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教育呼唤和谐社会

时间:2022-10-28 12:18:58

和谐教育呼唤和谐社会

【摘 要】社会的和谐必然要求教育的和谐,用和谐的教育来实现和谐的社会。那么究竟什么是和谐教育,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和谐的教育呢?为了把握和谐教育的实质,本文主要从和谐教育的发展历史及其现实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作了论述。

【关键词】和谐教育 ;和谐社会

引言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2004年10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2005年2月,总书记先后两次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表重要讲话,深入阐述了“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我党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深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最新理论成果。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三位一体,发展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和谐社会建设四位一体。那么,如何加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我想,特别要突出解决的是教育问题。因为教育是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虽然社会对教育有制约作用,但是教育又反作用于社会,推动社会的发展。

一、和谐教育思想的产生

和谐教育及其思想的产生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发展起来的。历史记载,和谐教育思想最早起源于西方国家,有历史记载的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当时古希腊的雅典是奴隶制社会,国家的上层建筑为了管理好内部社会,为了发扬民主,当时的一些教育家提出了 “和谐的人”的教育目的。在当时的社会出现了一批倡导和谐教育的哲学家,教育家,例如:古希腊的“三哲”,亚里斯多德是当时最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他继承和发扬了其老师柏拉图关于灵魂三分法的思想,同时对灵魂进行了划分,分成三部分,即:理性灵魂、动物灵魂和植物灵魂三部分,还分别与三方面的教育相对应,并认为三部分灵魂密切联系、处在和谐统一之中,三者缺一不可,三者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所以体育、德育与智育也是紧密地联系起来的,即对人实施和谐教育。但古希腊的和谐教育过多地强调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出现了一些新的思潮,主要体现在文艺复兴时,由于这个充满人文主义精神的时代的呼唤,涌现出了一批人文主义教育家。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以重视儿童的教育为特征,以发展人格为教育任务;强调发展人的智慧,提出了发展儿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多方面的和谐发展的人。如意大利著名的人文主义教育家维多利诺(1378-1446)、早期乌托邦社会主义者英国人莫尔(1478-1535)、法国人文主义教育思想代表人物拉伯雷(1493或1494-1553)等。

二、马克思主义的和谐教育思想

马克思主义关于和谐教育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其和谐教育思想是与其关于人的学说密切相联系的。应当说,二者有着先后顺序,后者是前者的理论基础。无论从人的两种本质、人的全面发展,还是个性的充分和自由的发展来看,都离不开人的和谐发展。和谐发展像一条红线贯穿在人的各个方面的发展之中;没有和谐发展,就不会有两种本性的协调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个性的充分而自由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和谐教育思想与其全面发展思想、个性发展思想是完全一致的,而且它把和谐教育思想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新的高度,是我国当前和今后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渗透和谐教育思想的指针,当今素质思想中,仍然渗透了很多和谐教育的思想,和谐教育的思想为全世界的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为人类的教育发展与科技进步提供了智力支持。

三、和谐教育的实际意义

和谐教育的发展历史悠久,从其发展历史看,和谐教育思想在国外的发展比较早,但是在国内发展的效果更加明显,尤其是可以通过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和谐教育思想来看,和谐教育思想在我国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的现实意义是十分明显的,对基础教育的改革起到了推动作用,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更加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而且,“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的和谐社会,更需要在教育中贯彻科学的发展观,使教育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保证。

首先,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这要求教育应以尊重、关心、理解、信任为基础,教育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为前提。如前所述,历史上任何一位倡导和谐教育的思想家、教育家在其教书育人过程中,都重新体现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观点,都可以说是教师爱人、爱学生的典范。在我国的素质教育中也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我国的素质教育是对古代和谐教育思想的创新和发展,我国的素质教育思想始终渗透了和谐教育思想,始终认真把握教育人本论和学生主体论,以人为本,转换教师的角色,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淡化了教师填鸭式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表现为引导者。

其次,贯彻全面的和谐的发展观,这要求在教育中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真正的全面发展必然是和谐的,没有和谐的发展,就只能是平均发展或片面发展,就不能全面实现素质教育;同样,和谐发展也必然是全面的,对人没有全面的多方面发展的要求,又还有什么和谐可言呢?因此,和谐教育必须与全面发展教育始终相伴、同步进行,只有这样,和谐发展,和谐教育才更有意义。

再次,贯彻协调的发展观,要求素质教育、全面发展教育和个性教育的有效结合和统一。和谐教育与素质教育、全面发展教育和个性发展教育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在实际上是相互影响的,在实施过程中,会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以“全面”补充素质教育,用“素质”补充全面发展,从而形成素质全面发展、全面发展素质的易于把握操作的教育格局。素质据理力争,适用于全面发展与个性教育的和谐教育思想也必然适用素质教育。可以说,在素质教育中,没有和谐教育思想的渗透,就不可能实现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只有在素质教育中,全面贯彻和谐教育的思想,才能更好的实施素质教育,此外,在个性教育中,应当处理好人的共同性与差别性、共同要求与个别对待的关系。没有和谐教育思想的指导,就会把个性等同于差别性甚至于个别专长、强调因材施教而忽视集体教育,从而导致学生个性的畸形发展。

第四,贯彻可持续的发展观,要求全社会由制度化的教育向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的转型。让教育在纵向上贯穿人的一生的各个阶段,在横向上遍及社会的各个领域,让任何人在任何时间在任何地点接受任何方式的教育,从而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而最终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束语

总书记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到了努力建设“和谐世界”的新主张,可见和谐是全世界的、全人类的共同要求。为了这一目标的实现,我们应从和谐的教育入手,作好育人工作,让更多的“和谐之才”共同完成“和谐世界”的伟大目标。为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和谐教育必须贯穿整个教育过程,从小学到大学都应该渗透和谐教育的思想。

参考文献:

[1]陈雪琴.试论思想政治教育和谐发展的有效性[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11期.

[2]禹小平.科学发展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J].文史博览,2006年02期.

[3]黄波.廉永杰.和谐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原则[J].现代教育科学,2006年01期.

[4]罗序斌.“和谐教育”发展模式与机制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5]杨喜进.构建和谐教育的价值取向和实现途径[J];卫生职业教育,2009年10期.

上一篇: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初中生学习动机状况探讨 下一篇:农村小学班主任工作艺术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