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香草农场:奇妙的芳香之旅

时间:2022-10-28 10:50:50

探秘香草农场:奇妙的芳香之旅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北京的餐饮界开始“暗香浮动”,一类散发着特别香气的草本植物开始走进越来越多人的视野。一些厨师或是家庭开始在自己烹饪的菜品中加入一些我们曾经相当陌生的各类香草调料,为我们博大的烹饪艺术平添了一抹特殊的异域风情。为了追寻“暗香何处来”的答案,《名厨》杂志的记者们开始了一趟难忘的芳香之旅。

虽然食用类香草在中国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大,但那些新兴食用香草的主要栽培品种,依然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那些温暖湿润的地区。这里相比于北方气候更合适香草生长,成本也更低。因此在北京寻找一片合适的食用香草种植基地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正感迷茫的时候,我们把目光投向了三源里菜市场。

位于北京三环内的三源里菜市场算得上北京最具异域风情的菜市场之一,由于毗邻众多使馆和涉外酒店,这里外国顾客众多,今天我们的芳香就以这里为起点。一进里面,恍如走进了传说中的斯卡波罗集市,那些来自遥远欧罗巴的欧芹,鼠尾草,百里香,迷迭香一株株整齐地装在小袋中,等待着识货的顾客将它们带走。在询问了数家商铺后,一位忙碌干练的大姐终于让我们的芳香之旅柳暗花明,“有啊,我们家就有自建的香草种植园,很大的。我可以给你们我家里人的联系方式。”

于是一个多小时后,我们来到了位于通州宋庄艺术家村向东3公里的西赵村高各庄,迎接我们的将是一次奇妙的香草体验。

与香单结缘

在这里,我们见到了刚才那位大姐的丈夫――邢斌度。一位精明强干的香草农户。他穿一件老款的黑色外套,有一股农民特有的质朴劲,笑起十分真诚,但眼中有精明之气。

老邢和“香草”的缘分,从20年前就开始了。“当时北京最好的黄瓜才卖8分钱一斤,而那时候还不太常见的西兰花,你猜多少钱?4块钱一斤。这么大的利润差,别人能种,我为什么不能种!”于是很简单的想法,让执著勤奋的老邢从此走上了特种蔬菜种植的道路,而香草正是他的主打产品。

由于摊位靠近使馆区,所以老邢经常能接触到一些外国顾客。“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他们外国人就好吃香草这一口,但这里又买不到,我肯种,他们当然愿意帮助我。”务实的老邢没有急于求成,他先是去请有特种蔬菜种植经验的人帮忙,人家看他踏实肯干,就乐于把自己的宝贵经验都教给他。同时认识的外国朋友也想办法帮他从外国带来了各种香草的种子或活体植株。在北京当时基本没有人种植食用香草的情况下,老邢凭着自己的一股钻劲,查资料、找农科院,跑大使馆、自己做试验,愣是研究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香草种植方法。“有一次,农业科学院特等蔬菜研究要办一个培训班,我跑去想报名,没想到跟老师一聊,老师说你不用报名了,你来当我们老师都可以了。”

经过不断的实验摸索和很多宝贵的失败教训,如今老邢终于能熟悉掌握各种香草植物的种植方法,近50种香草和特种蔬菜种植所需的温度,湿度、土壤他都十分清楚。“我初中都没有毕业呢,但就是用心、不怕付出,勤奋,现在我家种的香草的种类,北京最早的小汤山特种蔬菜基地都不一定比我家的全呢。”我们在老邢家的饭桌上边吃边聊,桌上摆着山里打的野兔肉,潮白河的黑鱼,自家种的心里美萝卜和大白菜,绝对天然绿色的一餐,但老邢的特殊经历,似乎比那一桌的山野美味更让我们着迷。

“干到现在,我是三源里市场里独一家的可以自产自供自销的门店,甚至价格都可以自己控制。”说这话的时候,可以明显感到老邢的自豪劲儿。

领略芳香世界

吃完饭,我们迫不及待地要求老邢带我们到他的大棚去看看。现在老邢在北京有自建加上承包的种植大棚十几个,近百亩的种植地。

一进大棚,好多好多的香草!

