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测量技术论文

时间:2022-10-28 05:37:53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测量技术论文

1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立

目前行业、企业生产、管理均朝标准化方向发展,其对人才职业能力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职业资格证书是行业准入制度要求应聘者必须具备的,职业资格证书是应聘者职业素质和能力水平的表现。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两大就业面—测绘和工程建设企业也要求从业人员具备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为保证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既达到就业岗位的职业需求,又具备职业可持续发展潜力,我们建立了“两条主线、项目融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重点突出高职教育以技能培养为导向的教学目标,实践教学课时数不低于教学总课时的50%,顶岗实习时间不少于实践教学的80%。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以学生职业技能提高为核心,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加强和实验实训平台及相应管理制度的建设[2]。

2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内涵

2.1两条主线

两条主线是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学生的两大就业面,即测绘与国土资源企业和工程建设行业,分别对应学生的地形图测绘和工程施工测量的专业技能,根据专业技能的相对独立性,将理论和实践教学划分两个阶段理论教学,两阶段顶岗实训[3]。测绘与国土资源行业主要从事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土地调查、地籍与房产测量等领域;工程建设行业主要包括工程勘测设计、施工和竣工运营阶段的测量需求。两大就业面决定了毕业生应具有地形图测绘和工程施工测设的两大主要专业技能。两阶段顶岗分别在教学周期中第三学期和第六学期安排。在“两条主线、项目融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第一阶段为第一、二学期。此阶段主要是以地形图测绘为主线,进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基础理论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突出测量仪器的使用和测绘技能的培养。采用学校为主体,企业辅助,将地形图测绘分解成若干单项任务,聘请企业技术能手专项辅导,学校教师讲解分析二者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强化学生地形图测绘的实践锻炼和专业思想的建立。该阶段学生实践技能训练采用将测绘生产项目引入校园的“仿真”实训和课间实习。第二阶段为第三学期。此阶段是地形图测绘顶岗实训[4]。顶岗实习最主要的特点是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以测绘企业实际生产项目或学院勘测设计企业承揽项目为载体,通过行业专家、企业骨干、技术能手的现场指导,学校专业教师现场管理参与,学生深入生产项目一线承担实际工作任务,使学生积累地形图测绘等实际工作岗位的生产经验,提高专业技能,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第三阶段为第四、五学期。此阶段以工程施工测量为主线,进行道路桥梁、铁道、水利和工民建等专业领域的测量理论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突出工程建设勘测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各阶段测量技能的培养。第四阶段为第六学期。此阶段是工程施工测量顶岗实训。该阶段以交通、铁路、水利等工程建设单位承揽项目为载体。通过学生参与工程施工建设项目不同生产阶段的实际测量工作,积累专业测量工作生产经验,强化专业技能,加强对测量生产项目的管理运作能力[5]。

2.2项目融合

项目融合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的安排,实训项目的选择和顶岗实训的要求。理论和实践教学项目化、任务化——根据不同测绘项目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要求,建立项目课程,根据“项目咨询、决策、计划、实施、检查与评价”等实施过程进行教学。学校与企业共同合作,将项目实施过程分解成若干具体实际生产任务进行实践教学,专任教师负责现场指导,企业兼职教师负责质量检查,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学生自主完成学习。实训项目生产化、标准化——专业核心课程实训项目的设置,按照企业生产工作流程、技术标准要求进行。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训项目,组织学生参与企业生产,承担完成某项生产任务。实训项目中技能训练严格依据职业资格证书等级要求和行业规范要求,即工程测量员职业所需职业技能和工程建设各个阶段测量规范为训练标准,培训学生技能。顶岗实习岗位化、责任化——学生以技术员的角色参加企业工程建设中的测量工作或校企合作的生产项目。以“测量工作岗位职责”为要求,通过顶岗实训,熟悉工作内容和流程,认识企业现代化管理制度和模式,满足用人单位“岗位”要求,实现与企业“零距离”的对接。学生在测量工作中承担相应的责任与义务,生产产品应达到企业、行业的质量要求。

3结束语

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是为了培养面向工程生产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合适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既能体现行业发展和需求,并满足测绘行业的专业特点和技术发展趋势,培养既具备扎实的现代工程测量技术,又熟悉工程生产一线专业技能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作者:纪凯 单位: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工程建筑测量技术论文 下一篇:现代酒店装饰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