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在种猪生产性能测定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28 04:23:58

B超在种猪生产性能测定中的应用

摘要:种猪生产性能测定是育种工作中最基本的工作,是其他一切育种工作的基础,也是后备猪选留的重要参考指标。以Aloka-SSD-500兽用B 超仪为例,介绍了猪活体背膘厚及眼肌面积的B超测定技术,以期为种猪选育及性能测定提供依据。

关键词:B超测定技术;背膘厚;眼肌面积;眼肌深度

中图分类号:S828.9+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3)12-0046-03

随着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的实施,国内各大型种猪场更加重视对生产性能测定。测定工作是育种工作实践中的基础,准确测定对于改良种猪群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严格按照科学、系统、规范化操作规程去实施。

猪瘦肉产量与背膘厚性状存在负相关,由于背膘厚性状易于活体度量并且具有较高的遗传力(h2=0.5),因此背膘厚性状成为瘦肉率改良的一个间接性状被用于瘦肉猪的遗传改良中。除此之外,眼肌深度和眼肌面积同样与瘦肉率密切相关,也是种猪性能测定中的两项重要指标,其精确测定对于评估瘦肉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B超测定技术的发展,猪背膘厚活体测定越来越精确,其测定结果作为猪胴体性状及肉质性状遗传改良的依据。采用Aloka-SSD-500 兽用B型超身波扫描仪,利用其直观的B超影像图对猪的背膘厚、眼肌面积等性状活体进行测定,以期为种猪选育及性能测定提供参考。

1 测定仪器使用前的准备

1.1 测定仪器

Aloka-SSD-500 B型超声波扫描仪具有背膘厚、眼肌面积、眼肌深度和肌内脂肪测定功能,能进行线性扫描并能显示带有ID的高清晰影像图,方便保存与数据处理。B型超声波扫描仪是利用多个晶体探头经压电效应发射出高频超声波透过耦合剂与机体组织表面,传递到被测组织的底面,由于不同组织结构的差异,进入组织的超声波因吸收率不同而产生各自不同的回波,回波又能被探头接收变成高频电信号后传送给主机,并经相关软件的放大处理作用于荧光屏上,显示出被探测部位各组织切面的二维影像图。

1.2 使用前的准备

检查仪器探头连接部分有没有刮痕或裂缝,探头是否干净,根据自己要求可进行清洗。打开设备电源开关,检查B型图像是否出现,并查看显示在屏幕的日期和时间是否正确。如果日期和时间显示错误,可能是内部电池组消耗完或设备损坏,应及时充电或修理。

1.3 参数设置

Aloka-SSD-500 型B型超声波扫描仪在测定猪背膘厚和眼肌面积时采用14 cm探头,探头的传输频率为3.5 MHz,图像增益显示范围为G90,近增益为N25,远增益为F2.1,放大倍数为1.5或2.0倍。

2 测定位置及图像采集的方法

2.1 测定部位

按照《NY/T822-2004种猪生产性能测定技术规程》的规定,活体背膘厚测定个体重应为(100±5)kg;测定时,使用保定笼将待测个体站立,并保持背腰平直。猪背膘厚测定位置为第10~11肋骨(即倒数第3~4肋骨)之间间距背中线5 cm处(图1 A点),可扫描猪的左侧或右侧,但是同组的所有猪都要在同一侧进行扫描。猪眼肌面积测定部位与背膘测定部位相同。相关研究表明猪眼肌面积胴体实测值与瘦肉率的相关系数,在第10肋骨处为0.687强于最后肋骨处0.631;背膘厚测定值与瘦肉率的相关系数,在第10肋骨处为-0.633强于腰荐部-0.505,故第10~11肋骨之间间距背中线5 cm处背膘厚和眼肌面积能更准确的评估瘦肉率,作为B超活体测定位点是有其科学依据的。