里面的温度明显很高,外面还是春寒料峭的季节,棚里的温度却恍如夏季闷热的伏暑。但同时一股浓郁的芳香扑面而来,这就是香草特有的气息。走进这个种植基地,还真有步入瑶池仙境的感觉,虽然温度很高,但在交错纷杂、错落有致的园艺景中行走,依然有一种清新爽朗的感觉。

园中成片的香草如同绿色花海让人如痴如醉,光听这一个个美妙的名字,就足以让人神往。而每一种不同的香草都有它们各自独特的个性。“你们看,这就是迷迭香。”老邢热情地介绍着他的香草。一株株形优美的植物,拈开一片叶子,将它放至鼻尖,果然一阵浓郁的芳香奇异般散发而出;走进种植薄荷的大棚时,因为薄荷性喜潮湿,排水良好,所以这里的湿度明显很大,进去我的眼镜上就雾蒙蒙的。但同时一种特殊的温暖而略有一些冲鼻的,有些刺激的清香开始从鼻子沿着喉咙渗入五脏六腑,不是有一个成语“沁人心脾”,应该就是指的这种奇异的感觉。而当走到香茅草附近的时候,空气中明显开始混入了一种强烈的柠檬气味,也许是因为它的茎叶中含有和柠檬皮中一样的成分,所以有一种刺激的醒鼻味道,其实这种植物的英文名称直译过来的意思就是“柠檬草”。

在这里,有的香草被装在花盆里,作为盆栽销售。这样既可以观赏,又保证了食用时的新鲜,算是一种对促进香草销售的极好的包装方式,从这些简单的细节中就可以看出这位普通农民对市场需求的准确把握。

种好香草绝对是件费心的事:日照、温度,湿度,每种香草的习性都要掌握清楚。首先要保证一定的光照,同时要给它一定的湿度。“我们这个大棚就有很强的降温设施。像我们有排风机,有水帘。水帘通过水的循环把水的冷气抽过来把热风排出去。同时我们有一个喷雾的降温设施,起到一定的降温作用。”

“每种植物的特性也要掌握好。”比如罗勒要在春天播种,需20℃-25℃发芽。播后不需要覆土,只需要用手把种子按压在土里就可以了,需要日光充足,土壤肥沃且排水好。定植后要不断摘心,促进分支生长。为了延缓寿命,出现开花时,还要摘掉花蕾!还有香草在发苗期是最关键的时刻,一定要格外的精心照例,“香草最后能长多好,一亩地能收多少钱,主要就看这个时期了。”

或许我们这种走马观花式的参观方式还远远不足以了解这些神奇的植物,“这里面的学问太大了,我一直想干的一件事,就是专门写一本关于香草的书,把我种植和经营的经验传播下去”。老邢说这话的时候,眼中闪着一种憧憬。

随着中西方菜式的不断融合,香草在国内市场中逐渐显示出巨大的潜力。这些眼光敏锐、踏实勤奋的香草种植者快速出击,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也使香草种植成为种植业结构中一道亮丽诱人的新景观。可以说一个国家饮食成分中异质元素越丰富,饮食趣味越多元,那么这个国家的文化生活活力也就会越强大。因此,我们应对这些自立耕耘的香草传播者们持有一份特别的敬重。

在短短半天的时间里,我们在这个香草世界中领略了别样的风致和特有的神韵。而和我们一起参观的过程中,老邢的手机时不时地会想起,一会儿他又要去准备明天需要送的货物了。明早4点,一辆载满神奇植物的货车又将在晨曦中重新开往三源里菜市场,这条芳香之旅也在不断轮回中愈加悠远馥郁……

Tips 香辛料的历史

传说在穴居时期,有人无意地用灌木叶子拿来包肉,后来发现肉的味道变得更好了,有些果仁、种子,浆果,甚至是树皮也有同样的作用。这一偶然的发现,可能就是人类使用香辛料的开始。香辛料在古代也是用来去除食物的异味的,那时保存食物新鲜的方法并不多,香辛料也就显得尤为珍贵。

从11世纪到17世纪,由芳香植物制成的香料主宰着欧洲人的口味,财富与想象力,中世纪的烹饪呈现出新的着重点和创意,几乎所有东西都必须加香料,而且要有浓浓的色泽,至于香料的昂贵则全然不顾,胡椒甚至可以用来充当货币交税交租。

葡、西、英、荷等西欧诸国在12世纪至17世纪展开的新航线开拓、发现新大陆,以至于贸易权争夺及殖民地的建立,香草在其中扮演了一个强大的推手角色。

Tips 中国使用香草的历史

中国应用香草的历史可以上溯到距今5000多年前的炎黄时期,芳草入药以疗疾,燃烧芳香树木和熏香以敬神和清洁空气。“神农尝百草,华夏万里香。”公元前104年的《神农本草经》,加载的药物有365种,其中252种与芳香植物有关,1997年收入国家药典的就有158种。到了明朝,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中已有专辑《芳香篇》,系统地叙述各种香药草的来源,加工和应用情况。自此很长一段时期,中国香草的发展越来越集中于可以作为食物配料,调料的品种上。

上一篇:新星菜品16道(10) 下一篇:九层塔,十里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