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启明从毛像章到古玩器

时间:2022-10-28 07:14:25

方启明的藏品都摆设在自己的书斋中,显得低调且内敛。和大部分玩瓷器和玉器入手的藏家不同,方启明是在2000年左右,通过像章开始踏入收藏市场,这形成了他最早的收藏概念的雏形。由这项特色的藏物,他开始亦步亦趋地探索收藏乐趣。

自而起的收藏情结

对于方启明那个年代的人来说,60年代的给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时代印迹。时期的疯狂,留下的像章记录和定格了特定年代的激情和疯狂。方启明的父亲是军人,母亲是教师,这种氛围让他在特定的氛围中初步接触到各种文化的东西。

“毛像章是历经了各种波折才流传下来,收藏有序,题材分类细致。有主题象征和各种不同材质的,都由我当年十几岁的大哥细心归类收好。”方启明说,上面有4位姐姐,一个哥哥,对自己的照应非常好。自己的兄长已经去世多年,毛象征变相也成为了一种记忆和怀念的符号。“小时候经历的,大人们上街游行,兄长带着我跟着一块儿挤着看。像章是一个时代的符号,更是对亲人的记忆。”无论搬了多少次家,他总是将书和像章耐心地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

1976年,结束。在接下来的78-79年,有一批收购像章回炉,清楚影响的趋势,很多像章都是在这两年被清除的。2000-2005年,方启明无意间路过了崇仁路的旧货市场,早年香港路没有形成特色的时候,崇仁路汇集了较早的古玩摊点和信息,方启明在崇仁路看见了各种证件、像章、票据类的交易物,才知道这些东西是可以在市场上流通卖钱的。方启明说,武汉在过去计划经济时代的地位极高,一度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大量的像章留存下来,分支繁多也是情理之中的。在一段时间的像章交易后,方启明不再满足于这种玩者数目相对来说少,范围也更窄的项目,开始涉足更宽泛的范围了,瓷器是他接触的第一个大项。

寻宝节目带来的收藏契机

2005年,初入行的方启明既没有收藏界的前辈朋友也没有熟悉的人能在淘宝后给予点评,更无老师带领指导,自己一个人该怎么办呢?

他采取了最原始的方式,隔着三五步跟着那些逛古玩摊子的藏友,亦步亦趋地在人家后面拣耳朵,藏家们点评着什么,就跟着去学习。另有一法,专门关注那些上手率高(即在摊子中被拿起来次数多)的藏品。他的第一件藏品是一件青花雍正龙盘,350元收入。在当时,他需要一件这样的东西作为自己标本型的藏品。在收藏的过程中,方启明认识了不少市场中和论坛上的藏友和启蒙老师,所获甚多。方启明对藏品的要求很简单,工艺和艺术价值也许不是最高的,但一定是印象最深刻的。在长时间的比较研究中学习,方启明的眼界打开得非常快,按他自己的说法,明清时期的瓷器现在已经能看得很准确了。

2012年10月,方启明有了一个公开为自己藏品展示和亮相的契机――携自己的藏品参加了中央二台的《一锤定音》栏目。电视媒体的传播力是广泛的,“许多常年失去联系的友人都因为这期节目联系上了我,我的藏品也被更多的人所认可。”这次经历给方启明的收藏道路上增添了不少亮色,也为他更好地继续自己的收藏开拓了局面。

这次节目还得追溯回春天的时候,雅昌收藏网开展了一个“缤纷迎春”的古玩晒宝活动,最初的晒宝阶段是通过注册用户们的海选和海投。海投阶段后,会有6位专家老师对藏品进行筛选和推荐,再由网友们投票打分角逐出排名。

方启明把自己的一只清道光的粉彩碗挂在网上,以试试自己的眼力是否被认同。在层层筛选后,方启明的道光粉彩碗居然一路过关斩将进入了40强,由评委们评分进入了20强。按照比赛规则,进入10强后即可获得晋升入参与央视节目录制的资格。

在激烈的投票竞争后,方启明终于获得了前往央视的机会。启程前往北京的时候,他是非常兴奋的,“这是对我收藏能力的肯定,而且借此机会可拜会一线的专家学者,这学习的机会真的是我在本地所无法想象的。”

