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恩鹤:老戏骨的潜伏之道

时间:2022-10-28 09:22:20

不能“背离”寻常生活

今年已67岁的冯恩鹤,走的似乎也是“老来俏”的路子,由于扮演了热播剧《潜伏》中的“吴站长”,冯恩鹤一下子就火了,“老谋深算”这个词几乎成了“吴站长”冯恩鹤的标签,所以此番在北京卫视热播剧《巨浪》中出演二十九路军将领宋哲元,自然不会有何闪失。

当初,冯恩鹤听说由自己出演宋哲元,一时难掩激动之情,因此,对戏份、片酬的多少,冯恩鹤一概不问。从一些重头戏的表演上可以看出,冯恩鹤起到了老戏骨的作用,人物立得住,表演可圈可点。冯恩鹤的表演可谓厚积薄发,再一次证明了生活给养对一个职业演员的重要作用。记得看过一期冯恩鹤夫妇做客北京电视台《非常夫妻》的节目,得知冯恩鹤的妻子季颖是师大附中的才女,当年以48岁“高龄”通过考试,留学日本专门研究儿童教育学。尽管冯恩鹤正值当“演”之年,但却为了夫人和儿子,忍痛“弃”演,转而做办公室的工作,从此开始了又当爹又当妈的生活……冯恩鹤说妻子是个理想主义者,如今花甲之年仍然刻苦研读、辛勤工作。当年妻子每次回国探亲结束,在机场送别时,冯恩鹤表面平静,心里却常常满含酸楚。他说妻子跟自己一样,都是为了家里能过得好些,总是从嘴里省钱,曾经有一回去探望时,赶上妻子正患感冒,瘦小的身体埋在被褥里,只见卧具不见人。冯恩鹤忽然觉得愧对夫人,眼泪几乎夺眶而出。

一个成名演员过日子的辛酸艰苦、求事业的打拼挫折,之所以常常超越我们的一般认知,我想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光环效应”,在光环之下,有些东西被放大甚至被无限放大,有些东西会黯然甚至会被忽略不计,这对于任何一个有血有肉的真实的人来说,都带有某种不公平的意味。我觉得演员、明星乃至所谓偶像,与生活乃至寻常生活都不该是一种“背离”的关系,如果有意或无意、人为或客观地产生了这种“背离”,实际上是一种不称职的表现,甚至会走入死胡同。一个有追求的男人,为了妻子和孩子,暂时牺牲了自己,却换回了家庭的永久和谐,这是生活;当妻子学成归来,这个男人重新追求自己的事业并焕发出新的光彩,这同样是生活应有之义。然而,现实中却存在着形形的“背离”,而非融合。所以,迟早会自尝苦果。

“老腊肉”的“包浆”

尽管在出演谍战剧《潜伏》前,冯恩鹤便已参演过众多影视作品,但他被众多的观众所熟知,还是通过在《潜伏》中的精彩表演。在该剧中,他将老谋深算的军统天津站站长吴敬中的形象刻画得八木三分。吴站长这个角色,之所以令人过目不忘,是因为这个“坏人”并非是脸谱化的阴险、狡诈、狠毒,而是舍情合理,真实可信。而在此后的以“九一八事变”前后的东北为故事背景的连续剧《枪火》中,冯恩鹤成功饰演了爱国将领徐国真――他能“邪”也能“正”;他也在影视作品中塑造过幽默、温暖的父亲形象――他能“冷”也能“暖”。

善变化,可“调温”,此乃好演员也。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一声声的“小鲜肉”叫得令人肉麻。在此种语境下,也诞生了另一个对演员的称谓――“老腊肉”。当那些在舞台上摸爬滚打几十年的老戏骨们以这样一种戏谑的称谓调侃自己时,你能强烈地感受到,这种敢于“自嘲”的幽默,来源于骨子里历经沧桑的自信。“老腊肉”经风雨、有年头,就像他们的演技一样;“老腊肉”有回味、有嚼头,就像他们的作品一样。

