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校园足球培养模式对策研究

时间:2022-10-28 11:26:21

江苏省常州市校园足球培养模式对策研究

摘 要:环境资源法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二级法学学科,具有科学性、综合性与应用性的学科特点。以此为指引,我国的环境资源法教学需要更新教学理念,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转变教学模式,采用互动交流式教学法,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先进技术和方法辅助教学,才能不断提高环境资源法学科建设水平及教学效果。

关键词:学科特色 教学模式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一、问题的提出

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于2009年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江苏省常州市推行教育系统后备人才试点学校承担培养高水平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扎实地把青少年足球运动开展普及。3年多来,每年都有20多所学校积极参与到校园足球活动中来,通过几年的发展,校园足球活动不仅得到了孩子们的追捧,也得到了老师和家长的认可。常州市严格地按照要求开展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无论是参与的学校和学生的数量、开展足球比赛的场次和足球教育的课时等,都达到一定的标准。当前体教结合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尤为重要,制约校园足球发展的最大矛盾依然是中国教育模式下的定向思维和体育运动的冲突。

二、影响校园足球发展的因素分析

1.学训时间矛盾突出

校园足球是以学校为依托,而学校是以教授科学文化知识为首要任务,学习和足球训练都需要时间,故二者之间时间的分配成为了首要矛盾。学生考试成绩的好坏与否直接影响任课教师及班主任的业绩考核,因此许多学校出现其他任课老师占用体育课来补习功课,最终影响了足球教学及足球训练。开展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用实际行动向全社会证明,适量的运动不仅不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反而对他们的身心发育、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有着良好的帮助作用。

2.家长意愿

家长不支持子女参加校园足球活动是最大的困难。由于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学生升学压力大增,学生家长都希望子女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学习成绩上。安全也是家长担心的重要因素。因为足球是高对抗的运动,家长担心意外发生,这也是影响校园足球活动开展的重要原因。

3.场地不足

很多学校缺乏适合开展足球运动的场地,也是制约校园足球活动发展的一个瓶颈,是我国推广校园足球不可忽视的主要问题。例如深圳市罗湖区只有一所中学拥有1块标准足球场。常州市天宁区22所小学、3所中学没有一块标准足球场。这个现象在全国各地都比较突出,这需要引起教育、财政等部门的重视,在将来学校改建扩建时,合理安排学校的运动场地。

4.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单一、体教分离、足球人才选拔制度不完善

青少年进行专业化体育训练的最佳年龄应该是15岁,所以我们在开展校园足球活动的过程中,一定不能抱着急功近利的思想,将小学生集中起来搞市队或者区队,这对孩子自身的发展不利,对其他踢球的孩子是个打击,他们认为好的都被选走了,索性就退出了。

三、常州市校园足球培养模式对策

1.体育与教育部门加强合作,权责分明

校园足球活动是我国教育部和体育总局的首次合作,应加强部门之间的合作。校园足球活动的活动主体在校园,教育部门理应成为主要管理者,因此管理机构应当设置在教育部门,权、责应完全归教育部门,负责足球队员的文化学习、体育课程编排及考核标准。体育部门配合教育部门完成技术层面的问题与教练培训、赛事安排等,建立完善中小学足球联盟。

2.加强与外界合作力求解决场地及经费问题

多数学校场地及经费不足,教育主管部门积极联系各大企事业单位帮助各学校解决赞助经费。场地公用模式:充分利用各城市区体育场、高校足球场。各场地不足的学校也可以交替使用市及区体育场以及体育公园等训练场所,呼吁有关部门应适当增加城市运动场所。

3.拓宽训练途径,建立多元化训练渠道,丰富校园足球训练框架

建立多元训练渠道,完善业余足球联赛及训练体系,填补校园足球的不足。不能过早脱离文化课学习,扩大足球运动基础人口、为足球复兴打好基础,但也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将踢得好的孩子过早地集中,走以前体校老的训练模式,让他们脱离文化课的正常学习,重复当年的老路。同时积极增加各年龄阶段的业余足球比赛反哺校园足球。

4.加强舆论引导,改变固有思想

媒体健康的引导及良好的社会氛围是校园足球活动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先决条件,积极宣传青少年足球有利于家长改变对足球固有见解,因此舆论的导向对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有着积极促进作用。

四、结束语

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是提高普及率。足球普及的重点在学校,通过校园足球的普及培养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在普及的基础上选拔优秀的足球后备人才。应坚定不移地推行体教结合策略,完善中小学的基础训练体制,使学校承担培养高水平足球后备人才的重任。

上一篇:运用内容图式理论,指导职校生自主学习参与英语... 下一篇:试论研究生择业选择的理性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