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翻译教学人才培训方式刍议

时间:2022-10-28 05:55:58

高校翻译教学人才培训方式刍议

多种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在翻译教学材料的选择上,笔者认为,当前的某个翻译教材或者某几个翻译教材无法满足翻译这门跨学科专业的要求。本着因材施教的宗旨,应该针对不同院校的翻译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长选择翻译材料。例如,在学期初,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热情[6]。所选取的教材要照顾到不同的题材和体裁,如可涉及文学、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这样让学生参与其中,选择教学材料,可以大大地提高学习的动力和效率。2.在翻译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应选择更多元的内容和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在课程的内容设置上应兼顾语言层面的字、词、句、篇章、风格、美学传译的学习,翻译理论和翻译史的学习,翻译批评的学习[7]。在教学中还应涉及更多的翻译种类,如让学生了解全译、节译、摘译、编译、述译等翻译方法。在翻译涉及的语种上,应不仅仅局限在中英双语的转换上,应整合资源与其他语种如德语、法语、俄语和日语等,与学生可能选择的第二外语相关联,让翻译的实践和研究更具有普遍性和合理性。在翻译方法和手段上,尤其应提倡翻译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只停留在课堂活动的演习操练,教师和学校应尽力给学生提供机会参与真正的翻译项目,如与翻译公司、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文化交流会合作,让学生亲身去参与和体验翻译活动,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此外,还可以采用课外翻译学习组的形式,在教师的协助下,选择翻译材料、品评翻译文本、解读翻译现象和发现翻译问题,解决有限的翻译课学时和师资的问题。3.在翻译测试手段的选择上,应选择多样的测试题型、测试内容和测试形式。翻译测试可以主客观题型相结合,主观题型如翻译篇章段落,结合客观题型的翻译史和理论知识测试。在测试内容上,可以设置多文本类型和多翻译种类,如翻译诗歌散文的文学类翻译,也可以涉及工农业的科技翻译等,还可以给出英文文本让学生进行汉语概述,或者汉语文本让学生进行英文概述等,还可以加入译文鉴赏和批评。在测试形式上,除了试卷形式的测试,增加翻译理论和翻译史的一些小论文撰写,教师可以给学生就某些专题列出书单和相关指导建议,这不仅可以检验学生的实践技能操作程度,还能为学生的毕业论文撰写提供参考,甚至是为了未来在翻译领域的学习和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8]。总之,考核测试的目的是为了检验和促进学生的学习成果,为进一步的翻译教学和培训提供基础。职业化翻译不仅是提高语言能力的方法、手段,翻译还应被视为一种职业。翻译培养的职业化是未来全球化社会所大量需要的,也应是翻译人才培养的目标。翻译职业化需求的人才,一种是既有专业技术知识又精通外语的翻译人才,另一种是精通外语并有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的人才。前者大多来自于非外语专业,后者大多来自于外语专业。因此,在翻译人才的培养体系中,不能仅仅局限在外语专业,应扩大到整个高等学校的各个学科专业中,针对非外语专业人才,应开设有关翻译技能培训和翻译认证培训的课程;对于外语专业的学生应该针对其个人专长和爱好,为学生以职业方向为目标开设人文或科技类的选修课程。这样有助于在翻译教学和翻译人才培养上更有目的性,并与未来的职业相关联。与翻译市场和职业化连接更紧密的是,翻译硕士(MTI)以及专门的翻译培训机构,近年来翻译硕士的培养和研究可谓全面开花,针对未来职业的需求开设了一系列的翻译课程,如医学、法律、经济、会计、建筑以及机械等相关领域的翻译教学[9]。这在很大程度上与某些学科的专业外语相关联,让翻译课程更趋于专业化,更好地应对未来职业需求。翻译的职业化要求,还体现着在培养人才时,对于实践的高度重视,以及把翻译实践和市场紧密联系。这一点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翻译教学的经验,在教学内容上可以涉及翻译速度、翻译收入、翻译成本、翻译项目管理、译者如何同翻译公司打交道,以及在未来的作为职业翻译工作者可能会面临的方方面面的问题,为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打好基础[10]。规范化提到翻译领域的规范化问题,首先想到的是术语的规范化。当然在翻译教学内容上,翻译术语的规范是十分必要的,术语描述研究对象、方法和内容,术语的科学、系统和规范有利于学科的发展,它有助于学科地位的确立和建设,翻译学科术语也应规范。我们目前所涉及的规范化还包括在翻译教学课程设置时,一些专业必修课如翻译理论与实践、翻译研究方法论、口笔译等,翻译职业和市场相关的规范管理。与翻译市场规范化密切相关的是,翻译资格认证的发展。就我国的认证体系而言,“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简称CATTI)成为国内最大的翻译资格认证体系,但是这一认证却与翻译市场脱钩,很多没有经过认证的不具备从业资格的人员进入翻译领域,这对翻译职业的规范化很不利。但是,在未来的翻译行业中,我们相信必然会规范翻译行业和市场。因此,我们在培养翻译人才时,应该从大局出发,侧重实践培养和针对职业培养,让我们的学生拥有翻译专业的从业资格,与国际上的翻译院校和翻译市场接轨[11]。因此,在课程设置中要更紧贴翻译职业和市场。另外,广义的翻译人才培养,不仅是翻译院校和培训机构的任务,还应该囊括翻译者联合会、翻译公司、甚至是翻译项目和翻译客户等一连串的规范和理顺。各地的翻译者联合会的个人会员和单位会员的吸纳,翻译活动开展如评奖等都缺乏规范;翻译公司的人员水平、翻译质量的监管,翻译公司和客户的关系理顺也欠完善;翻译项目和客户对于翻译产品即译文,没有办法进行评鉴和监督,这些多方面的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的改善,这都是与翻译人才培养密切相关的领域,是与翻译行业和翻译市场发展密切相关的。本地化翻译人才培养的本地化问题研究在国外进行得很早,近几年国内学者才对其进行介绍和研究,属于较新的研究领域。虽然对于大多数的普通高校来讲,进行本地化教学的条件还不成熟,但只有我们有了本地化的认识,才会有更多的研究进入到翻译人才培养的宏观领域中来。本地化主要涉及的是科技翻译和商业翻译,二者是当今国际交流的热点和重点。虽然在本地化过程中,译者仍旧从事从原文到译文的转换,只不过转化过程中翻译记忆提供了帮助,提高了翻译的效率,缩短了译文产生的时间,但是本地化却对译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电子技术能力即对计算机、网站和软件的驾驭能力,专业知识要求更高,翻译实践能力更强,对于翻译与文化的关系处理能力,甚至还有项目管理、预算的职业能力[12]。为了使我们培养的翻译人才能够适应本地化翻译的需求,我们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借鉴外国开设本地化课程学校的先进经验,丰富我们的翻译教学体系。科技化在培养翻译人才过程中,要适应并有效地利用科技手段与工具,丰富翻译研究的视角与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机器翻译(MT)和翻译记忆(TM)等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的开发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此外,翻译语料库也在建立、丰富和完善,笔者于2009年在曼彻斯特大学访学期间,对其翻译研究中心的语料库进行了考察和研究,发现语料库为翻译教学提供大量的对译材料,使得翻译评价和成果更直观、更科学和多样,当然也必然对翻译人才的培养提出新的要求[13]。针对这样的发展趋势,在培养翻译人才时,应该有针对性地、有目的性地增加科技层面的培养和教学,可以整合教学资源,综合学科优势,借助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和传媒学的相关知识,让翻译人才的培养有更高的科技含量。运用现代科技进行翻译教学,所要解决和面临的问题很多。首先,就要解决教学所需的资金、设备以及教学环境等问题。缺乏必需的设备即硬件准备,机器翻译教学根本无从谈起。此外,许多翻译软件的高昂价格也无法使机器翻译在翻译教学与培训中被广泛运用。设备和软件需要不断地升级和维护,记忆库需要不断更新,语料库的制作、更新和维护也需要技术和资金的支持。师资力量不足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制约因素,开展科技化的翻译教学,教师本身必须熟练掌握计算机翻译的原理、操作过程、行业要求。科技的迅猛发展也使得教师必须紧跟翻译科技发展的浪潮,熟悉高新翻译技术和翻译工具的使用与保养,掌握国际上有关发展与研究的最新动态,这对翻译教学工作者来说,必须具备深厚的技术功底和开阔的学术视野[14]。

