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后来者”居上

时间:2022-10-28 04:17:17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然而在数学教学中有学习困难学生,这是不容争议的事实,如何转化这些学生,是能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尤其是在一所农村中学,学生的情况比较复杂,对于数学这门学科一直是学校工作的难点、重点。因此,认真研究这些学数学有困难的学生(以后简称为“数困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所谓的“数困生”是指数学成绩在及格分以下,智力正常,正在学校接受正常教育的学生。他们有接受知识的生理条件,仅仅是学业上暂时落后,达到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合格要求还存在一定困难的“弱势群体”。为此,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作了一些分析与研究,积极思考该如何促进农村中学“数困生”全面发展。

一、培养感情,激发学生学数学的感情

“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防差”和转差的重要途径。让学生对老师感兴趣,教师要转变观念,宜采取与学生情感相近与相容的态度和方法,形成学生和谐共振的情感基调,产生情感协调效应。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数困生”更应得到老师的尊重和呵护。要全面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和学生交朋友。

我们在上课的时候可以改变我们常规的教学方式,要在培养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多谈自己的感受、认识与理解,而不是以传授的方式让学生过于被动的接受。例如:提问做错题目的学生时,我们可以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啊?请谈谈你的想法。”而不是简单的说:“你知道这样做是错的吗?我上课不是这样讲的,你上课的时候有没有认真听我讲课?”同样是要指出这位学生的错误,但效果可不一样,当我们把语气、语调降下来时,也就把自己与学生的距离拉近了,情感之间的交流也就会比较自然。留给学生的思考时间多了,教师的烦恼就减少了,因为当我们进入学生的情感世界后,就会比较容易的发现学生做错的原因,那么相应的解决办法就会更加的行之有效。逐渐的学生对数学老师不在有所看法,对数学的学习也会有所改观。

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促进“数困生”全面发展

1 优化知识情境,体验数学“生活”

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装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学生对学习才会有兴趣”,数学课的呈现方式应该是多样化的,尤其是面对着知识面较窄的农村学校的学生,他们需要老师多介绍知识情境。

例如,在新教材中“变量之间的关系”的知识,很多学生感到比较难学,但是,这节内容,对我班学生张某来说却很简单,虽然他平时的成绩一直在三十分左右。为什么呢?原来,张某的父母是卖水果的,他从小就熟练地掌握了斤数、单价、收银之间的关系,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他能快速地口算出结果,借助于这一情景,我及时地对他进行了引导,就以此为契机,让他表现了一下他的口算能力,同学们都惊叹地对他刮目相看。又适时地把具体化数字改为字母变量,并进行了思维迁移,让每位学生列举两种与生活有关的素材,学生都能完成任务。

现实的、生活化的情境,学生很乐意融入,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对“数困生”而言,他们也有学习的需要,他们更乐意学习一些与他自身生活相贴近的情景、知识,因而他们能发表一下他自身的感受、对知识的理解,也就是说他能够主动参与,有了学习的积极性。事实表明,当一个人对某东西陌生就会感觉到难,反之熟悉的东西会感到容易,借助生活体验,化难为易,轻轻松松学数学。

2 优化问题设置,施行成功教育

“数困生”普遍心理是害怕上课,害怕回答问题,对上课有恐惧感,创设自由和谐的环境,让“数困生”能以平和的心态面对上课,是“转困”的首要条件。学习动机的形成有多种原因,其中最主要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成功及其欢乐!通常“数困生”总是有自卑心理,过低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因此充分动用“元认知论”引导学生,把问题设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中,多创设成功的学习机会,让学生“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桃”。学生通过付出一定的意志努力,体会到战胜困难的愉快,有利于学生对数学产生积极的情感,帮助他们提高自信心,从而对数学产生兴趣。

3 优化练习配置,分层分类施教

对班级中的学生进行分层教育,是“防差”和转差的重要环节。首先在教学目标上,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一阶段应有尽有不同的目标要求;我们根据学生在课堂上不同的状态把学生分为三个层次:①能自主完成作业的;②通过教师点拨后能完成作业的;③需通过教师讲解评析后才能完成作业的。在班中注意好中、差的搭配,采取群体互助式学习,是“防差”、补差的一种重要方式。给学生合适的思索空间,让他们了解各自需要完成的目标。教师要注意给学生科学的学法指导,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形成长久记忆。

4 优化评价体系,更具情感色彩

据说数学家玻利亚从不轻易判学生错,他总是说:“你的小数点跑错了地方啦”,“只要怎么样,就对了”这样的话,让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乐观的态度;当学生上课回答错了的时候,教师要坚决杜绝说“你怎么又错了”、“我已经讲过五六遍了,怎么还是不会!”这种责备性的话;当学生考得不理想时说:“只要再对一两题就及格了”这样鼓励性的话,毕竟学生之间是存在个别差异性的,多鼓励,少批评,努力帮助“数困生”树立自信心,是“转困”的出路。不妨多方面为学生找发光点,多说鼓励性的话,

评价的方式宜采用灵活性与多样性相结合,不仅仅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可以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现的各种情感,能力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评价机制的改变对“数困生”有着极强的激励作用。

面对着学生个体的多样性,教师要树立全新的学生观和教学观,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改进教学方法,本着为了一切学生的思想,扎实做好“防困、补困”工作,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学到有价值的数学,学到适合学生后继发展所需要的数学。

上一篇:对一个失败实验的教学反思 下一篇:浅议职高德育课教学的导入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