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片段赏析

时间:2022-10-28 07:27:14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片段赏析

内容摘要:《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在公元763年写的“生平第一首快诗”。笔者日前听了陆红兵老师关于这一课的讲解,感触颇深,本文就其教学片段进行赏析。

关键词:诗眼 意象 情怀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在公元763年写的“生平第一首快诗”。全诗字字表现了激动心,句句洋溢着喜悦情,读后,无不被“喜欲狂”的情绪所感染。陆红兵老师从贯穿全诗的主旋律――“喜欲狂”入手,激发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表现诗歌韵律,丰满诗句意象,理解诗歌内涵,体会诗歌情感,演绎出古诗教学的别样精彩。

一.紧扣诗眼,读出“喜”之韵

师:看来我们在读古文、读古诗时要特别注意古今音或古今义的变化。

……

师:你觉得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生1:高兴、兴奋。

生2:这是杜甫写下的一首快诗,全诗充满着一种喜悦之情。(师板书:喜悦)

师:那我们能不能通过朗读把这种喜悦表达出来?古诗是可以唱出来的,现在我们唱不了,但我们在读的时候,在语义停顿上,如果最后一个字是第一声或第二声的时候,我们就适当地延长一点,比如说,“剑外/忽闻――传/蓟北”。谁来读读?

在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对照注释、读懂诗意的基础上,陆老师引导学生紧扣诗眼,读出节奏和韵味,这是针对律诗形式的初步朗读。

二.丰满意象,体会“喜”之情

通过朗读表达出诗人内心的喜悦后,陆老师让学生先默读古诗,圈出认为最能体现诗人喜悦之情的字词,想象当时的情景。再小组交流并根据理解和想象,吟诵相关诗句。

师:你觉得诗歌的哪儿表达出这种喜悦?

生:我从“满衣裳”看出喜悦。

师:为什么?解释一下。在读“满衣裳”的时候,眼前是怎样的情景?

生:我画的是“涕泪满衣裳”,杜甫第一次知道官军收了河南河北,高兴得眼泪都流了下来,所以眼泪满了整个衣服。

师:他是怎么在那儿哭的?

生:我认为他很喜悦,眼泪都满了,这就是他对家乡的一种喜爱和思念之情。

师:不是偷偷在那儿哭,而是――(痛哭一场)

……

学生纷纷交流圈画的意象。此环节,陆老师引导学生读出诗句中的关键词,想象词语背后的生活情景,展现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读出诗象,体验诗人为何会有如此“喜欲狂”的情感,表达这种无与伦比的喜悦,使杜甫“彼时彼刻”的情感叩击学生“此时此刻”的心扉,让学生在文本缝隙里寻找语用点,体验意象叠加的语言魅力,真正达到“披文以入情”。

最后,分别出示《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楷书、隶书、草书三幅书法作品,在朗读中不仅让学生感受到这首诗歌的经典,也欣赏到不同书体的美感,领略中华书法之神奇,熟读成诵的目标自然水到渠成了。通过让学生猜测:如果杜甫当时写这首诗,会用哪一种书体,为什么?指向草书,以书体的选择再次触摸诗人“喜欲狂”的心境。

三.感悟情怀,探究“喜”之源

师:老师最近在读《安史之乱》,有个章节专门介绍杜甫的(出示段落,转引自彭丽华《安史之乱》人民出版社)。这当中红色的都是当年杜甫经过的地方,从这些地方,你感受到什么?

生:我感受到诗人颠沛流离,到处漂泊。

师:那么现在,这种生活就快结束了,他当然高兴。

那么这一路又是过着怎样的生活呢,我也找了两句杜甫的诗(出示《彭衙行》)他在彭衙这个地方用这样几句诗写了当时的生活。自己读一读,妻子在愁什么?

……

师:(出示一组安史之乱图片)其实这样的情景何止是杜甫一家,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在安史之乱之后,可以说是遭受了一场浩劫。而如今,胜利的消息已经传来了,为什么这样喜悦呢?杜甫为谁喜悦?

生:他在为国家而喜悦,在为千万个流落他乡的人民而喜悦。

……

文字、图片及杜甫诗《彭衙行》的引入,使“安史之乱”给家庭、社会、国家造成的灾难变得具体可感,学生在短短几分钟内了解了作者数年的生活,对杜甫生活境遇的感受和理解也就有了质的变化。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最大的语文魅力就在于喜悦之情肆意宣泄。陆老师聚焦诗眼“喜欲狂”,丰满诗句意象,学生体验了意象叠加的语言魅力,更好地领略了诗歌意境。

(作者单位:江苏如东县掘港小学)

上一篇:性别与叙事:乔治·桑小说《莫普拉》研究 下一篇:从情景建构角度分析《老王》教学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