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院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计划

时间:2022-10-28 04:13:51

体育学院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教学改革与建设为中心,以学科专业调整和建设为龙头,以提高人才素质为目的,以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为保证,深化学校各项改革,全面增强学校综合办学实力,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集中力量解决关系学校未来发展的重大问题,为建设成为现代体育大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工作目标

精神文明建设要围绕学院事业发展,以建设现代体育大学为目标,以提高本科教学水平为抓手,以每一位师生员工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在巩固现有创建成果的基础上,坚持以党风促教风、以教风带学风,把创建活动融合贯穿到学校日常工作的各个环节,落实到每一位师生员工的本职岗位,使精神文明建设成为一项人人参与、主动建设、人人受益的工作。通过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使我院的教育教学质量、学术水平和办学效益提高到一个新高度,成为一所有活力、有优势、有特色的体育高等学府。

三、工作思路

巩固形态文明,提升管理文明和素质文明。形态文明是管理文明和素质文明的根本,要从校园环境和师生员工日常文明规范入手,巩固现有创建成果,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以人为本、运转协调、规范高效,有序和谐的学习和工作环境,使广大师生员工立足本职、追求一流,在促进学校发展中实现自身价值。

党风促教风,教风带学风。以党风建设为核心,深入开展以师德建设为重点的职业道德建设,牢固树立全员、全程和全方位育人的工作和服务理念,提高学校的整体文明程度。

优化人文环境,做实内涵建设。抓好制度环境、工作环境、学习环境和基础设施环境等建设工作,营造“文武兼蓄”的校园人文环境,提升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内涵。

整合各方力量,提高教育质量。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使精神文明建设成为学校事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整合学校现有各类资源,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管理水平、科研能力和服务质量。

突出体育特点,形成特色品牌。结合学院直接从事体育工作和为体育服务的两大任务,继续利用“市民健身热线”和“体院大讲坛”等平台,结合我院“迎评促建”和做强竞技体育的契机,探索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载体,形成精神文明创建特色和品牌。

四、工作要求

(一)党建工作

1、领导班子建设

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和我院第八次党代会精神,结合学校的教学改革、学科建设、竞技体育、科研工作等,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等专题学习活动,对学校发展中突出的问题进行专题研讨,从提高理论素养、培养战略思维、加强党性锻炼等方面,提高领导班子的理论创新能力和驾驭学校事业发展全局的能力,充分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2、队伍建设

(1)干部选拔

围绕学校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围绕学科建设、教学科研、竞技体育等中心工作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探索“赛马场上选骏马”的选拔机制,健全“能上能下”的任用机制。按照政治素质好、年轻化和专业化的要求,优化中层干部队伍结构。加大在实践中锻炼后备干部的力度,加强政治辅导员队伍建设。

(2)干部培训和管理

进一步完善政治理论学习制度,改进培训方法,开展分级分类的教育培训工作,完善培训考核制度,积极推进干部学历教育,进一步提高学历层次、优化知识结构。根据上级部署及学校实际,加强干部队伍信息管理建设,健全干部选拔、培养、管理、使用一体化机制。

(3)人才培养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抓好人才“培训、管理、使用”三个环节,完善人才培养和引进制度,建立党员干部工作和学校人才工作统筹协调发展的机制,大力营造各级各类人才辈出、领军人才分布合理、全院上下人尽其才的良好局面,走人才强校之路。

3、基层党组织建设

进一步健全基层党组织工作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开展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的业务培训工作,加强基层党支部的项目化管理,制订达标测评指标体系,推进创优工程。以中青年骨干教师、高职称和高学历的非党教职工为重点,优化党员队伍的结构比例,提高党员质量。围绕党风、教风、学风建设,结合各系部专业特点,提高组织生活质量,创新党员教育载体,探索党校教育新机制。按照《2003—2010年*体育学院党建规划》,贯彻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积极探索新时期学生党建工作的新途径,进一步完善学生党员的培养、管理、监督机制,落实*市“选苗育苗”工程。

4、党风廉政建设

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让党放心,让人民高兴”活动,凝聚全体党员心系群众、无私奉献,通过为学校发展做贡献,为广大师生送温暖,把党风建设落到实处。加强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健全廉政监督网络,落实责任制,完善述职与述廉相结合的考核制度,加强各级干部的法制意识、自律意识和拒腐防变意识。加强招生考试监察和行风建设,并就基建工程、物资采购等开展监督与检查,着重加强预防教育工作。

