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国的悲剧》之悲剧根源

时间:2022-10-28 12:08:53

[摘要]《美国的悲剧》是著名美国小说家德莱塞的传世名作,除此之外他还创作了《嘉莉妹妹》《珍妮姑娘》等家喻户晓的佳品。德莱塞出身于一个破败的小农业主家庭,一直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他从小就靠劳动挣扎度日,也正因此德莱塞才能写出像《美国的悲剧》这样揭露美国悬殊的贫富差距,人们为追逐金钱导致道德沦丧的小说。该小说分三部分,讲述了一个叫克莱德的美国青年是如何从一个天真幼稚的年轻人堕落为一个被社会污气所腐化最后走上犯罪道路的过程。

[关键词]美国的悲剧 根源

[中图分类号]I712.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8-0084-01

本文将从小说主人公与生俱来的天性与性格方面、宗教家庭的影响方面以及缺少常规学校教育等三个方面谈一下该小说的悲剧之源。本文将从主人公克莱德对成功与财富的无尽欲望着手,追溯他的悲剧之源。主人公从小保守贫困又出生在一个极其遵守宗教信条的家庭,克莱德的反叛性格就是这样慢慢滋生出来。他极其厌恶宗教和无聊的家庭生活,在不到16岁时就离家出走寻求所谓“成功”,他对财富、地位以及的贪欲使他无法控制住自己罪孽的欲望,为达目的,他甚至利用自己所爱之人,对他们所处遭遇不闻不问极其冷漠,不惜牺牲他们的利益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当他的贪欲无法满足和个人主义无限膨胀时,最终走向犯罪道路,亲手杀死了怀孕的女友,为的竟是能娶上一个富家小姐。

笔者认为第一悲剧之源是极端的个人主义。导致克莱德从一个无辜的宗教家庭出身的男孩在短短几年迅速变为一个杀人犯的罪魁祸首,就是极端的个人主义思想。他的自私让他利用别人,有时甚至以牺牲他人利益为代价达到自己的目的,毫无怜悯之心。这种自私的想法其实根源于根深蒂固的文化信仰,那就是人类社会也犹如原始社会的丛林,只有适者才能生存。所以我们就可以理解强与弱的对比、富与贫的对比、那些在激烈的社会环境中得胜与失败的对比为何如此鲜明了。这个适者生存的理论起源于达尔文,看起来科学客观,实则经常被用于证明富人贪婪榨取劳苦大众是天经地义的帮凶。说起主人公自私的个人主义,我们不妨想到每当他对那些长相美丽、愿意与他有亲密关系的女孩们产生幻想时,他都觉得自己值得女人们的垂青,因为自己是个大人物。可他从未爱过她们,而只是把她们当做满足的出气口,自己却在做着如何变得富有和成功的美梦。罗伯塔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她本是个害羞保守的农村姑娘,出身贫苦的农村家庭来城里打工,孤苦无依,她初遇克莱德时,他正为亲戚对自己不公的待遇悲观苦恼,所以他转向罗伯塔,开始在她身上寻求慰藉和满足自己的欲望。在克莱德已经与罗伯塔有了亲密关系后,他又开始对富有而美丽的桑德拉产生幻想,希望靠着与她结婚而跻身上流社会,所以他需要摆脱罗伯塔,然而女友罗伯塔却怀孕了,他怕坏事败露所以蓄意谋杀溺死了罗伯塔。所以正是他极端的个人主义把自己变成了一个罪犯,也正是这极端的个人主义伤害了爱他的人。

笔者认为这第二个悲剧之源莫过于克莱德对财富与成功的欲壑难填。克莱德出生于穷苦的宗教家庭,以他人的施舍度日。当他还是个小男孩的时候,住的就是粗陋的房子,身无分文,经常被人家瞧不起。所有这些对他脆弱内心的铸就都有影响,所以导致了他心理不平衡、绝望、对好东西的极度渴望。不到16岁他就辍学出去打工,为的就是挣大钱、跻身名流社会、从此能过得幸福。可后来他找的几份工作让他沉迷于奢华享乐,总是陶醉于金钱带来的快乐,忙着穿衣、聚餐、跳舞、约会。总想着住大房子、出入高级的大饭店就是成功人士的快乐生活,并一心跻身于中。曾几何时,他也想靠着在伯父的衣领厂学习本领,把自己锻炼成一个像样的人,但随着境遇的改变,他很快便忘记了自己来到衣领厂的初衷转而走上了追求富家小姐的“成功捷径”。尽管他的女友很爱他,愿意为他做任何事去取悦他,但最终克莱德还是选择了富家小姐,因为桑德拉的父亲有一家公司,这在克莱德的眼里,就是富有的生活的象征。最后因要除掉自己“成功”路上的绊脚石,杀害了怀孕的女友而被处以电刑。这个无辜的年轻人就这样被自己的欲壑难填给送上了断头台,也正是这些无尽的欲望把他变成一个冷血的、残忍的骗子和罪犯。

在美国的悲剧里,德莱塞似乎是在说:对物质生活追求的高度唱诵和对那些辛苦工作劳苦大众的打压否定,才正是这个国家的悲剧。人类陷入了欲望的怪圈,总是不满足,世界也总是缺少凝聚力和方向感,最终也逃离不过欲望的枷锁和最终走向毁灭的命运,正如主人公克莱德一样。所以笔者也反复申述了克莱德的悲剧之源:一是其极端的个人主义;二是其无穷的欲望最终导致其走上毁灭的道路。

【参考文献】

[1]许汝祉(译).美国的悲剧.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1986.

[2]董靖历.西奥多·德莱塞与《美国的悲剧》[J].安阳大学学报,2002(4):97-100.

[3]陈世旺.国内德莱塞研究述评[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6(1):25.

[4]王晶,王鑫.浅析“美国梦”与《美国的悲剧》[J].鸡西大学学报,2008(3):143-144.

[5]唐荣双.试论美国宗教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5):75-78.

上一篇: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效率 下一篇:浅议网络式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