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儿童走失事件”报道看地方晚报突发事件中的报网互动

时间:2022-10-28 02:35:05

从“儿童走失事件”报道看地方晚报突发事件中的报网互动

内容提要 面对突发事件,纸媒应主动拥抱新媒体,与网民共振,才能取得双赢效果。从浦江三名儿童失联事件的报道中,可以发现,有效的报网互动,不仅可以弥补传统纸媒时效性缺憾,而且也提升了突发事件报道的时效性和传播影响力。

关键词 浦江 儿童 失联 突发事件 报道

2016年2月16日上午10时许,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大畈乡建光村三名儿童离家外出玩耍走失。此事经《金华晚报》新媒体平台“金晚快报”及官方微博、微信等率先刊发后,迅速引起社会各界关注,网友纷纷通过自己的微信、微博予以转发。央视新闻频道也进行了跟踪报道。

作为当地主流媒体的《金华晚报》,从三名儿童失联到第三天被找到,通过新媒体、纸媒对事件每天24小时不间断滚动图文视频播报,实时与网友互动,把权威的“声音”传递给受众,真正做到了鼓舞士气,明辨是非,在自媒体风行的今天,牢牢把握了这场大救援的舆论导向。

新媒体纸媒滚动播报,抢占新闻制高点

浦江县大畈乡建光村三名儿童离家外出玩耍走失,《金华晚报》记者获知消息后迅速赶往事发现场,首先在晚报新媒体平台“金晚快报”及官方微博、微信等,以《三名孩子走失,你看到了吗?》为题在当地媒体中率先予以报道。报道引起了金华晚报官方微博、微信中广大粉丝关注,许多网友转发和评论,牵动了无数市民的心。

晚报新媒体除广泛传播寻人消息外,2月16日晚9时就在各新媒体平台中及时对救援行动展开了24小时不间断滚动图文视频播报。与此同时,2月18日,《金华晚报》在一版和三版,分别以评论《热度与适度》、特写《浦江县三名孩子失联超30小时全省救援力量云集救援!救援!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保卫战》,并配发救援现场照片,用了两个版的篇幅,对救援工作进行了全方位的报道。紧接着,2月19日出版的《金华晚报》则以两个连版的形式,刊发了《孩子,无论在哪里都要找到你们》,并配发言论《孩子失联敲响警钟》,对浦江搜救三名孩子的情况进行了跟踪报道。2月19日上午,三名孩子在山里被救援队发现,并成功获救。2月20日《金华晚报》更是以五个版的篇幅,对此事件进行了更全面的报道――《三天两夜,浦江3名失联孩子终于找到了――72小时,大爱奇迹》《为了3个孩子的生命接力――为生命而努力的每一个都是英雄》,评论《爱,没有休止符》《生命至上、为大爱点赞》。报道有事件回放、网友留言、搜救图片等,图文并茂,内容翔实,展现的是政府的责任担当、乡土的守望相助、社会的温暖力量,生动诠释出“互爱互助”“众志成城”的当代中国精神。

从2月16日三名儿童走失到2月19日被找到,4天来,前方一线记者与后方相关部门相互配合,新媒体利用微网站平台、微信、微博等,滚动播报持续了72个小时,实时记录了救援人员水、陆、空立体搜寻的全过程,晚报微网平台报道累计更新300多次,阅读量达到100多万次,评论3000多条。滚动播报的内容和图片、视频引起了多家省级媒体甚至央视的引用转载。

2月19日晚,晚报新媒体还制作了这场金华乃至浙江史上最强失联儿童大搜救的纪录H5《小城大爱》,并在新媒体平台上,再次刷爆了金华网友的朋友圈。晚报新媒体的实时播报一时成为各自媒体争相转发的微新闻。

由于《金华晚报》借新媒体的力,率先对三名孩子失联事件作了报道,报网互动产生了明显成效。新媒体抢在了纸媒的前面,在每一个重要环节上,都有着网络的声音,第一时间抢占了新闻制高点,第一时间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也在第一时间调动了市民的情绪。报网互动,大大增强了突发新闻事件报道的力度,体现了晚报的温度。

新媒体报纸联动,牢牢把握舆论导向

网络舆论正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金华晚报》积极探索报网互动传播机制,利用纸媒的权威性,发出自己的“声音”,主动提高网络舆论引导能力,把握网络舆论引导的主动权。报网互动产生了乘积效应,引导了舆论,取得了较好社会效果。

