方面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供销社可以通过搞好生产基地建设、领办专业合作社、兴办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等途径,加强与农户的连接,有效地解决广大农户的卖难问题,从而实现助农增收。

四是供销社与农民有着密切的联系,拥有信用方面的资源和优势。关于这一点,可能有些人会提出异议,认为供销社与农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信任关系,尤其是出现社员股金挤兑风波之后,供销社在农民群众中已失去了原有的信誉。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长期以来供销社作为政府与农民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在帮助农民推销农副产品,为农民提供生产、生活资料的朝夕相处中,与农民建立相互信任的密切联系,供销社与广大农民几十年的深厚感情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完全割断的。事实上,供销社与农民仍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即使在目前农资供应多渠道竞争条件下,大多数农民仍然相信供销社。

四、出路和对策

党的十七报告明确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党中央作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部署,为供销社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舞台,赋予了责任,同时也昭示了供销社将大有可为。供销社的根基在农村,出路在农村,希望也在农村,必须坚持合作制理念,坚持为农服务方向,以新农村建设统揽工作全局,在参与中提供服务,在服务中发展自身。

(一)用体制创新服务新农村建设。一是进一步完善县级联社管理体制。要切实转变供销联社对企业的管理职能,通过产权联结和市场运作,着手组建新的经济联合体,实施集团化战略,提高组织化程度,努力提升资本运营质量和资产管理水平。二是要加快推进社有企业改革重组。要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改革重组社办企业,做到有破有立,经过破一批、保一批、立一批、做大一批,推进社有企业产权多元化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使社有企业成为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农村商品流通的骨干企业。三是改造重塑基层供销社。要继续坚持基层社改造与新建并举的原则,大力推进基层社建设,促进供销社在服务机制上更加完善、服务功能上日趋丰富、服务方式上更加灵活,实现供销社服务触角的大延伸、社农关系上的零距离,成为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通过不断探索,尽快打造出一个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的,以现代流通促进现代生产,以合作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以德经商促乡风文明,以购物环境促村容整洁,以社员参与促管理民主的新型合作经济组织。

(二)用网络优势促进新农村建设。以农村为市场,以服务为根本,以制度为保障,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带动、多元发展的原则,统筹考虑,整体规划,运用现代流通方式,改造、提升、整合、优化供销社现有经营网络资源和传统经营业务,加快推进“新网工程”建设。积极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拉动农村消费和实现农村居民安全消费,解决农民“买难”、“卖难”问题,实现设施共建,资源共享,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着力构建农资、烟花爆竹、再生资源、日用工业品消费品、农副产品等五大流通服务体系,组建农资商品连锁企业、组建烟花爆竹连锁经营网络、进一步完善再生资源连锁经营网络、构建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体系、发展农产品经营服务体系,增强农产品市场的辐射带动功能,建立农产品直销网,积极引导或参与搞好农产品精加工、深加工、上超市、进社区,实现农产品货畅其流,促进农民增收。

(三)用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推动新农村建设。坚持开放办社,以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综合服务社、农产品专业协会为中心内容,领办、合办各类专业合作社,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强农民的市场意识和民主管理理念,助农增收;发展综合服务社,搞好连锁经营,为农民提供生产生活用品、农副产品销售、科技信息、文化娱乐等综合服务,不断丰富农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搭建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平台和行业协会的公共服务平台,为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各类行业协会服务,衔接组织产销、组织技术培训,提销信息,开展各种交流。

总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供销社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和经营空间,供销社系统一定要抓住机遇,乘势而进,在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有所作为,重塑形象,迈向坦途。

上一篇:工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下一篇:六靠税源建设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