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美妙生活走进物理课堂

时间:2022-10-28 06:51:14

让美妙生活走进物理课堂

摘要:把生活带进物理课堂,将学生熟知的现实生活与物理学习联系起来,让生活中具体、生动、直观的物理走进学生的视野,再把物理带出课堂,走到学生的生活中去,让学生感悟与发现物理的作用与意义。让学生能够以好奇心为动力。乐于学习和探索物理世界。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物理课堂;教学环节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3)5(S)-0005-3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物理,是来源于生活的一门学科。它最终也将服务于生活。假如物理课堂脱离了学生们的实际生活,无法让学生充分地把知识与生活链接起来,那么学生得到的知识是僵死的、没有生命的、索然无味的,学生在课堂上找不到与生活相关的情感共鸣,也不能把所得反馈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去。那么,学生必然提不起学习物理的兴趣。

作为一名物理教师,我们若能采用生活化教学,把生活带进物理课堂,将学生熟知的现实生活与物理学习联系起来,让生活中具体、生动、直观的物理走进学生的视野,再把物理带出课堂,走到学生的生活中去,让学生感悟与发现物理的作用与意义。这样学生就会对物理感到亲切,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物理的学习就会变得轻松。

1.让生活化教学成为各个教学环节的点睛之笔

1.1生活化教学从新课引入开始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在谈到教学时,曾强调“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教学中,教师应先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再启发和引导他们。

带上生活到物理中来,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景,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直接激发起学生发现、探索问题的积极性。例如在《摩擦力》这一课,学生虽然对摩擦现象很熟悉,但往往意识不到摩擦的重要意义,甚至意识不到摩擦的存在。于是在新课引入时,笔者设计了让学生亲身体验摩擦的游戏。请上两名学生。让手上涂了油的身材高大的学生与没涂油的瘦小的学生各用一只手握住塑料棒的一端,看谁能把塑料棒拔过来。结果瘦小学生赢了,台下的学生都笑了,教师提问“是什么帮了获胜的这位同学呢?”欢笑中他们自然地开始了摩擦力的学习。

1.2采用生活化教学巧妙处理物理教学的重难点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外部刺激唤起主体的情感活动时,就更容易成为注意的中心,从而强化理解和记忆。对于每堂课的重点和难点,不能生硬地要求学生去背去记,若能引起学生积极的情感投入,那么理解和记忆就不是难事。学生的情感活动不是凭空产生的,必须借助于外界环境因素的刺激作用。所以,设计真实的物理生活情景。激发学生大脑中的情感结构以及认知结构,从而使学生在大脑皮层形成兴奋中心,引起学生产生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比如在《力》这一节中,力的作用效果是具体的,学生对力这个抽象概念的感性认识就来源于它所产生的效果。但是要求学生归纳出“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的结论却是困难的。所以,创造课堂上的生活情景,设计“做”中学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向学生分发皮球、弹簧、橡皮泥等物体,要求学生对这些物体施加力的作用,并观察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另外,再请学生上台进行运球、传球并“投篮”,让大家观察“球员”对篮球的力的作用及效果,最后在场的学生们都能轻松地归纳出结论。

1.3生活化教学实现引领学生从物理走向社会

打开物理课堂的大门,让学生在课堂以外的广阔天地中,将物理知识与生活进行完美的结合,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巨大力量,激发他们强烈的爱科学爱物理的情感。

学气压及热学的相关知识之后,提出问题:如果要去市场买一个腌菜的坛子,要求密闭性良好,如何才能又快又准地选出好坛子呢?有位学生想了想就举手回答了问题:先在坛子口的水槽中加水,再将一张点燃的纸放进坛子里,过一小会儿盖上坛子盖。如果水槽中的水被吸进坛子里了,那就说明坛子是不漏气的,反之坛子就是漏气的。全班学生听完他的方法,并看完演示,立马都明白了其中的原理。

此外,在学习磁铁具有磁性之后,可以提出如何收拾散落于地面上的钉子的问题。在学习杠杆之后,可以提出如何使用启子开瓶盖更省力。还可以让学生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手影游戏、日食月食;利用连通器原理解释船闸、奶牛自动饮水系统;利用浮沉条件进行盐水选种等等。

2.让生活化教学在各种课型中大放异彩

2.1“生活化”概念课不再抽象

物理概念是物理知识结构的核心,它的一大特点就是抽象。假如没有选择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建立恰当的物理模型,物理概念就很难建立。在进行概念课的教学设计时,我们应该去思考哪些生活经验是学生已经积累的,可以作为教学的资源吗?哪些生活情景是学生熟悉的,可以帮助学生强化对知识的体验吗?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桥梁,将“生活原型”与“物理模型”有机整合,使抽象的物理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直观生动的“生活”渗透到抽象的概念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

