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与文化传播

时间:2022-10-28 08:47:55

图书馆与文化传播

图书馆的桥梁作用

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文化,应是当今世界最先进、最发达、最丰富多彩的文化。我们具有灿烂的文化遗产和优秀的文化传统,不等于我们的文化就是最先进、最发达的文化。实事求是地说,比起发达国家,从整体而言,我们的文化还是比较落后的,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和教育,差距较大。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一样,必须对外开放,加强文化交流和对话,吸收、借鉴发达国家和人类所创造的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可以说,这是赶上和超越世界先进文化的前提。当然,对外文化开放和对外经济开放一样,必须贯彻“以我为主,有所选择”的原则。对外文化开放、文化交流,有许多部门、渠道和形式。国家机关、高等学校、研究机构以及各种文化团体等,都是进行交流的重要部门。这中间,图书馆扮演着十分特殊的角色,可以说它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和文化整合的服务器。

图书馆在文化交流和文化整合中,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历来就是文化交流和文化整合的重要枢纽。科技革命和信息革命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也提升了图书馆的地位和使命,改变了其服务的性质和服务的效率。过去传统图书馆的功能主要是收藏和借还图书。数字图书馆的出现,引起图书馆发生革命性变革,这是科技革命、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到来的必然产物。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高新技术手段的日益普及,要求对网上信息进行有序组织,进行高效率的加工和迅速的传播,这是一个迅速发展着的趋势,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这一发展趋势,纷纷加大投入,改造和加强图书馆的建设,传统图书馆的革命性变革就是在这个背景下产生的。近年来,我国也开始重视数字图书馆的建设。1998年,李岚清和先后视察国家图书馆,听取建设数字图书馆的汇报,做出建设决定,提出具体要求。2000年,我国正式启动建设“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从此,中国图书馆的发展进入了信息化、数字化的新时代。

数字图书馆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传统图书馆的工作方式和管理方式,文化资源的收集、整理和传播、交流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使图书馆真正成为没有时空限制、超大规模的信息化枢纽,使它能为文化交流、文化整合提供全面、及时和最前沿的信息资源。由于运用强大的高新技术手段,数字图书馆可以在第一时间收集、积存和传播现代科技等最新文化资源,也可以迅速扩大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让中国走向世界,使世界更了解中国。数字图书馆使各国、各民族之间真正能够进行多边、有效和迅速的文化交流、对话,实现文化共享,促进共同发展。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可以对外进行文化交流,但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无法起到数字图书馆的枢纽作用。所以说,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在对外进行文化交流时,如果懂得利用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和资源,将能进行更为有效的交流和获益,能够实现超越时代、超越国界、超越民族的交流与整合。随着高科技手段的不断发展和更新,数字图书馆这种文化交流的枢纽作用会越来越大。

图书馆学研究的内容

人们的精神需要是全方位的,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由于文献是记载和传播人类文明的最主要方式,阅读文献理所当然地成为人们获取精神财富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阅读文献”的重要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文化消费行为成为文化消费学最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

图书馆学与文化消费学都必须研究人们的文献需要。精神需要实质上就是文化需要,而文献是文化最重要的物质载体,是文化得以流传的重要保证。人们的文化需要在相当多的情况下是文献的需要,因此,文献需要是文化需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文化消费学研究的必需内容。文献需要对图书馆学研究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我们只有在弄清楚文献需要的结构及其运行规律的前提下,才能有针对性地寻找满足这些需要的方法和手段。

支付能力对人们的文化消费方式具有重大影响。具备相应的支付能力是实现消费行为的必要条件。人们在决定消费自己所需要的商品或服务之前,必定要结合自己的收入考虑这种商品或服务的价格,考虑自己是否有能力支付。而对于某一特定的商品或服务,不同的消费方式所要付出的“代价”是不同的,支付能力不同的人有可能采用不同的消费方式来满足同一种消费需要。文化消费方式按消费的手段可分购买、复制、网上查阅、借阅(通过图书馆或其他文献收藏机构)等几种类型。对于某一特定的文献来说,不同的消费方式所要求的支付能力都不相同。

文献“消化”能力对人们的文献需要具有决定性影响。文化消费和物质消费有根本性的不同:文化消费是以物质消费为依托,是生存、享受、发展等各种消费的综合体,它既是为谋求享受、发展而获取知识的过程,也是为谋求生存而获取知识的过程;物质消费的目的是为了消费物质本身,而文化消费的目的是为了消费载体所包含的知识和信息;经济因素是决定物质消费的根本性因素,而决定文化消费的根本因素是人们受教育的程度;物质消费可以实现跨越式发展,而文化消费只能由低级向中级再向高级呈阶梯状逐步发展。如要阅读就必须先识字,要阅读外文书籍又必须先学外语,要上网就必须会操作计算机,要欣赏足球比赛就必须知晓一定的足球竞赛规则等。文化消费与物质消费之所以不同,就是由于人们只有具备一定的文献“消化”能力的前提下才会产生相应的文献需要,而文化消费需要的满足又会提高人们的文献“消化”能力,文献“消化”能力的提高又会导致产生更高层次的文献需要,从而形成一种相互作用、相互推动的良性循环。总之,不具备相应的文献“消化”能力,文化消费就不可能实现。文献“消化”能力的研究,对图书馆藏书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它能使图书馆现有的物力、人力、财力得到科学、合理的利用,使图书馆的各项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目标性。

图书馆的中心任务

图书馆的中心任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主要目的的我国历史与民族文化教育。这是当前最为重要的文化素质教育。要让学生充分了解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摒弃民族自卑感,弘扬民族文化精神。2.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与道德观教育。这种教育既是继承中华民族文化精粹的需要,又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更适应未来社会既有竞争又更和谐的发展。3.以社会主义为核心的公民教育。要培养学生懂得作为社会主义中国公民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它涉及社会主义有关理论教育、民主与法制教育、社会公德与文明礼仪教育。4.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主要内容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教育。哲学修养对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与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5.为陶冶高尚情操为主要目的的文学、艺术教育。这一教育对学生人文精神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它将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与审美情趣,具有其他因素不可取代的作用。

图书馆与文化教育和文化传承

文化建设以人为本,归根结底是要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经济的快速跃进,中央适时地提出,要在继续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确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明确提出要提高人的素质,注重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问题。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要“形成全民学习、终生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提法,这个提法包含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文化要追求的理想和达到这一理想的途径。图书馆在形成全民学习、终生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中,具有巨大作用。在学校教育中,图书馆是第二课堂,是同主课堂互为补充、不可缺少的。而在社会教育中,它是更大的课堂,是面向各行各业、面向全民的大课堂。作为大课堂,它不受时间、空间、地点、年龄的限制。由于其收藏的文化资源所具有的多元性、全面性、历史性和前沿性的特点,可以满足不同职业、不同专业、不同学历、不同文化程度和不同年龄读者的需要。

(作者单位: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

编校:施宇

上一篇:消费主义倾向在广告中的真实表达 下一篇:政治学习要有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