(二)管理文明

1、依法治校

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要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结合学院实际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法律素质,增强依法办事、依法律己、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民主法制观念,努力促进依法治校和民主办学目标的实现。

2、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

建立民主参与、优化管理、科学决策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发挥教代会民主管理的作用,建立二级教代会制度,充分调动师生员工参与学校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推进学校管理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建设。

3、校务公开

坚持校务公开制度.进一步规范校务公开程序,探索信息公开的新渠道,加强校领导与教职员工的联系与沟通,通过校报、校园网和工作简报等渠道保障教职员工和学生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增强学校管理的透明度,规范行政流程和各类办事公开制度。

4、规范管理职能

明确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完善管理工作的程序,理顺工作关系。对教职员工提出操作性较强的职业道德规范,提高机关工作人员的管理素质和水平,确立为教学、科研、训练服务的意识。制定管理工作的考评和表彰激励机制,各职能部门和系部共同营造高效、和谐的工作环境。

5、信息管理建设

完善信息管理的有关条例,规范各类信息程序,以图文信息中心的建成为契机,构建一个运转有序、反馈畅通的校园管理信息系统。

(三)教学和科研文明建设

1、教学

(1)教学改革

根据社会实际需求,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以迎接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为契机,坚持倡导从严治教,规范和强化教学管理。根据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要求和规律,加快教学管理制度改革步伐,在体现教育教学规律和时代特点的同时,准确定位,形成特色。完善体育俱乐部制度,健全主辅修制、学分制,为学生攻读第二专业及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源创造条件。加强以教授为核心的教学团队建设,完善教授承担本科教学的相关工作。

(2)教学质量的评估与监控

强化人才培养的质量意识,建立、健全和完善教学质量评估和监控体系,完善教学巡查制度、干部听课制度、教学工作评价制度和教学与管理工作研讨会制度。积极探索教学互动机制,进一步做好学生网上评课及评教工作,提高学生评教在教师考核中的权重。

(3)加速教材建设,改进教学教法

加强专业建设和精品课程建设,结合新兴学科和重点学科的建设,推进特色专业和特色课程建设。进一步推动双语教学,增加主干课程引用原版教材的比重。改进教师授课方式,增加多媒体教学比例。体育专业课教学要结合体育精神拓展培养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育人功能。公共理论课要进一步丰富内涵、优化结构,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具有现代公民素质。要让每一门课都起到德育的功能,让每一位教师都承担起德育的职责,把“树根立魂”的工作体现在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引导学生在努力学习的同时,树立奉献精神,在奉献中体现自身价值。

(4)加大教学信息化建设力度,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加强对教师的多媒体教学技术培训,引进和开发多媒体软件,使用多媒体技术授必修课的课时比例达到20%以上。

(5)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制定实践教学方案,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保证实验课程在教学中的比例。加强教、科、训三结合,充分利用校外资源,不断拓展校际之间、学院与运动队之间、学院与体育科研所之间的合作,加强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和实验室建设。

2、科研

(1)社会服务

落实“科教兴市”的战略任务,强化“科研强校”的战略意识,为提高*的竞技体育成绩、全民健身水平和体育产业的发展服务。以市民健身热线、市民体质研究中心等为窗口,做好服务社会的工作,为学校树立良好声誉。

(2)科技创新

加大科研经费投入,积极申报部级和省部级的重大体育科研项目。建立激励机制,鼓励科研创新,倡导多学科交叉和跨校科研协作,与运动队建立定向科研攻关,做好为竞技体育一线服务的工作,为十运会乃至备战20*年奥运会作贡献。加强科技成果转换能力,制订相关措施,实施“*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办法”。

(3)制度建设

加强科研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建设,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学校科研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建立对各类科研项目结题、档案管理和标注率的规范管理。根据“*高校科研工作道德准则”,制订我院科研工作道德守则,构建科研诚信评价体系。

3、师资工作

(1)师资引进和培养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爱护和使用好现有人才,破格选拔和引进各类优秀师资,进一步优化专任教师队伍结构。把培养引进学科带头人和拔尖领军人才的工作放在人才强校的首要位置,为提高学校的教学科研水平及学生培养质量提供人才保障。

(2)师德建设

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强教师思想状况调查分析和研究,制订师资队伍建设计划时,有师德教育的措施,有素质提高的要求。制定教师的行为守则和职业道德规范,促进教师岗位成才的责任意识,形成以教风带学风的自觉意识,倡导“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育人风尚。

