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四大思路,探寻新课改地理备考良策

时间:2022-10-28 03:54:04

重视四大思路,探寻新课改地理备考良策

作者简介:

田佩淮,北京市中学特级教师,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地理组组长,国家级骨干教师、中国地理学会会员,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研究会会员。

一、用本质知识建构模板,对地理的理解要精细化

对考生来说,不能够学教材,而是用教材去学。教材是教材编写者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可以视为对课程标准较高水平的解读,同时教材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抓手”。所以,高三复习不能够脱离教材,而要把握教材体现的知识体系。尽管目前考试以能力立意,但是“能力之花不会绽放在知识贫瘠的土壤上”,知识是能力的源头。

怎样宏观把握教材体系?方法有很多,我比较偏好“章节目录法”“作文法”。

“章节目录法”主要是对教材的利用,考生需要熟悉中学学过的教材章节目录,熟悉每一册书有多少章,名称是什么?该章有多少节,每一节名称是什么?每一节讲了几个问题,是从几方面阐释的?在此基础上,把握各章之间、各节之间有什么联系,分析他们在整体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如何。完成这项要求对高三学生的复习来说非常重要,这样才会让自己站在较高的高度宏观俯视中学地理知识体系,在复习每一部分时清晰知道复习的内容在中学地理中的作用,以及与其它知识的联系等。

第二种方法是“作文法”,主要围绕考试说明来做。当考试说明公布后,可以把考试说明公布的考试内容当作作文命题,把每一个内容都尝试当成说明文或者论说文来写出写作提纲。如,“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说出锋面特点要写出描述要点:锋面形状(倾斜、狭窄的面),冷暖气团位置(冷气团在锋面下,暖气团在锋面上);锋面两侧大气物理状况(两侧的千湿冷热差异大);天气状况(锋面上云层增厚,降水天气)。

近年来,高考的考查向着精细化方向发展,因此,考生对高频考点的理解要做到精细化。有的同学觉得这个问题不好理解,到底什么样的地理问题需要精细化呢?我给出的建议是追问一个为什么,若是能够问出为什么的,则可以视为精细化的问题。如例题:

1.(北京市海淀区2010年二模题)荷兰70%的花卉生产采用温室栽培,花卉生产中的温度、湿度、光照、施肥、喷药等都实现了电脑自动控制。大部分生产企业应用了无土栽培技术、分子育种技术、克隆技术等。

问题:依据资料,概括农业技术在荷兰现代化农业生产中发挥的主要作用。(8分)

2.(北京市海淀区2010年二模题)近年来,苏州新兴高技术产业如光电产业、新医药产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等快速兴起,苏州软件园被科技部评为“中国软件欧美出口工程”软件产业基地。

现代化的交通是高新技术园区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区位条件。苏州工业园区通过沪宁高速公路,到上海行车时间不到1小时,距离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约1.5小时的汽车行程。

问题:结合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分析高新技术产业通常布局在接近机场和高速公路附近的原因。(8分)

[解析]考生在复习时,知道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中有“科学技术”,但是科学技术是如何影响农业生产的哪些方面,有些考生却不清楚,因此不能够回答全面。这里就牵涉到精细化地理解问题,如果考生知道科学技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冷藏保鲜技术发展有利于扩大农产品市场;农业技术可以改造不利的自然条件(如水源、地形、热量);改良品种(如抗旱、抗寒、抗病虫害的、耐酸的、耐碱的);有利于地带性农业发展,扩大生产规模:改变生产模式:如工厂化生产、套种间种、无土栽培等。了解这些,结合试题给出的信息,考生很容易答出:改善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2分)改变农业生产方式;(2分)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2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2分)

第2小题,如果考查考生,高新技术产业的区位因素,考生会回答得很好,可是如试题2的问题,考生感觉一头雾水,因为平时学习,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里也涉及精细化问题。其实接近高速公路和航空港的原因主要由它的产品性质特点以及市场决定的。答案为:产品体积小、重量轻、附加值高、适宜航空运输和(高速)公路运输;(4分)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产品需要快速占领市场;产品依赖国际市场,需要快捷的交通运输方式。(4分)

比如,发达国家城市化有三个特点:起步早,水平高;速度慢;出现逆城市化。这三个特点哪些需要进一步理解,进一步精细化呢?需要提出的问题当然是为什么速度慢呢?逆城市化为什么会出现呢?也就是说,可以追问“为什么”的知识点,都是可以做到精细化理解的。

二、提升获取解读信息能力

在信息化时代,一个人对信息的敏感度和解读的正确性往往决定他成功与否。从培养人才出发,高考试题非常注重考生对试题给出的信息进行发现、筛选、解读和正确运用的能力。试题在新情境中隐藏着大量的解题信息,要求考生去发现、去运用。因此,考生必须提升自己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首先明白信息一般是哪些信息,比如时间信息、事物特征信息、位置信息、新知识信息(试题给出一个新知识,要求考生学会这个新知识,以新知识为已知条件解答试题)、问题信息(考查什么?)等。

(2012安徽卷)图11为我省平原地区某中学的操场和行道树示意图(晴天8:00前后,东操场大部分被行道树的树荫覆盖)。完成1~2题。

1.为充分利用树荫遮阳,6月某日16:00~16:45该校桌班同学上体育课的最佳场地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下列日期中,阳光照射行道树产生的阴影在地面转动角度最大的是

A.5月1日 B.6月1日 C.7月1日 D.8月1日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的主干知识是地球运动知识中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图中给出了指向标,题干中告诉时间信息“晴天8:00前后,东操场大部分被行道树的树荫覆盖”,等于给出一个示例,树比较高,当太阳高度角较小时,影子较长。第一小题给出的时间是“6月某日16:00-16:45”,命题者要考查的是考生对日出日落方向的把握,当太阳直射在北半球时,太阳东北升,西北落,在12点到18点之间,太阳在天空的位置是西南方向,树的影子指向东北。结合图中行道树的位置,不难看出,①处大部分区域可为树影遮挡,是体育课的最佳场地,答案为A。

上一篇:培养农村小学生学习科学兴趣的研究 下一篇:浅谈提高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效果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