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中课堂教学设计与备课的关系

时间:2022-10-28 03:54:53

小学体育教学中课堂教学设计与备课的关系

摘 要:对于体育课堂教学设计与备课之间的关系的认识,即备课与课堂教学设计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关键词:体育教学 课题教学设计 备课

下面重点分析这种差异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

1、教学设计与备课的概念表述上存在差异

尽管目前对于教学设计概念的理解多种多样,但大多数学者比较认可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的规划过程,它是在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指导下运用系统方法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具体的设计与计划。而备课是指教师在讲课前准备讲课内容,也就是教师对教学活动进行预先计划和准备的过程。由于二者的理论基础与层次存在区别,因此,可以清晰地看出二者的概念表述是不同的,教学设计强调系统性规划,而备课强调的是准备的过程。

2、教学设计与备课的性质不同

在教学论发展历史过程中存在两种取向,在科学心理学产生之前的教学论一般是带有明显的哲学经验取向的,如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一生提出了诸多宝贵的教育观点,其中有很多观点至今依然适用;再比如古希腊的许多教育家也曾提出了诸多教育观点,奠定了西方教学论基础。但这些观点都是源于他们的哲学思考及经验,即使教学理论正确但无法进行科学解释,好比中药可以治好病,但有时候是无法得到科学解释的。随着近代科学心理学的诞生,人们逐渐开始构建以科学心理学为基础的教学论,力图对学习行为进行实证性的解释,这是以科学心理学为基础的教学理论。由于教学设计是建立在学习理论基础上的科学,是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故它是带有方法论性质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具备明显的实证性取向。因此,二者在性质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教学设计固有的理论基础性质决定了它作为一门应用学科的基础,较经验型的备课更加科学,因此,教学设计在理论层次方面高于备课。

3、教学设计实现了备课由经验型向科学型的转变

教学设计的工作对象是由教学目标、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等构成的教学系统,工作内容是对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给出符合教学目标的安排。在传统的备课工作中,也要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所以在工作对象与功能方面,传统的备课与教学设计没有什么本质区别,任何教学都需要考虑这些因素。但由于教学设计是以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依据来分析和解决这些教学问题的,所以与我国传统的仅凭经验的备课又有明显的不同。我们不能否认经验的作用,毕竟很多富有才华的教师能够凭着自己的经验设计出精彩的体育课,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是靠得住的,而且即使这些经验是正确的,也难以大范围地普及他们体育教学设计的成功经验,并不是所有教师都能掌握这些经验。

教学设计的研究方法是将学习心理学的基础理论,系统地应用于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教学技术。作为一种应用技术,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可操作的桥梁。这表现为教学设计对教学问题的表征和分析,都建立在反映学生是如何学习的科学规律之上,而且对教学系统的设计安排都将以相应的教学理论为依据。在这些基础理论的支持下,教学设计的每一项分析或决策的“输出”均是下一步分析决策的“输入”,彼此之间形成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整体,最终实现以发展学生的能力素质为总目与总目标的优化的系统功能。

教学活动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教学设计明确地提出自己是一项科学技术性质的学科,目的恰恰是保证教学活动能够科学合理地进行,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备课中好的经验正是艺术性的体现,但这种艺术性必须要建立在科学性的基础之上。因此,教学设计作为一项技术,并不一定能解决一堂课的艺术性问题,但一堂好课却必须要建立在科学的教学设计基础之上。关于此问题,有学者认为:“似乎教学的技术性和艺术性是对立的,但事实上两者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保持和谐统一。这种和谐统一主要表现为宏观上更多地表现其技术性,微观上则突出其艺术性。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教学是可以被设计的,但这种设计必须为教师在教学中发挥主观能动性预留足够的空间。因此,教学设计应该是一门具有方法

在以体育教学大纲作为教师备课的指导文件的时代,备课所包含的很多内容是大纲规定好的,如教学内容等因素,教师不需要也没有权利自行设计教学内容。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出现,打破了长久以我国体育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平衡,使理论与实践之间产生了断层,虽然这种变化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使教师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主发挥空间,但现实中却产生了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教师们不知道如何选择教学内容;不知道如何上好一节体育课;也不知道什么样的课算好课。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没有掌握选择教学内容的方法,同时进行一堂课的教学设计时没有理论依据。。

正如王章明先生所说:“在‘大纲’的语境中,备课的重点是如何传授《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思考的焦点落在运动技能的教法探索上;而在‘新课标’的语境下,教学设计者,除了要对五大学习目标进行细化,还要自主选择具体的教材内容,这种内容选择上的弹性与空间,往往给设计者(体育教师)的教学设计带来一定的难度。这种难度具体表现为:(1)受课程观多元化的交互影响,如兴趣、终身体育能力、健康、主体性、创新等,设计者对教材内容的价值判断,失去相互认同的参照物;(2)丰富的教学资源与具体细化的学习水平要求之间,不存在着线性的一一对应关系,使设计者心中无底;(3)一般教学设计理论的分析框架,能否作为术科教学的思考路径,本身需要检验。”可见,已经有体育理论研究的学者开始注意到这一变化,这里需要补充的是,新《课标》与大纲之间不仅仅是内容结构上的区别,更重要的是理念的区别,集中体现在体育课程目标体系中,而这种理念的变化同样需要通过微观教学设计(体育课堂教学设计)来实现。

综上所述,本人认为,教学设计与备课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继承、改善与发展的关系,教学设计能够确保体育课堂教学更加科学合理化,是备课的发展完善或超越。二者在功能、步骤与方法等诸多方面是相同的,但也存在细微的区别,它们之间的差别如表5所示,在两者概念、性质、产生的效果、核心理论基础以及对系统理论的重视程度方面存在区别。有必要说明的是,当前个别学者对于二者的差异认识不够准确,如王章明先生注意到了教学设计与备课的区别,他讲到:“现代教学设计与传统的备课,其主要的区别在于:前者以学习的需要为中心,以学生的能力生成为标志;后者以教学的需要为中心,过于强调按学科的逻辑顺序组织教材,以课堂为中心进行分科教学,以传授书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基本任务。”

上一篇:班级管理中培养中职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分析 下一篇:跳远步点、测定、助跑、踏跳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