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探讨

时间:2022-10-28 12:26:25

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探讨

[摘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化,行政事业单位要逐步建立起以绩效管理为重点,有利于自我发展的财务管理机制,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同时推动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但目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仍存在一定不足,本文就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进行探讨。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探讨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给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方式方法带来了新的变化,同时也暴露了一些新的问题。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有利于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遏制腐败行为的发生,现就新时期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作如下探讨。

一、存在问题

1、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控制制度执行不到位

部分单位领导缺乏足够的内部控制意识,在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的过程中,职责权限设置不合理,不相容岗位和职务之间不能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导致职能交叉或缺失、推诿扯皮现象较多,运行效率低下。部分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只是“印在纸上,挂在墙上”,主要用来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在日常工作中得不到真正有效执行。

2、往来和实物资产管理缺位

部分单位在日常工作中不重视往来清理和实物资产管理,年终决算前也不进行往来清理和资产盘点,导致责任不清,形成陈年积账和坏账;资产管理方面普遍存在着重购轻管,重钱轻物的现象,资产入账不及时,尤其是接受捐赠和上级划拨资产长期账外运行;对于不用或过时资产不按规定程序办理审批就报废,或报废时不及时进行账务核销,致使账实严重不符,给资产管理带来困难,极易造成浪费或被不法侵占的现象。

3、预算编制和执行缺乏严肃性和约束力

部分单位在编制收入预算时不能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瞒报、漏报和虚报收入现象;支出预算编制时不能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量入为出、量力而行”的原则,统筹安排支出项目,随意性相当大,导致预算编制较粗,项目不够具体,预算内容不全面等,部门预算与单位实际存在较大偏差;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部分单位预算意识和节约意识不强,支出控制不严,超支浪费现象严重,乱发奖金、补贴,公款旅游、公款吃喝,单位的会议费、招待费等居高不下,甚至挤占了正常公用经费,影响了单位正常运转;部分单位甚至用项目支出和专项资金报支日常公用支出,以弥补公用经费的不足,导致不能专款专用,违背了有关制度;同时部分单位当有关支出不能实现时,想方设法要求财政部门调整、追加预算指标,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影响了预算的严肃性和刚性。

4、财务管理员的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部分单位财务管理员知识结构老化,或由一般工作人员兼任,专业知识缺乏,对财务管理政策的变化不能及时学习和掌握,导致理解不到位,执行过程中容易出现偏差。集中支付已实行多年,部分财务管理员仍不能熟练操作财务软件系统,无法运用财务软件系统资源,提炼各种财务信息供单位领导决策,随着改革不断深入,财务管理专业化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部分财务管理员凭现有的知识结构将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

二、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

1、加大对《会计法》和《预算法》等法律的宣传力度和执法力度

要加强对《会计法》和《预算法》的宣传,提高单位会计主体意识和财务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在日常工作中严格执行有关政策,坚持依法办事;同时财政、审计部门要加大对单位预算编制和执行等情况的审计稽查力度,对发现的隐瞒收入、私设“小金库”等违法行为严肃查处,为单位加强财务管理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2、改变现有管理模式,建立预算节约的激励机制

根据现行收入和预算管理体制,单位收入全部纳入财政管理,只能动用部门预算批复的那部分收入,其余部分作为结余,存在财政专户上,同时当年单位预算指标结余,除仍需实施的项目支出指标能结转下年继续使用外其余只能作为下年度有收入来源,对收入充足的单位就是为财政作了贡献,致使部分单位隐瞒收入、乱支滥用、用完预算指标和套取财政资金、形成小金库的行为频频发生。要建立切实可行的管理机制,建立公平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激励单位增强预算意识,节约财政资金,使厉行节约、结余预算指标成为单位的自觉行为,坚决杜绝套取财政资金,脱离监控,形成“小金库”的行为。

3、加强宣传与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要加大对财务人员财务管理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的培训,让他们熟悉现代财务管理理论、精通现代财务管理业务,使财务人员以《会计法》为行为准则,真正树立起遵纪守法、坚持原则的观念,增强工作责任心和使命感,从而积极投入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完善工作,并在工作中加以执行;同时要督促他们自觉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熟练掌握各项财政改革政策,并在工作中予以贯彻执行,适应财政改革对他们提出的新要求。

4、单位要提高思想认识,完善制度加强内部财务管理

(1)转变观念,增强财务管理意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事业单位将逐步走向市场,一个以财政拨款为辅,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格局正逐步形成。这对单位领导、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提出新的要求。单位领导要真正意识到自己是单位财务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转变观念,重视财务管理知识的学习,增强管理意识;财务人员也要改变如今工作内容仅局限于算账与报账,而对支出结构、资金成本等缺乏深入分析的局面,由核算报账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转变,树立效益理财观念,以适应新时期财务管理的需要。

(2)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和约束机制,并真正有效执行。单位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身实际和管理要求,建立岗位责任制和内部牵制等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各自的职责和权限,规范财务管理工作,如完善经费管理制度、财务人员岗位职责等综合性的管理制度,制定办公费、电话费等单项经费的控制措施,建立招待费、交通费、往来清理和财产管理等内部管理制度。这样可以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做到有章可循,按制办事,以堵塞漏洞、节约财政资金、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同时防止单位资产流失和不法侵占行为的发生,确保国家财产的安全完整。

参考文献:

[1]曹森.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预算执行.中国经贸,2009;14

[2]翟燕燕.试议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中国集体经济,2010;6

上一篇:加强电力企业统计工作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浅议完善地勘单位固定资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