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选择

时间:2022-10-28 09:58:51

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选择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及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人民币国际化已逐渐成为一种必然趋势。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人民币国际化也同样面临着诸多挑战与障碍。本文通过介绍人民币国际化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来深入探究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有利条件;制约因素;路径选择

按照经济学和国际金融学理论,一国经济的强大必然伴随着本国资本市场的发达及本国货币的国际化。2014年11月17日,沪港通开通仪式在香港交易所举行,标志着沪港通正式开通。沪港通的正式开展,将会在上海及香港两地建立起资本流动的桥梁,极大地活跃人民币资本市场,对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回顾整个国际货币体系,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开始,便确立了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双挂钩制度。长期以来,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霸主地位一直都是美国主导世界经济的有力支撑,2008年金融危机一方面给美国经济造成重创,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弊端。改革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也成为了整个国际社会的共识,这就为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一、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有利条件

(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迅速扩大。我国人民币贸易结算起步晚,仍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但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却呈现出迅速扩大的显著趋势,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2010年6月,央行扩大人民币贸易结算试点范围后,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增长迅猛,截至2013年12月,全年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4.63万亿。在我国的贸易结构中,货物贸易则占据绝对优势。

(二)人民币离岸市场取得动态平衡。离岸人民币市场主要分布在我国香港、新加坡、伦敦和纽约等城市,其中香港的人民币存款和支付交易约占全球人民币离岸市场份额的70%,成为目前最大的人民币离岸中心。香港首只人民币计价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汇贤产业信托正式在香港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作为第一支离岸人民币IPO,它对香港离岸市场发展及人民币国际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随着离岸市场人民币计价股票的不断发展,人民币计价股票交易将在全球股票交易中发挥关键作用。

(三)人民币境外直接投资及外商直接投资发展迅猛。截至2010年9月30日,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境外证券经营机构在华设立了152家代表处,8家境外交易所在华设立代表处。截至2010年2月,中国证监会批准了147家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2013年,证监会、人民银行及国家外汇管理局将QFII额度增加至1500亿美元,并进一步扩大RQFII试点。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2月,累计批准59家RQFII机构共计获准1804亿元人民币的证券投资额度。

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制约因素

(一)国内宏观经济稳定性的障碍。由于欧债危机和外部市场一定程度上的萎缩,中国宏观经济状况面临下行压力。一国若要实现货币国际化必须具备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及合理的的资源配置结构等若干条件。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快但波动率低,国内经济状况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实行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不完善。

(二)金融市场开放程度的制约。我国缺乏一个具有一定广度及深度且对外开放的金融市场。目前,中国金融市场职能通过QFII形式对外开放。此外,中国金融市场的国债及金融债余额有限且期限结构上并不合理,短期国债等具有高流动性和安全性的债券总额有限,缺乏具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金融市场,不利于流出的人民币以投资国内债券市场的方式回流。

(三)国际大环境的影响。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不仅是一国与他国在经济领域的较量,更是在政治、军事、外交、科学技术等方面的综合竞争。良好的国际协调战略是本币国际化的重要外部条件。当前,人民币国际化很可能会引起以美国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抵制。中国与美国之间,既存在经济利益的冲突,同时又有意识形态的差异,而且美国不会放弃其美元在全世界范围内的霸权地位。除此之外,俄罗斯、印度、英国等国家也均会出于为自身利益所考虑,促进本国国币的国际化,这样一来,就与人民币国际化存在一定的利益冲突,使人民币国际化加大了难度。

三、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选择

(一)国内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人民币国际化需要以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为后盾,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尤其要深化资本项目自由化改革,深入探究国内金融改革的战略视角,从利率市场化入手,逐步放开利率管制,推动金融自由化,遵循金融市场的运行规律,使资金效率准确反映供求变化。与此同时,从国家政策角度来看,让利率成为货币传导机制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放开金融市场的准入限制,完善监管法律法规,设立民营商业银行,作为独立的经营主体和现有的国有及股份制商业银行进行平等竞争,同时,加速汇率改革,逐步减少对资本跨境流动的限制,推进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实现人民币自由浮动汇率制度,使市场交易主体能够较自由地反映外汇市场资金供求变化,不致造成经济的巨大波动。

(二)加快完善国内金融市场。一个发达的金融市场对于一国成为货币发行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发展我国金融市场,应不仅发展长短期传统金融工具市场,还应积极推进金融产品创新,加大人民币衍生品的创新。充分发挥例如金融远期合约、金融期货、期权、互换等金融衍生工具的积极作用。实践证明,以金融产品创新为重点,调动起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并通过推进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和制度完善,是适应金融业务综合化、金融活动国际化、金融交易电子化和金融产品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进一步提升中国金融市场发展水平的必然选择。

(三)积极扩大人民币使用范围。一种货币被称之为国际化货币不仅要能够被各个国家中央银行用于国际储备、外汇干预的载体货币及钉住汇率的锚货币,还应被广泛用于私人商品贸易和金融结算计价。也就是说要实现人民币执行计价货币、结算货币和国际储备货币的功能。现阶段,人民币国际化的重点是推动人民币在亚洲区内的贸易支付结算功能。要抓好人民币走出去这一历史机遇,夯实双边货币互换协议。同时,应牢牢抓住求真务实这一主线,以服务实体经济为中心,本币国际化应该侧重于培养国内产业向国外延伸,防止国内产业空心化。加快建设人民币跨境交易的支付清算等基础设施,鼓励境内银行在境外开设分支机构,为境内企业提供境外金融支持。鼓励人民币更多地走出去,进行人民币贷款、人民币投资、人民币采购等;放宽境内自然人到境外的消费额度,扩大货币互换的国家范围、互换额度和期限;推广人民币贸易融资;推动银行间的人民币投资拆解,比如香港方面能否有控制地允许港内银行与境内银行进行人民币相互拆解;鼓励境外企业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和股票;扩大QDII和QFII渠道范围以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四)立足于区域货币合作,建立人民币货币圈。人民币国际化不仅需要一个稳定的内部环境,更需要一个繁荣互惠的外部环境。对于人民币发展,加强区域的货币合作与协调对人民币国际化是必不可少的。我国应继续重视与亚洲其他国家的合作,立足于东亚、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坚持从区域货币到国际货币推进的原则。东亚地区普遍采取出口导向的经济发展战略,而中国是东亚地区最具增长潜力的经济大国和贸易大国,中国已经成为东亚各国最重要的经贸伙伴之一,稳定中国与东亚地区各国的经贸往来对中国和东亚地区的经济繁荣和稳定具有重要作用。(作者单位:天津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蒋伊菲,王锦丹.对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的探讨[J].北方经济,2014年第3期:56-60

[2]孙立坚.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挑战[J].国际金融研究,2014年第2期:140-146

[3]徐明祺,从日元国际化的经验教训看人民币国际化与区域化[J].国际金融研究,2013年第12期:56-60

[4]高海红.全球视角下的人民币汇率[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3:34-39.

[5]Dixit A. A Repeated Game Model of Monetary Union [J]. Economic Journal, 2009(466):759 ―780.

上一篇:是效应长存,还是昙花一现? 下一篇:浅析金融创新对商业银行会计制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