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路怒族”出行更安全

时间:2022-10-28 03:31:37

不做“路怒族”出行更安全

丈夫一开车就成了“大白鲨”

五一假期,老张一家出游,老张夫妇带着年近八旬的父母、读初中的女儿一起去杭州玩几天。从上海开车到杭州,路上要几个小时,哪里晓得路况特别拥堵,因为假期,大家都蜂拥出城。老张越开火气越大,一路骂骂咧咧,要么说:“你看,这个新手上路,来凑什么热闹,开车游来游去,还挡在前面。”老张在后面狂按喇叭,因为左右车道都有车,一时无法超车,老张益发焦躁。

总算找到空档,超车到前面。开了一会儿,前面一辆车可能要下高速,担心错过道口,猛然变道。老张赶紧刹车,因为在高速上,不敢猛刹,这又把他激怒了,一下子爆出粗口,摇下车窗,怒骂道:“你找死啊,乱变道,妈的,憋死你,不让你下去。”而对方强行变道,差点碰上,车里的家人都紧张万分。妻子说:“你慢点开,让让人家也没事啊,真是的,安全第一,后面还坐着老爸老妈呢。”可老张兀自骂道:“这帮新手、蠢货,在驾校里不好好学,就要教训教训他们。”又开了半个多小时,可老张仍然自己叽里咕噜在唠叨:“妈的,刚刚这一脚刹车下去,要损伤刹车片的,还费了不少油,的……”妻子道:“哎呦,你还唠叨什么呀?人家的车子早就开走了,又听不到你说什么,你在这里唠叨给我们听,烦不烦啊?”“我开车一路受累,还没嫌烦,你烦什么!”老张又向妻子开火了,还没开始玩呢,一家人就怄上气了。老张的妻子很不理解,平时,丈夫的脾气还不错,为什么一开车就臭脾气乱发呢?

专家解析

1.驾车时容易发怒,是工作生活中累积的负面情绪和压力的释放宣泄。

在工作、生活中,需要一个比较好的状态来应对某个角色。一般状况下,脾气不能释放给领导,不能释放给孩子,不能释放给父母,唯有妻子是平级,但是,也不能释放给妻子,因为有时候,女人折腾起来更厉害。所以,当开车时,碰到别人没开好车,触犯了自己时,怒火就倾泻而出。这是发泄日常生活中的压力带来的不满情绪,碰到谁就是谁倒霉。

所以,当情绪不好时,自己要有所警醒,不能通过开车来撒气、撒野,那会有生命危险。一位接受心理咨询的司机说,有一段时间开车时,看到乱穿马路的人,就想撞上去,这种状况就比较严重了,一定要找心理医生咨询。

2.交通拥堵、红绿灯、赶时间、超车等状况,往往会成为“最后一根稻草”。

人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当开车时,不断接受新的刺激,会把最后一道防御机制搞没了。水满自溢,如果水桶壁高,水不会溢出,而开车时,人处于紧张状态,心理承受能力减弱,仿佛桶壁降低了,情绪就如同水一样漫溢开来。

3.个人的性格特质等也是导致路怒症的潜在原因,可以有的放矢来制怒。

偏执状态、人际关系敏感的人,比较容易成为“路怒族”。偏执状态指有报复性、对抗性,如果你开车超我,我一定要反超你,这种人往往在人际关系方面也比较敏感。

关于偏执状态的应对方法

1.当一个人情绪激动时,往往难以自控,边上的人须及时提醒。比如稍微用力地拍一下驾车者的肩膀,响亮地说一声“慢一点”,刺激驾车者的耳膜,让他转移注意力。

2.家人可安抚司机的情绪。上述案例中老张的妻子不妨这样做,在车厢里准备一些零食、小甜点,让丈夫吃一些镇定一下,消消气,而不是一味让丈夫住嘴、嫌弃他烦。

3.比较偏执、容易被激怒的司机最好在车厢里设置一些“提示语”。比如写着“制怒”、“礼让三分”等字的小卡片,或挂一张家人的照片,提醒自己家里还有老妈和孩子。人要有提示机制,要经常给予自己具有责任感的提示。这在一个人开车时,格外有用。

另外,有“强迫观念”的人开车容易焦虑,表现为事情过后仍不断地唠叨,但是,这种人对别人的危害较小,同车之人给予点醒和安抚即可。有的司机有“躯体化障碍”,表现为看到堵车情况严重了,就会身体麻木、呼吸急促。这时要放松,把车停在马路边上,安静一下,深呼吸。同时,进行认知调整,如果因为堵车要迟到了,不能赶到住宿、集合地点,那就先打一个电话过去告知、协商,而不是拼命赶路。

其他小问答:

先生在边上教我开车时,总是指责我开得不好,弄得大家都不开心,怎么有效避免?

简析:女同志对于操作机械类的东西确实不擅长,对于指责有两个办法,一是虚心接受,低调示弱;另一个则是问他,如果你教领导开车怎么办?有一个朋友教领导开车时,看到领导水平臭,也想爆粗口,为了制止自己,当想骂人时,转而猛拍自己的大腿,结果把大腿都拍肿了。可见,任何人都是可以自控的,就看边上坐着谁。

朋友开车出去,一路上骂骂咧咧,说人家开车水平臭,我听了很不舒服。平时,他也不是那么粗鲁啊,反之,我们觉得他有点娘娘腔,他为什么会这样呢?

简析:问题有多种假设,如果你朋友的开车技术本身差,那么是想掩饰自己的水平,也是惊恐的表示。如果你朋友的开车技术好,而一味说别人车开得不好,那就是炫耀,告诉同车的人自己很牛、很男人。

上一篇:让旧时光在回忆里继续 下一篇:消暑饮料 好喝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