全面整合的翻译人才培养模式

在翻译教学体系中,多元化涉及的是翻译教学的微观问题,如教材的选择、教学内容方法和测试方面的问题;翻译人才培养的职业化,要求翻译人才培养从象牙塔走进翻译市场,让学位培养和实践工作相结合;本地化和科技化,要求我们翻译教学者,紧跟时代潮流和最新发展趋势,把最新的科技和专业门类与翻译相结合。翻译人才培养力求多元化、职业化、规范化、本地化和科技化,整合多种教学模式,从微观到宏观,从局部到整体,从内部翻译课堂到外部翻译环境,让多种方式之间取长补短,走出经验式的师徒相授的陈旧的教学模式,走进全球化、国际化的大舞台。总而言之,翻译学科在明确了学科地位之后,在摆脱了教学翻译的尴尬和无奈后,正逐步地完善其教学体系,在多元化的微观教学层面上,研究并改进教学材料、教学方法和内容;在宏观上应紧密与市场结合进行职业化技能培训,使之与学历培训良好结合;在翻译的领域中更注重本地化人才的培养,关注人才的全面能力提高;在高科技的信息时代的今天,还要紧密地联合最先进的前沿的语料库和机器翻译。如上所述,翻译的跨学科特点,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优势,学术与市场联系的益处,使得教学体系中的任意一种培养模式无法独立地完成这一任务,必须要整合各个模式的优点,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使我们培养的翻译人才更有专业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作者:孙跃鹏 葛向宇 张新勇 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上一篇:校内文史专业高素质人才培训诌议 下一篇:乡村人才体系建设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