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腰椎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治疗与分析

时间:2022-10-28 11:08:24

胸腰椎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治疗与分析

【摘要】目的:针对胸腰椎段脊柱骨骼损伤使用经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观察其治疗效果。方法:对我科收治的胸腰椎段脊柱骨折患者35例,对35例胸腰段脊柱骨折均行手术治疗,经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康复功能训练进行治疗。 结果: 术后X线拍片复查:骨折椎体高完全恢复,椎体后缘骨块不同程度复位,随诊18~36月,除1例由于再次外伤致2枚椎弓根钉断裂外,其余恢复良好。 结论 : 应用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操作简单、复位满意、疗效良好。

【关键词】脊柱骨折;胸腰段;椎弓根钉-棒系统

【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108-01

胸腰椎段脊柱骨折其诱因一般是间接的外界作用力,预后甚至引发末尾马尾或脊髓神经损伤,更严重者甚至威胁到患者生命。以下是笔者对我科收录的采用经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的35例胸腰椎段脊柱骨骼损伤患者的治疗,随访数据进行总结性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科从2011年3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胸腰椎段脊柱骨折35例患者,其中女性15例,男性20例;年龄在28岁至75岁之间,平均46岁。坠落伤18例、重物砸伤3例、车祸伤14例.完全截瘫2例,不完全截瘫17例,无神经损害16例。骨折部位:胸11椎体3例、胸12椎体6例、腰1椎体12例、腰2椎体9例、腰3椎体5例。骨折分类:爆裂骨折21例、屈曲压缩骨折10例、骨折脱位型4例,均不稳定型骨折。伤后1~3天内手术,术前常规CT检查:椎管占位50%8例、无占位10例。合并colles骨折1例、胫腓骨下段骨折1例。

1.2 手术方法:全身麻醉成功后,俯卧于脊柱支架上,先行复位,后正中切口,显露伤椎及上、下各一个脊柱节段,于伤椎上、下各一节段定位椎弓根(T10~T12乳突下内方,L1~L3上关节突外缘切线与横突平分线交点),打入4枚定位克氏针,C型臂X线机透视,结合X线片确定椎弓根钉方向及长度,置入4枚椎弓根螺钉,安装连接纵杆,拧紧钉尾螺母,纵向撑开复位,二次透视确定复位及固定良好,关闭切口。有终板损伤者行相应节段后外侧植骨融合,有神经症状者行后路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椎体后缘骨块取出或嵌入椎体,后外侧植骨融合[1]。

1.3 术后处理:术后卧床休息,24~48h拔出伤口引流,1周后开始腰背肌功能锻炼,常规应用抗生素5~7天,有神经症状者,用脱水药及甲泼尼龙琥珀酸钠3-5天、完全截瘫者注意翻身拍背,预防相应并发症。合并脑脊液漏者,采用头低脚高位,补充盐水及对症处理,引流管延期拔除,管口缝合,加压包扎。无神经损害者4~6周鼓励佩带支具下地。合并胫腓骨骨折同时行钢板内固定。合并colles骨折行手法复位前臂夹板外固定。

2 结果

本组35例,均未出现手术源性神经损害及术后感染,复查X线片及CT片示:椎体前高完全恢复,未减压椎体后缘骨块不同程度复位,残留骨块均

3 讨论

胸腰椎骨折常伴有椎管狭窄,有神经损伤的症状及体征,必须进行椎管的直接或间接减压。直接减压包括后外侧入路和前路减压,但手术创伤大、出血多,易造成医源性神经损伤和减压不彻底。间接减压是通过后路由内固定器械矫正后凸畸形,使后纵韧带伸展以达到椎管内占位物的清除。纵然单纯压缩骨折,椎管无明显狭窄,笔者也认为应通过手术恢复椎体高度,矫正畸形,从而避免后遗症的发生。理想的后路内固定可彻底椎管减压,且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可早期离床康复、利于护理[2]。同前路椎体钢板系统相比较,后路钉棒系统具有明显的力学优势。至于手术时机选择,伤后2周内为手术最佳时机。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有神经损伤的症状和体征者,在生命体征稳定的情况下,应争取时间,越早越好,及早减压、固定,对神经功能的恢复有很大好处。2周后手术,椎体高度虽可能恢复,但突入椎管内的骨块因纤维化、有机化而难以复位[3],且手术难度大,增加神经损伤的风险。需行椎板切开减压者,宜在置入椎弓根螺钉后进行,以免破坏解剖结构,给置钉造成困难,而置钉点取Weinstein法可不伤及关节突关节,进钉点矢状角(SSA)可根据术中C臂X线光片确定,横切角(TSA)可根据CT片确定。尽管钉棒系统早期支撑与固定可靠,但只是暂时的,永久性的稳定是依靠骨折椎体的愈合与后部结构损伤的修复,即生物系统稳定性的建立,所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植骨的重要性。故有学者强调对严重不稳定骨折,在固定节段植骨融合是减少多种并发症的有效措施。总之,对于胸腰椎骨折,不管是爆裂型的还是压缩型的,治疗的目的均要求骨折复位及椎管彻底减压。笔者认为钉棒系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固定可靠,在脊柱内固定器械中具有较明显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1]饶书诚.脊柱外科手术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202.

[2]郭伟,王胜利.AF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J].中国骨肿瘤骨病,2005,4(3):146-147.

[3]阮狄克,沈根标,巫发祥.胸腰椎螺裂性骨折的后路器械复位固定[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999,14(1):17

上一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6例抢救与护理体会 下一篇:气管切开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