方启明在北京的时候拜会了一流的专家学者,其中包括了故宫组的瓷器鉴定专家杨静荣。第一次去鉴定,他就借机带了7、8件藏品一起去让专家点评。这些藏品中的青花釉里红鼻烟壶倒是被专家们看上了。当时专家们给的意见是,藏品诗书画印兼备,视觉效果上佳,很适合上节目展示。几番权衡,在中央电视台的星光影视城《一锤定音》的节目录制现场,方启明的藏品获得了专家们的一致认可,也因此收获了颇多的藏友交流心得。

“《一槌定音》是影响非常大的媒体节目,很多同学和家人都通过节目看到了我。”方启明说,“用这种亲民的、具有良好展示的方式宣传我们的传统文化,又兼备拍卖的形式,结果是非常理想的。”

以敬畏之心善待藏品

“喜爱收藏的人,大多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更深层次爱的人。现在很多人都在试图努力说明收藏能给我们每个人带来的收获。说法很多,切入视角不同,感受也不同。应该说每个人在收藏过程中关注的不同,所获得、所感受也是不同的,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即是收藏给我们带来了快乐。主观目的就是:开心。”

收藏给人带来的变化是潜移默化的。方启明说,若不是专业从事古玩行,一个人太早沉溺于收藏其实不是什么好事,容易沉溺于中,对事业带来精力分散。当然太晚也不太好,人变得固执,很难接受新知识和观点。“40岁以后这个年龄段是最好的。这个年龄的人有一定的社会阅历,思想和观点相对固定,没有更多的家庭负担,接受和学习的能力也比较强。”方启明笑称自己就是这样一个例子,“这个年龄开始怀旧,开始回忆过去,慢慢开始总结和反思前面走过的路。这个时候接触收藏能通过收藏了解更多更深层次的中国历史和文化。”

传统中国文化的影子在瓷器收藏过程中随时都能窥见一二,有画有意,是古玩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含义。方启明说,青花缠枝莲赏瓶,当年皇上就是用来赏赐大臣,同时告诫朝官要清正廉洁。“再如,我收藏的一件天青釉螭龙扁瓶,也有“守口如瓶”的寓意在里面。这些文物的寓意都能帮助我们反思今天的行为方式。”从前对“以史为鉴,以人为镜”的古训理解不深,自从开始收藏之后,深深感受到,我们每个人都在重复历史,而历史也是在人类不断重复过程中,缓缓前进。

“我把收藏看做是一种文化消费,在我力所能及的条件下消费。我是做不到卖房、卖地,去追求我喜爱藏品的。现在收藏在很多人那里转为了投资,目的已经不再单纯。”方启明说,开店的人在他看来就是削弱了这种快乐的方式,个人认为没有商业计较的收藏毕竟是不同的。“一旦开店,自然而然的注意力就到经济价值上,对文化价值的关注较少,只集中在经济交易上的关注。”方启明的藏品买卖大部分通过古玩店和网上交易,虽然在玩的过程中也在流通交易,但他称自己则基本没卖过什么东西。“学习和研究是为收藏的前提,而不仅仅局限在物质的提升上。这种模式相对浅显,藏品是在内在上反馈来指导实践的。

在每次收到一件称心藏品之后,方启明都会潜心研究。无论藏品是精品还是普品,都以敬畏之心善待它。“我们在每件藏品面前都是过客,它能经过几百、上千年流传到我们这里,本身就是缘分。珍惜这份缘,仔细挖掘藏品背后的东西,才是收藏真正的意义。因为这样可以给我带来更多的启示。”

图说

1.天青釉螭龙瓶(民国仿乾隆)

3.・清光绪墨地五彩“霸王别姬”鼻烟壶

4.・清道光青花釉里红秦琼卖马鼻烟壶

5.・清道光粉彩葵口二十四“耕织图”碗

“耕织图”系统展示了南宋初期鄞县人楼寿所绘农耕经济最发达的江浙地区农耕和蚕织生产的各个环节,被誉为“中国最早完整地记录男耕女织的画卷”。在问世后的数千年里曾四次被临摹,成为中国历史上流传最广的科普读品。

此清道光粉彩耕织图碗,胎体氤氲,画工精美,并配有诗文。书法流畅,印文清晰。它集历史与文化于一体,融制瓷工艺与诗、书、画、印于一身,是景德镇制瓷工艺和绘画艺术的经典代表作之一,堪称当朝民窑精品。

6.・和田青白玉瑞兽(清)

7.・清道光粉彩无双谱盖缸

8.・清乾隆青花缠枝莲案缸

上一篇:企业财务可持续增长驱动因素实证研究 下一篇:浅析电子商务安全问题及其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