砌砖体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探讨

时间:2022-10-28 06:23:26

砌砖体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探讨

随着建筑业的飞速发展,各种轻骨料,灰砂砼等小型砌块大量涌现。一些建设单位在使用砌块后,墙体开裂渗漏等通病问题较多、工程质量投诉也较多,针对这种情况,下面谈谈一些砌体施工过程中的实践经验,不足之处请多批评指正。

1 砖砌体质量通病及防治

1.1 砂浆强度偏低、不稳定

砂浆强度偏低有两种情况:一是砂浆标养试块强度偏低;二是试块强度不低,甚至较高,但砌体中砂浆实际强度偏低。标养试块强度偏低的主要原因是不按配比计量,水泥过期或砂及塑化剂质量低劣等。由于计量不准,砂浆强度离散性必然偏大。

预防措施:加强现场管理,加强计量控制。砂浆实际强度偏低比较普遍,也比较复杂,其原因有二:一是现场客观条件与标准条件差异较大,砌筑时未能根据实际条件对砂浆配比作相应的调整;二是人为的弄虚作假,为了省钱,故意少用水泥,但为应付验收,试块另行配制。主要预防措施;加强法制观念,严格现场检验制度。

1.2 砂浆和易性差,沉底结硬

砂浆和易性差主要表现在砂浆稠度和保水性不合规定,容易产生沉淀和泌水现象,铺摊和挤浆较为困难,影响砌筑质量,降低砂浆与砖的粘结力。

预防措施:低强度水泥砂浆尽量不用高强水泥配置,不用细砂,严格控制塑化材料的质量和掺量,加强砂浆拌制计划性,随拌随用,灰桶中的砂浆经常翻拌、清底。

1.3 灰缝砂浆不饱满

砌体灰缝饱满度很低,水平缝低于80%,竖缝脱空、透亮、“瞎眼缝”(无砂浆),直接影响砌体强度,是外墙渗漏的一大隐患。此外,清水墙采用大缩口铺灰,减小了砌体承压面积。

预防措施:改善砂浆和易性,砖应隔夜浇水,严禁干砖砌筑,铺灰长度不得超过500mm,宜采用―块砖、一铲灰、一揉挤的“三一”砌砖法。

1.4 墙面灰缝不平直,游丁走缝,墙面凹凸不平

水平灰缝弯曲不平直,灰缝厚度不一致,出现“螺丝”墙,垂直灰缝歪斜,灰缝宽窄不匀,丁不压中(丁砖未压在顺砖中部),墙面凹凸不平。

预防措施是:砌前应摆底,并根据砖的实际尺寸对灰缝进行调整;采用皮数杆拉线砌筑,以砖的小面跟线,拉线长度(15~20m)超长时,应加腰线;竖缝,每隔一定距离应弹墨线找齐,墨线用线锤引测,每砌一步架用立线向上引伸,立线、水平线与线锤应“三线归一”。

1.5 墙体留槎错误

砌墙时随意留直槎,甚至是阴槎,构造柱马牙槎不标准,槎口以砖渣填砌,接槎砂浆填塞不严,影响接槎部位砌体强度,降低结构整体性。

预防措施是:施工组织设计中应对留槎作统一考虑,严格按规范要求留槎,采用五进五退槎砌法:马牙槎高度,标准砖留五皮,多孔砖留三皮;对于施工洞所留槎,应加以保护和遮盖,防止运料车碰撞槎子。

1.6 拉结钢筋被遗漏

构造柱及接槎的水平拉结钢筋常被遗漏,或未按规定布置:配筋砖缝砂浆不饱满,露筋年久易锈。

预防措施是:拉结筋应作为隐检项目对待,应加强检查,并填写检查记录存档。施工中,对所砌部位需要的配筋应一次备齐,以备检查有无遗漏。

1.7 砌块墙体裂缝

砌块墙体易产生沿楼板的水平裂缝,底层窗台中部竖向裂缝,顶层两端角部阶梯形裂缝以及砌块周边裂缝等。

预防措施是:为减少收缩,砌块浇水湿润后应有足够的静置时间(30~50d);清除砌块表面脱模剂及粉尘等;采用粘结力强、和易性较好的砂浆砌筑,控制铺灰长度和灰缝厚度;设置心柱、圈梁、伸缩缝,在温度、收缩比较敏感的部位局部配置水平钢筋。

1.8 墙面渗水

砌块墙面及门窗框四周常出现渗水、漏水现象。预防措施是:认真检验砌块质量,特别是抗渗性能;加强灰缝砂浆饱满度控制;杜绝墙体裂缝;门窗框周边嵌缝应在墙面抹灰前进行,而且要待固定门窗框铁脚的砂浆(或细石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进行。