例如,《电流做功与哪些因素有关》这节课的引入,有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建立电功的概念。功的概念非常抽象,在八年级机械功的学习中,学生是通过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来建立起对功的概念的理解。所以在电功的概念建立问题上,笔者采用了运用相关生活经验并借助新旧知识联系的方式。笔者讲述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受了伤的甲上不了楼,乙背他上楼,但发出很累的感慨,丙及时出现向甲、乙提议可以乘坐电梯来代替背上楼的方式。随即提问学生:乙对甲做功了吗?那么如果是乘坐电梯,同样也达成了把甲送上楼的目的,那又是谁做功了?从而引导学生轻松地由机械功联想到电功,建立起电流做功的概念。

2.2“生活化”规律课不再枯燥

物理知识结构中还有另外一个抽象的部分,那就是物理规律。看似平淡无奇的物理规律,如果没有利用生活原型加以诠释,那么对于学生来说,会是物理学习当中最艰难的部分。

在《平面镜成像》这节课上,学生经历了科学探究过程,获得了平面镜成像规律,但对于规律的理解和强化记忆,单凭死记硬背是没有效的。于是笔者设计了一个游戏:请几名学生上台,身材适中的男同学A、高大的男同学B、瘦小的男同学C,还有另一名身材适中的男同学D和女同学E。然后让A同学站在讲台一边,中间放置一个大型“相框”,请台下的同学从BCDE中选择一个,和A一起做“照”镜子的游戏。经过认真的思考,最后学生选出的是D并告诉笔者,因为平面镜成像规律之一是像和物是等大的。笔者伸出了赞许的大拇指。而在随后的游戏中,每当A做出一个动作,D都要相应做出反应,或靠近、或远离、或抬手、或倒立……就在这个生活化的照镜子游戏中,学生轻松地理解并掌握平面镜的成像规律。

在“做”中学,在“生活”中学,文字不再是扁平的,规律不再枯燥。

2.3探究课中“生活化”让实验随手拈来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结论几乎总是以完成的形式出现,读者体会不到探索与发现的喜悦,感觉不到思想形式的生动过程。也就难以达到清楚、全面理解的境界。”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科学探究是学生学习物理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在教学中我们应紧紧抓住这一“契机”,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探究情境。

例如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时。可以利用洗衣机的排水管将塑料泡沫“摇”起,制造了漫天飘舞的“雪花”。可以利用两根筷子做成一个“轨道”,放置两个乒乓球,拿一吸管对着两个乒乓球中间吹气,随即可以看到两个乒乓球神奇地往中间靠拢了。还可以即兴在课堂上让学生撕下两张作业纸,平行、竖直拿着,往中间吹气,也可以看到两张纸往中间靠拢……

科学探究课堂中,重在让学生深切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教师挖掘出物理与生活的联系,这样容易激发学生参与探究的热情,在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中培养科学创新能力,逐步树立科学创新精神。

2.4挖掘“生活化”素材点亮习题课

课堂上,学生学习到的物理知识,是来自前人知识经验的总结,是一种知识的传递。如果能够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主动使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实际的小问题,不仅使理论知识真正变成学生的知识,而且使他们发现学习物理是真的有用、好用,从而对学习物理产生强大的动力。

于是,平日里教师应该多多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及时收集和整理与学生学习密切相关的、富有时代气息的材料,创造性地使用生活中的素材。利用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补充、替换课本中枯燥无味的例题或习题,把习题课生活化,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学物理、用物理。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材料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最感兴趣,也会觉得内容亲切,易于理解和接受。

在上《电功》这节课的前一个月,笔者让班上一名学生事先拍了家里电能表的表盘读数的照片,在上这节课的前一天再拍第二次读数的照片。在该节物理课上,学习电能表的使用之后,笔者出示了这两张照片,设计了一道例题,让学生计算出该用户一个月使用了多少度电。这道例题一出现在大屏幕上,学生都感到十分新奇,兴趣盎然,纷纷快速地进行计算,争先恐后地解答。

在讲解电流做功的实质这部分内容之后,笔者设计了这样一道例题“教师在家的一天”,向学生展示了多张事先在家中拍的照片,早上用豆浆机做豆浆,用面包机烤面包,用洗衣机洗衣服,下午看电视,傍晚开电灯,晚上手机充电……。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每一个场景中电流做功分别实现了把电能转化为其它什么形式的能量。当学生看到一张张教师真实在家的照片,整个课堂都沸腾了,思维活动异常活跃,都做出了完美的回答。

一堂课下来,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高,而且能够做到灵活运用,这个结果当然要归功于习题生活化能够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陶行知先生说:“自有人类以来,生活就是教育,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教育。”生活化的物理情景蕴含着物理知识和物理思想,它既是物理知识产生的背景,也是物理知识应用的摇篮。因此,无论在安排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策略、选择教学方法,都要使学生能够领略物理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通过生活化的物理增加对物理知识的亲近感,加深学生对科学、对物理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学习和探索物理世界。

上一篇:初中化学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后续发展 下一篇:“大气运动与天气变化”专题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