对于浦江县三名失联孩子的突发事件,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报道的度,或者在舆论引导上稍微出现一点偏差,就会产生负面影响,给当地党委政府造成压力。

孩子走失的消息传出后,浦江全城动员寻找孩子。浦江公安、消防、城管、志愿者以及热心网友们全都行动起来。此后三天里,浙江省、金华市两级搜救队伍不断赶到浦江增援,出动警务专用飞机和民用飞机各1架,民安救援、红十字救援等30多支省内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赶到现场。这是金华市也是浙江全省历史上首次水陆空三位一体大规模的搜救行动。

随着搜救工作的开展,一些社交网站各种谣言和不实消息出现了。“三名孩子已找到”不实消息,在坊间传播;不断有人向晚报求证:“朋友圈里流传浦江郑宅、潘宅各一个儿童走失”“银川来了100多外地人,专偷小孩”……这些是真的吗?对此,晚报反应及时,并迅速辟谣。“那么多省市自治区丢失了孩子,也没有派那么多人员,这孩子背景不一般……”这一类的猜疑也出现了。晚报又第一时间在微博、微信和“金晚快报”及晚报上进行调查回应:这就是三个普普通通土生土长的浦江农家娃。《金华晚报》通过新媒体和纸媒联动,利用晚报品牌影响力和权威性,发出了自己的有力“声音”,及时消除了一些谣言和不实消息,始终站在新闻高地,传达党和人民的最强音,传播正能量,为当地党委政府搜救工作排除杂音,加油鼓劲。

截至2月23日,晚报陆续刊发各类稿件累计10多个版,其中深度的连版就有两个,并配发了5篇“金晚大实话”的评论,其中《热度与适度》《生命至上,为大爱点赞》《爱,没有休止符》,点击量过万,强化了传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报纸和新媒体紧密结合,有效地引导民间的舆论场,在媒体上把正面的、主流的声音放大做强,把杂音压小变弱,让主流舆论形成主旋律。晚报这次新媒体、纸媒相互融合、有点有面的报道,不仅得到了广大网友和读者的好评,也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评价。

站在新闻前线,深度挖掘事件背后的新闻,回应市民关切

新闻每天都在发生,但是重大突发事件新闻,不像其他策划报道一样,有报道预案可循。对于突发事件的报道,一定程度上可体现出记者的能力和媒体参与突发事件报道的竞争能力。因此,各家媒体都会对突发事件感兴趣,都会全力以赴加以报道。始终站在新闻前线,捕捉事件现场的真实动态,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报道事实真相,这是记者报道突发事件的前提条件。假如记者不深入现场,没有对事件来龙去脉作了解,而是“道听途说”,把听来的新闻当作新闻事实来报道,那么媒体就会在读者和网友面前失去公信力和权威性。

浦江三名失联孩子事件发生后,《金华晚报》除一名记者已在事件现场采访外,又迅速反应,及时策划、部署,立即组成项目组,一面增派赴前线的记者、评论员,一面强化编辑后方联动。除了报道新闻事实外,还在报道可读性、版面呈现上作了有益探索。运用新媒体和纸媒的联动效应,使读者和网友一起感受搜救三名失联孩子的现场气氛,增强报道感染力。而采访此事件的记者自始至终吃住在失联孩子所在村,关注事件进展动态,只要有可能,就深入搜救现场,时时报道最新消息。

浦江三名孩子从失联到被找到,《金华晚报》一直与旗下的新媒体互动,传递广大读者和网友的关切。到2月23日,整个报道已刊发了10多个版。但是,晚报并未就此结束,又开会讨论了如何再从更高的角度,对这一事件作一总结性的报道。于是,晚报又派记者奔赴浦江县大畈乡建光村,亲身感受并挖掘三名孩子所在村的背后故事。2月26日,晚报推出了两个版的“深度关注”《春天的答卷――“浦江失联儿童大搜救”解读与思考》。报道立意深远,文中既有叙述,又有大学老师、文化学者等对此事件的看法,诠释了“大搜救”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真正内涵,也充分体现了小城大爱的温暖。由于这组“深度关注”报道文化味浓,且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共鸣。

《金华晚报》对浦江失联孩子事件一直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始终从正面来引导整个事件报道。因此,融合报道达到了层层递进的效果,使读者满意,当地党委政府满意。

上一篇:“转型”的想象力 下一篇:战场雷锋是头“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