(3)确立严格的奖惩制度,在全院范围内树立优秀教师、优秀教研室典型。进一步巩固和健全教师之间的传、帮、带机制。

4、学生德育工作

(1)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学校德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德育的首要地位,抓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一轮改革的机遇,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和教学教法研究,紧密结合社会发展、大学生思想心理实际和体育特点,切实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探索社会实践的新形式,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主课堂和主阵地作用,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学校宣传文化阵地

进一步加强对校报、广播、宣传栏、网络、讲座等宣传思想阵地的引导和管理。强化网络宣传教育的阵地意识、队伍意识和效果意识,努力构建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高校网络宣传教育体系,积极探索开展网络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和网络法制教育,推动网络文明建设。在全校范围内树立学习标兵和团队,营造有序竞争和积极向上的校园学习风貌和良好的育人环境。

(3)第二课堂

学校要在资金、政策上积极支持校园内的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和大学生第二课堂建设,加强大学生社团的引导和管理,积极支持和帮助他们开展活动。第二课堂教学要在体现体育特色的同时,充分利用在校研究生资源,提升教学的学术含量。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积极开发潜在资源,继续办好体院大讲坛,创办学术含量较高的体育学术论坛,形成多个在国内有影响的体育论坛。

(4)心理健康教育

大力开展科学精神和心理素质教育,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德育工作管理体系,建设一支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素质较高的工作队伍,坚持以课堂教学、课外教育指导为主,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展辅导或咨询活动,增强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

(5)就业指导

把毕业生就业指导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和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贯穿到学生教育培养工作的全过程,在结合专业特点的基础上,开展职业生涯设计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形势政策教育、法规校纪教育、文明离校教育等,将在校学习和未来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6)社会实践

充分利用专业优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深入挖掘和利用学校、社区和社会的优质资源,建立一批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向社会提供专业服务和智力支持。积极融入*城市发展,探索志愿者服务活动的新形式和新途径。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措施,进一步规范社会实践活动的管理,形成有机运作、自我驱动、有序发展的动力机制。

(四)服务文明建设

提高服务工作质量,使之起到安居乐“教”和安居乐“学”的作用,为达到这一目标,计划采取如下具体措施:

1、校园建设

(1)大力加强校园环境建设。继续做好绿化、美化校园的工作,保持校园环境的整洁、协调、美观,提高校园环境质量。建设好与学校传统相协调的校园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建设好为教学、科研服务的整洁、优美的卫生环境,建设好为师生员工提供文明、健康、便利的生活环境。20*年完成对教学楼、宿舍楼等的规划命名,设立统一、规范、明确、美观的道路、建筑物指示牌和标志牌。20*年底前建成1-2个融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武兼蓄的人文环境于一体的标志性校园景观。

(2)加大、加快教学、科研及训练场馆和设施建设,为师生创造优良的工作和学习环境。20*年底建成图文信息楼,20*年争取建成一个设施先进的综合训练馆。

2、后勤服务工作

(1)以IS09001质量贯标为契机,进一步规范管理,提高教职工的业务能力和职业操守。

(2)做好食堂和浴室等的整修和升级工作。为广大师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20*年第二食堂将完成改建工程。

3、稳定工作

加强校园秩序管理,维护学校政治和治安稳定局面。落实和保密工作责任制,继续抓好校园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完善院级、系(部)处级、学生宿舍三级安全防范体系,加强学校专职保卫干部、保安和学生治安服务队三支队伍建设,制订队伍建设、综合治理和治安防范等措施,对全院师生员工进行法律、保密、安全、消防等知识的宣传教育,达到群治群防,确保学校安全和稳定。

4、工青妇工作

(1)工会要结合学校中心工作和重要节日,广泛开展各类送温暖活动,时刻关心困难职工,加大帮困救助力度。

(2)组织、人事及工会等部门要深入了解青年教师的思想动态,充分听取他们对学校发展的建议和意见,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3)关心教职工身体健康,组织安排好教职工的体检和暑期疗养活动。结合我院特点开展各类健身活动,通过校运会和各类体育俱乐部活动增强教职员工的身体素质。

(4)大力开展女性人才培养和女大学生成才教育活动,积极维护女职工特殊权益,努力提高服务水平。

(五)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精神文明建设得以深入、广泛、持久开展的重要载体和基础。要继续推动军民共建、社区共建、青年志愿者、文明修身工程、创建基础文明单位等活动的开展,不断拓宽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领域,使学校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并充分发挥对全社会的示范、辐射作用,为*市精神文明建设作出贡献。

上一篇:科技旅游功能探究论文 下一篇:旅游安全问题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