2 石砌体质量通病及防治

2.1 基根不实

基根不实指地基土松软不实。表层有杂物,底皮石局部嵌入土中,墙基下沉。原因是基坑开挖后未认真验槽,未进行清底、找平和夯实;底皮石块过小,未坐浆就直接干摆浮砌,石块小面朝下,使个别尖棱压人士中;基础砌完后未及时回填土,基土受雨水浸泡,造成墙基下沉。

预防措施:认真验槽和夯实整平:采用坐浆砌筑,石块大面朝下,及时进行回填。

2.2 墙面竖向通缝

乱毛石、卵石墙,上下各皮石块未按规范搭砌,尤其是墙角处及纵横墙交接处,形成上下通缝、里外两层皮。原因是乱毛石、卵石形状不规则,难于同时照顾到上下、左右、前后的搭接搭砌;未设拉结石;施工间歇处未按要求留踏步形斜槎,图方便留马牙直槎。

预防措施:认真挑选石块的大小和形状,应搭配使用;每隔一定距离(1~1.5m)丁砌一块拉结石,拉结石与墙等厚。上下错开;立缝要小,要用小石块堵塞空隙,禁止立面、剖面上出现通缝,禁止平面上形成十宇缝(四碰头);转角处尽量采用尺寸较大、形状较为规整的石块砌筑。

2.3 砂浆不饱满,石块粘结不平

毛石砌体水平缝砂浆不饱满,石块与石块之间竖缝无砂浆,用力推石块会松动,敲击时有空洞声,掀开后砂浆与石块完全分离。原因是毛石砌体采用铺石灌浆法砌筑,造成砂浆灌填不满、不实;砌缝过大,砂浆收缩大,高温干燥季节石块未洒水湿润,造成砂浆与石块粘结力降低。

预防措施;采用坐浆法砌筑。根据砌体种类控制灰缝大寸和砂浆稠度,石块适当洒水湿润。

2.4 墙面凹凸不平

墙体表面里出外进或外出里进、立面凹凸不平。

预防措施:应拉线砌筑,挑选平整大面作为压面挂线;浇筑混凝土组合柱及混凝土圈梁时必须加好支撑,坚持分层浇筑制度,插振不得过度。

2.5 勾缝砂浆脱落

勾缝砂浆与砌体粘结不牢,甚至开裂脱落,严重时造成渗水漏水。

预防措施:选择合适的砂浆配比及原材料,砂浆稠度控制在4~5;勾缝前应开缝,刮缝深度宜大于2,清缝后洒水湿润;凸缝应分两次勾成,注意勾缝后的早期养护。

3 砌块砌体质量通病与防治

3.1 砌体强度偏低,不稳定

墙垛、柱子及窗间墙等砌体强度比设计规定的偏低,且随时间不断降低,甚至出现压碎和开裂现象。原因是砌块车身强度偏低,且硅酸盐砌块碳化强度的降低影响较大,加上砌体砌筑质量难于保证等。

预防措施:使用前必须对砌块、水泥、石灰膏、砂子等原材料质量进行认真检验,特别是砌块碳化强度稳定性检验,不合格者坚决不用;根据砌块类别确定浇水程度,一般粉煤灰硅酸盐砌块浇水应充分,混凝土砌块不宜过多浇水; 严格按预先排定要的砌块排列图和砌向,上下皮应错缝搭砌,混凝土空心砌块应孔对孔、肋对肋错缝搭砌,尽量采用主规格砌块;铺灰长度不宜过长,注意灰缝砂浆饱满密实。

3.2 墙体裂缝

砌块墙体易产生沿楼板的水平裂缝,底层窗台中部竖向裂缝、顶层两端角部阶梯形裂缝以及砌块周边裂缝等。外因是温度、收缩及地基不均匀下沉,内因是砌块与砂浆粘结强度较低,砌块砌体通缝抗剪强度仅为砖砌体的25%~50% ,随意砍凿砌筑,用不同材料混淆,使用龄期不足的砌块等,均容易造成墙体开裂。

预防措施:为减少收缩,砌块砌筑时控制好砌块的含水率;墙体孔洞预留及开槽等应有加固防开裂措施;掌握好每次砌筑的高度,砌块与砼柱连接处及施工留洞后填塞部位加设拉结钢筋; 清除砌块表面脱模剂及粉尘等;采用粘结力强、和易性较好的砂浆砌筑,控制铺灰长度和灰缝厚度;设置心柱、圈梁、伸缩缝,在温度、收缩比较敏感的部位局部配置水平钢筋。

3.3 墙面渗水

砌块墙面及门窗框四周常出现渗水、漏水现象。主要原因是砌块密实度差,灰缝砂浆不饱满,特别是竖缝;墙体存在贯通性裂缝;以及门窗框固定不牢,嵌缝不严等。

预防措施:认真检验砌块质量,特别是抗渗性能; 加强灰缝砂浆饱满度控制;杜绝墙体裂缝;门窗框周边嵌缝应在墙面抹灰前进行。

上一篇:浅谈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养护的技术措施 下一篇:浅谈钻孔灌溉桩基在工民建工程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