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如何加强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水平

时间:2022-10-28 09:28:54

探析如何加强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水平

【摘要】近年来,国内经济提速,电力工程项目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果。现阶段,电力工程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关乎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对此,电力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就显得十分重要。通过对电力工程项目的特性与内容分析研究,探索电力工程项目施工时存在的不安全问题,从而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关键词】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

一、前言

施工安全是企业核心价值的体现,也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切实抓好安全管理工作符合国家政策的要求,有利于保障企业和员工生命财产的安全,对于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和谐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电力工程作为一种技术性强的工程,必须由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做好安全监管工作,创新安全监管模式,才能保证电力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因此,探讨研究电力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有着深远意义。

二、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应对的主要问题

目前状况下,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电力工程建设已经取得了较大程度上的进步,但在发展过程当中,仍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施工安全问题之上,下面我们对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主要问题进行阐述。

1 施工准备阶段

在相应的电力工程进行施工之前,相关的项目负责人需要对周围环境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现场勘察,勘察考察内容包含了多个方面,主要有工程周围的环境、工程所在地的地质状况以及现场的危险因素,施工作业的注意事项、地上面情况、地下管线等。

(1)对工程施工区域进行一次全方位的检查,找出此区域内是否存在水管。地下电缆以及防空洞等,如果存在,应当及时安排专业人员运用科学方法对其进行有效的处理,并根据具体的位置给予一定程度的提示,帮助施工人员了解具体情况,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2)在组织设计的过程中需要首先保障施工过程中周围居民的人生和财产安全的不受伤害和侵犯,减少对周围公共设施以及交通设施的影响,必要的时候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

2 施工阶段

在电力工程的基础施工阶段,要加强对安全的保护,尤其是要对土方的坍塌、深井内的中毒以及窒息问题的预防,尽量选择安全的边坡比,在深坑处进行施工时需要要有安全的防护措施,在施工前正确计算边坡负载,对边坡可能塌陷的地方加固,在施工事故多发的季节段里,要更加重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例如在多雨的季节,及时做好地基的夯实工作和排水,防止施工主体发生坍塌造成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

三、如何有效加强电力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管理水平

1、以人为本,落实责任,坚守红线

通过强化“红线意识”,始终把保障企业员工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大力实施安全发展战略,正确处理安全生产与企业发展、与进度质量效益的关系,坚决落实各级人员岗位责任,积极完善考核评价机制。要建立完善“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责任体系,共同坚守“红线”,把安全生产红线意识贯穿于企业发展的全过程,把安全生产与企业发展同时考虑、同时部署、同时落实。在研究、决策问题和生产经营活动中,把安全生产“红线”作为一项原则,确保不突破、不降低。在实际工作中要坚守“红线”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个岗位和每名员工,构建起覆盖全面的责任网络,以有压力的责任目标促进“红线意识”的不断强化。要进一步细化、深化考核内容,将“红线”考核指标具体化并落到实处,严格奖惩和责任追究机制。

2、隐患排查和治理

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界定隐患分级、分类标准,实施监控治理并形成闭环管理。按上级(国家或行业)要求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及时报送。统计分析表应当由主要负责人签字。制定隐患排查方案,明确排查的目的、范围和排查方法,落实责任人,定期开展隐患排查工作。对排查出的隐患要确定等级并登记建档。隐患排查要涵盖到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场所、环境、人员、设备设施以及管理等各个环节。根据生产实际,策划检查实施方案,编制检查表,进行隐患排查工作。

根据隐患排查的结果,制定隐患治理方案,对隐患及时进行治理。对于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的隐患,应立即整改排除。短期内无法消除的隐患要制定整改措施、确定责任人、落实资金、明确时限和编制预案,做到“五到位”。对重大安全隐患进行监控,在治理前要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制定相应应急预案,并按有关规定及时上报。因自然灾害可能导致事故灾难的隐患,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切实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对隐患排查治理过程进行监督检查,隐患治理后进行治理效果验证和评估。

3、加强教育培训和宣传,做到常态化管理。

建立并执行一套完善的教育培训管理制度,按规定及岗位需要,定期识别安全教育培训需求,制定、实施安全教育培训计划,提供相应的资源保证。做好安全教育培训记录,建立安全教育培训档案,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和改进。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参加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的培训,取得培训合格证书。特种作业人员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按有关规定接受专门安全培训,经考核合格并取得有效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并定期进行资格审查,离开作业岗位达6个月以上的作业人员,应当重新进行实际操作考试,经确认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文化活动,不断强化员工安全意识和减少“三违”,使企业的安全理念和价值观被全员所认同和共同遵守,实现法律和政府监管要求之上的安全自我约束,保障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持续提高。

4、设备设施标准化管理

设备设施的安全防护、标志标识等是安全管理标准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工作过程中,各种人身伤害事故和设备事故的不断发生,其根源在于生产现场设备设施标准化没有真正落实到位。

设备进场严格执行报审管理,并建立特种设备专门台帐,对设备进行管理。设备设施在使用前应进行验收并定期检验,保存相应记录。特种设备应经有资质的检验机构进行定期检验,合格方可投入使用,并按规定注册登记。特种设备应按规定在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登记。登记标志应当置于或者附着于该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特种设备的定期维护保养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并保存相关的维护保养记录备查。通过缺陷管理、检测与跟踪等手段加强设备管理,可掌握设备运行状况,及时消除设备隐患,在生产现场安全设施管理上达到规范、统一,不断提高标准化管理水平。

结束语

总之,电力施工本身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和特殊性,因此在电力工程的施工中,一定要加强安全管理,提高安全管理意识、加大安全管理投入力度、强化安全管理措施,加强施工过程管理。电力施工单位一定要创建与有效落实电力安全管理体制,同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进行创新与改进。从而有效提升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总体水平,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杨克明,胡志贤.控制管理以及质量控制管理在电力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2012(07).

[2]梁枫.论述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及质量控制[J].科技与企业,2011(09).

[3]张良楼,徐凤.浅议做好电力安全管理工作的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1(22).

上一篇:略谈严寒条件下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要点 下一篇:关于电力电气自动化的电力系统及元件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