每当看到如冯恩鹤这样每一道皱纹都会演戏的演员,我都会想到一个词――“包浆”,尽管我对古玩没有什么研究。特意查了一下“包浆”的概念,“包浆”,是器物经长年久月后,在表面形成的一层自然光泽。看来,我这种情不自禁的联想似乎并没有错,人的“包浆”,不正是历经岁月沧桑而形成的魅力和光彩吗?这种“包浆”,无须刻意展示,也无法刻意仿制。

从冯恩鹤想到的

冯恩鹤是个老演员,戏龄44年,成名作是电视剧《潜伏》,他在该剧中,把一个老谋深算、狡诈贪婪的保密局天津站站长刻画得入木三分。今年早些时候播出的《大陆小岛》,他又在里面演了保密局重庆站站长,也老谋深算、也狡诈贪婪,不是没啥变化,根本就是毫无二致。现在媒体一提到他,通常都会讲他是“老戏骨”、“表演艺术家”。

实话说,我只看过他演的这两部戏,如果说他在前一部戏中给我的印象是演得挺好的话,那他在后一部戏中给我的印象就是无趣了。这就好比说“第一个把女人比作花的人是天才,第二个把女人比作花的人是庸才,第三个把女人比作花的人是蠢才”一样,您都“老戏骨”、“表演艺术家”了,岂能老本吃到如此程度?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演员这个职业在所有职业当中,是个非常不错的职业,因为从事这个职业的人,想不名利双收都难,特别是在当下这个时代。当然了,我不是说谁一干上这行,马上就能名利双收,虽然这样的人也不是没有,但那只能说这个人要么是个天才,要么就是机会太好了。其实,干这一行,在相当漫长的一段时间里,功不成名不就的多如过江之鲫,君不见有多少小演员一年到头难上一部戏,生活困难,更有为获得一个机会,各种无下限的,这是事实。但只要你能咬牙坚持下来,几十年以后,什么“老戏骨”、“表演艺术家”等等荣誉,都会接踵而至。

所以,我不得不说演戏需要一些天分,但其对于天分的要求,还真不至于大到一般人难以够着的程度,因为做这行,就算没有什么天分,做久了,总能做得像模像样,是所谓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其实,举凡对于天分的要求,不至于大到一般人难以够着的程度的任何行业,做久了全一样。可是相对于从事车工、钳工、铣工、电工、木匠、瓦匠、油漆匠、理发匠……来说,从事演员工作的人,成名成家的机会那大的可就不是一点半点了。是以“表演艺术家”,可能是在各种“家”中,分量最轻的一个,当不得太大的事儿。

看重家里的角色

出演过首部战争电影《南征北战》的拍摄的冯恩鹤可以说是老戏骨。而身为军人一身正气的老爷子,却因首次演反派《潜伏》而被百姓所熟识,他将一个老特务演成了一个典型,老奸巨猾、贪婪阴险又善用权势的特务头头表现得入骨三分。入行加多年后,老爷子火了。在《巨浪》中,冯恩鹤饰演的宋哲元是二十九军军长、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

可以说冯恩鹤是在蛰伏后的大爆发。其实冯恩鹤出名很早,有10年的话剧演出经验,步入影坛后,在北影《南征北战》中饰机刘永贵,在《海霞》中饰刘洪哥。随着成为领导,为了照顾儿子,冯恩鹤惜别影坛,送走去日本学习的夫人,从此过上了“潜伏”的生活。8年后,当儿子长大,自己可以再次出去拍戏时,他只能从头再来,当剧组的年轻人不认识他,给他差待遇的时候,冯恩鹤都是一笑了之。说起对自己当初的决定是否后悔时,冯恩鹤说,当初是他答应夫人出国深造的,男人说出来的话就要做到。

《潜伏》大热后,冯恩鹤接拍的戏都是类似的反派,他对此无奈又欣然接受,谁让吴站长这个角色那么深入人心呢。其实,不管多火,冯老也清楚,自己的黄金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他唯有认真做好眼下的事,一是喜欢,二是给自己晚年生活找点乐。

冯恩鹤最在意的还是家人,在拍戏之余还帮儿子照顾下一代,这就是中国的老人,不管外面多有成就,在家就是老公、爸爸、爷爷,他更看重这些角色,因为他是一家之主。

上一篇:深圳港238条航线通达全球 下一篇:3000米水深大型起重铺管船项目通过专家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