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笨的老板

时间:2022-10-28 03:59:03

工业园区内有一家日资食品厂,生产日式糕点和冷藏食品。一天,在包装车间,有一个刚进食品厂的工人一大早就看到一个穿着白衬衫、戴着眼镜的中年人向他走来。

中年人走到他的工作台边问:“你是刚进厂的吧?”工人点点头。中年人又问:“我非常想知道,你第一次走进车间的时候,第一感觉里面有什么不妥的地方?”

工人初来乍到,不知他是谁,于是把自己觉得不妥之处全部说了。中年人听完,连连点头,连说感谢。

工人莫名其妙,觉得自己说了一通儿意见,有什么好感谢的。中年人走后,有位工友告诉他,那个中年人是主管销售和经营的日方经理。不久,针对这位工友提出的问题,公司专门出台了一些新规定,这让新工人大感意外。

还有一次,冷库的几个搬运工坐在一边聊天,说因为冷库大门口有一个坡,导致大家需要花费更大的力气搬运货物。如果把这个坡削平,那就好了。日方经理刚好路过,听到搬运工人讨论后,马上查看了一番说,你们的建议提得不错,削平坡可以减轻劳动强度。但让搬运工人意想不到的是,公司为了这件小事,专门开了会,还邀请他们去参加。这个会议历时一个小时,各个部门的负责人都来了,讨论的结果是,可以削平这个坡。

大家都觉得这是小题大做,不就是一个水泥坡嘛,你吩咐一声就可以了。但日方经理却不这样认为,他觉得削平这个坡,要再三听听搬运工的意见,还要听听基建部门、运输部门的意见,不要因为削平这个坡,引起其他方面的不便。

这位日方经理看上去自己没有主张,做事情十分小心,一副笨笨的样子。其实,他却是精明的,他作出的每一项决定,都是正确和妥当的。

许多在日资企业里待过的人,大都会有一种感受,中国企业的管理文化与日式文化是完全不同的。在中国企业管理中,决策都是“聪明的脑袋”作出来的,上级一拍板,下属就得干,因此多有惊人之举,有的到后来却一败涂地。而在日本的企业中,一项决策的出台,总是要先经过职工讨论这一关。日本人的创新看上去总是细枝末节,似乎没有什么大改革大变动,但正是这些持续不断的小改善,一步步积累成了大成功、大事业。像索尼、松下、丰田等企业,无一不是如此。

在日本,工人一般很少调动岗位,往往一干就是十几年,甚至一辈子,工人的地位是非常高的,他们总是受到上司的尊敬。在日本,蓝领技术工人的收入很高,长年位居世界第一位,日本蓝领工资是美国的1.2倍,英国同行的1.9倍,足以说明日本工人的“牛”。

一位在丰田汽车公司待过的中国技术工人说,中国工人和日本工人对工作的态度完全不同。在中国的公司里,如果机床坏了,工人会叫维修工来修理,自己则回到休息室聊天、抽烟、喝茶。而日本工人会一动不动地站在机床边,看着维修工修理,他们这是趁机偷学一点儿机床的维修技术,日本工人对自己这一行非常专业。在日本的生产车间里,工人非常牛,如果他们发现工艺有问题,可以拒绝生产,等让技术团队解决完,他们再生产。

一位日本人说,中国的老板“太聪明”,什么都懂,开起会来,洋洋洒洒。而日本的老板“太笨”了,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懂,到处问人。

其实,企业成功是没有任何秘密的,就是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不做好大喜功之事。浙江有个万向集团,曾经有不少专家想探究万向集团成功的秘密,但集团创始人鲁冠球对自己这30年只说了一个字:实。企业要发展,只有实;企业失败,肯定是不实。

(司志政摘自《每日新报》)

上一篇:按摩小手套里的大“钱”途 下一篇:享受男人 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