2.2 图像采集方法

将被测猪赶进笼称内,保持站立且背腰平直找到最后一根肋骨(图1 B点),确定测定部位测定部位剪毛(尽量剪干净,必要时用温水擦洗)探头平面和猪背测定部位涂上耦合剂(或菜油)将探头置于测定部位上,使探头与猪背紧密接触,并保持探头与背中线平行观察并调节屏幕影像,获得理想影像时冻结图像(每头猪至少各保存3张效果较好的背膘图像和眼肌面积图像)将ID并存储到电脑中,为下一步分析作基础。

2.3 图像采集时注意事项

为保证图像的质量,在图像采集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事项:①整个测定区域需要清洗,不能有污垢或其他垃圾,如果猪被毛很厚,适当将毛刮去,以便超声波信号可以在没有过多反射或吸收的情况下传输;②探头:严禁碰撞、摔伤、撞击,使用前后要用湿的软布或吸水纸清洁探头的测定区,不能用含有腐蚀性化学试剂或有刺激的物品清洁,也不能在硬性物体上摩擦;③保定:测定时猪应站立保定,并保持背腰相对平直,测定部位必须正确;④操作:测定时探头与被测部位应紧密,但不要重压,探头直线平面与猪背正中线纵轴面垂直,不可斜切。

3 影像图的分析

将采集得到的图像保存于电脑中,并通过与Aloka-SSD-500 B超声波扫描仪配套的BioSoft Toolbox■ for Swine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该软件具有分析背膘厚、眼肌深度、眼肌面积及肌内脂肪等功能,操作简便,并且准确度极高。

3.1 背膘厚度测定

在超声影图像中可见3~4条明显的回声条带,第1条为皮层与脂肪层界面的超声反射,第2条为脂肪间筋膜反射(即两层脂肪层间筋膜);第3条为眼肌肌膜反射。首先确定第10肋骨和第11肋骨(倒数第3~4肋骨),这可以从图像右上角箭头作出判断,箭头指向猪头部位置。选取BioSoft Toolbox■ for Swine软件中fat depth工具,即可依皮层下侧为起点,垂直向下至眼肌肌膜画线(图2),软件会自动计算出数据即为该猪背膘厚的测量值。

3.2 眼肌深度测定

选取BioSoft Toolbox■ for Swine软件中loin depth工具,以脂肪与肌肉界线为起点,垂直向下直至两肋骨间肌肉最深处即为眼肌深度(图2)。在用软件分析眼肌深度时,建议先找到两肋骨间最深处,以其为起点向上画到脂肪与肌肉界线处,比从上往下画更能精确测定眼肌深度。

3.3 眼肌面积测定

以第10~11肋骨处眼肌为测定位置,在超声波影像中由于眼肌肌膜的强反射产生清晰可见的近似椭圆型眼肌轮廓。测量时先打量椭圆型轮廓边缘,选取软件area工具沿着椭圆轮廓临摹直至全部画出(图3),软件即可自动算出眼肌面积的大小。

3.4 图像分析时注意事项

为确保B超测定活体猪背膘厚和眼肌面积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测定人员需长时间不厌其烦地以活体与屠体对比反复练习,以达到熟练准确的效果,对于两位测定人员测定结果的相关亦要求达到95%以上,以便轮流进行测定时不致因认为的差异而造成测量成绩太大的误差。对同一个体同一位置的背膘厚、眼肌面积要求最少分析3组数据,且3次分析结果的变异系数不能超过5%,否则该组数据差异过大视为无效。

4 图像采集过程中的常见问题总结

图像在采集过程中常会出现低劣现象,主要有以下表现:①图像模糊不清,原因是由于冻结图像时猪乱动或是技术人员移动了传感器。②传感器和皮肤的接触情况不佳,这可能是因为冻结图像时猪有移动,也可能是因为没有涂上足够的耦合剂或菜油。③图像有暗区,这是由于技术人员对传感器压力前后不均匀所致;④有明亮的回波,或出现周期性重复线条的电干扰,这些回波是由脂肪层间的强烈界面反射引起的,可通过略微倾斜皮肤表面的传感器使回波减至最少。

上一篇:襄阳大耳黑猪呼吸道综合征的发病原因及防控措... 下一篇:延长肉种鸡产蛋高峰期的综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