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提高初中物理教学实效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10-28 08:26:25

新课程下提高初中物理教学实效的几点思考

摘 要: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在新课程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侧重点应由教师转到学生,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关键词:新课程;实效;思考v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对传统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进行调整和改革,构建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型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形式多种多样,在新课程物理课堂教学中怎样把教学的侧重点由教师的“教”转到学生的“学”上来,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呢?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教学实效呢?笔者认为要抓好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抓好入门教育

兴趣总是与人们对事物的情感态度紧密相连的,当人们接触到事物,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时,就会对它产生向往的心理,进而对它发生兴趣。没有这种情感,就不可能形成兴趣。

二、转变师生关系

教师与学生是学校教育中的施教者和受教者,二者的关系构成了学校教育中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传统师生的关系是一种主动传授和被动接受的关系,教师是教学的主体,二者只通过知识和技能等信息媒介进行沟通,很难形成互动、合作的关系。新课程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平等合作、对话理解的师生关系。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不能再把学生看做是消极的知识的“容器”,而应该把学生看做是知识的积极构建者,应关注学生的主体性特征,让他们得以充分发挥。

三、加强实验教学

由于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好动、喜欢实际操作。课堂教学中应加强实验教学,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掌握物理知识。

以“什么是力”的教学为例,将学生带出教室,以篮球场为场地,将教学用具(小黑板、学生课桌、手推车、篮球、足球、铅球、装有水的桶、磁铁、铁钉、气球、弹簧、溜冰鞋、绳子等)摆放好,放置好小黑板,学生分成三边坐在篮球场上,建立了一个类似教室的课堂。教师以实际的问题提出开始引入课题,让部分学生出来,卷起衣袖推车、提水桶、拉篮球架、举铅球等,让学生观察肌肉的状态,感觉用了力,进行讨论,并由他们板书“力的概念”;教师适时提出除了人之外,还有没有要用力的地方,学生讨论修正,得出力的较准确的概念。

四、引导阅读理解

物理定义、定律一般是客观的描述,如果稍不注意,就会影响对概念的理解,教师在阅读课文时必须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从而提高阅读效果,增强对概念的理解。例如: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这里“垂直”就是关键词。又如:在讲“光的折射”时,让一束光通过光栅时,斜射到水面上,这里的“斜”字就是关键词。在指导阅读时,首先要让学生把关键词找出来,把学生的阅读从模糊转变到精确的定位上。

五、注重学用结合

不少学生对物理这门学科感兴趣,觉得很好玩,但要他们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便会感到不知所措,这是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缘故。因此,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学用结合的能力,把物理学活、学透。每当向学生传授新的物理知识时,都应联系它在实际生产或生活中的某些应用,同时要求学生细心观察周围的世界,找出与所学知识相关的事例。如:讲到“杠杆的平衡条件”时,以杆秤为例,让学生分析出“小小秤砣压千斤”的道理,并可进一步提出一个常见的问题:有的不法商贩“扣秤”通常采用哪些手段?接着引导学生列出“杠杆平衡条件”表达式,画出杆秤杠杆示意图。通过这个例子,学生对“杠杆平衡的条件”会有更深的理解,从而运用自如。

总之,提高初中物理教学实效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传授知识、激发兴趣和提高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爱学、乐学、会学。

(作者单位 杭州市萧山区义桥镇许贤中学)

上一篇:中学生怎样打好英语基础 下一篇:浅谈初中数学教学的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