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式斜中正 动势立身行”

时间:2022-10-28 09:39:10

吴式太极拳的形成发展,在太极拳理的基础上又具有自己的风格特点。1993年国家体委审定颁布《中国太极拳剑竞赛规则》中吴式太极拳的风格特点为:“轻静柔化,紧凑舒伸;川字步形,斜中寓正”。对这样的风格特点,我们在行拳实践中如何去体现,即用什么方法来达到规范呢?李秉慈老师在多年实践中总结出吴式太极拳“定式斜中正,动势立身行”的理念和方法,具体地解析和体现了吴式太极拳的风格特点。

所谓“定式”,是在套路演练过程中的完成式,是劲力发出的止点,整体来看是实、是阳;吴式太极拳要求“斜中寓正,川字步形”,正是这种动作在腰身上发出整劲的完成体现,主要体现在正弓步和隅弓步的动作中。“动式”是套路演练的过程,离不开“轻静柔化,紧凑舒伸”,还要具有一般太极拳的“心静体松,动作柔和;轻灵沉稳,意动势随;虚实分明,刚柔相济;连绵不断,势正劲整”的要领,整体来看是虚、是阴。有些人认为吴式太极拳在演练过程中,身形也是前倾的,不少拳友有意无意就是这么练的,这就不符合太极拳理了,是对吴式太极拳的风格特点没有弄明白,“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现用套路的第二式揽雀尾当中的几动来解析说明。

揽雀尾共分八动,这里只用前三动说明。

1、左抱七星,即左虚步。起势完成,重心松沉于右脚,双手松腕下落于腹前;左掌以食指引外旋上捧,右掌以大指引合于左小臂内侧拥到胸前。左掌心斜朝上腕与肩平,大指对正鼻尖;右掌心斜朝下,食指和大指轻抚在左臂弯处,食指对住左掌大指。左腿向前舒伸,脚跟虚着地,重心集于右脚;目向前平视,由近及远,意在左掌心。松肩坠肘,含胸拔背,提顶竖腰敛臀;后背由头、脊椎、腰臀、右脚后跟是一条垂直的线,松静自然,中正安舒。

2、右掌打挤,也就是左弓步挤。松腰沉胯,左脚渐落平;右掌前推,左掌松腕微右下切,以小指尖与肘尖横平齐,右掌向左脉门处打挤;此时身形不能塌腰前倾,以手引身,右腿松沉送左腿,裆走下弧,形成“小马步”过渡,重心前移,这叫“实中实以实送虚”,此时身形随手前行。左掌心向内,指尖向右,腕与肩平横于胸前;右掌心朝前指尖朝上搭于左脉门处,食指尖遥对鼻尖,目视右食指上,由近及远,左弓步挤完成。鼻尖、左膝内虎眼、左脚大趾内侧上下竖直一线,头顶、双肩、双胯要横平,头顶至后脚跟是一条斜的直线,此时重心九成都在左脚,提顶立身,意在右掌掌心。此为“定式斜中正”“斜中寓正”

3、右抱七星,右虚步。

身形不变,以右掌食指引,向前上穿右抹;目视右掌食指右转腰约四十五度,提顶立身;此时重心已由左脚移至尾间裆部,“虚灵顶劲”头顶百会穴与腰下长强穴上下一线,“满身轻利顶头悬”,此时左脚“实中有虚”,以大腿带小腿,以左脚跟为轴,脚尖虚起右转约四十五度落平,重心仍在左脚。先转腰约四十五度,再扣脚,实脚扣转,此为“动式立身行”。右掌以大指引右转外旋,掌心斜朝上,腕与肩平,大指遥对鼻尖;左掌内旋按至右小臂弯处,虎口撑圆,食指和大指轻抚在右小臂内侧,食指对正右掌大指;同时,右脚跟虚起内收落在体前,脚跟虚着地,目视右掌大指上前远方,重心集于左腿,意在右掌心。以下动作与左抱七星一样,只是左右和朝向不同。

吴式太极拳在两式转换过程中,一定是先转腰,提顶、立身、溜臀;目视要转的方向,再扣脚,松沉实腿舒伸上步,裆走下弧以实送虚完成定式。这就是李秉慈老师多年来孜孜以求、循循善诱指导我们弟子、学生练好吴式太极拳总结出的“定式斜中正,动式立身行”。

上一篇:产品概念和分类 下一篇:南通沈绣 中国式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