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下的化学课堂教学策略

时间:2022-10-28 03:49:28

新课程改革下的化学课堂教学策略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今天,课堂教学效率至关重要。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同时也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最主要途径。长期以来,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不高,使得课堂教学总是显得活力不足。如何让化学课堂精彩纷呈是化学教师必须迈过去的坎。笔者结合新课程改革的心得,谈谈一些看法。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兴趣;效率;策略

一、注重课堂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成功的开始。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想方设法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要把学生的心思留住,教师还得花一番心思,要根据教学内容来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引入这个学习情境当中来,让学生身临其境,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化学课堂导入的效果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率。有效的导入,能“一石激起千层浪”,紧紧地扣住学生的心弦。教师创设的情境一定要具体,而且生动,并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但不要超出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要让学生积极思考,充满期待,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动手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初中化学实验中各种生动鲜明的实验现象,运用得当,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促使学生把实验现象与理论知识相联系。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教学特别强调化学以实验为主。化学实验既是重要学习内容,又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学生化学素养和综合素养的途径和方法。当面对直观鲜活的实验现象,学生的脑海里必然会产生“这是怎么回事,这实验现象是否符合预测”的疑问,从而激发学生对实验操作过程、现象、结论和误差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我们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尽可能结合实验的教学,尽量把演示实验改成分组实验,从而为学生提供动手实验的机会。同时利用趣味实验、探究实验等设置实验问题,使学生理解和感受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三、精心研究教材,优化教学过程

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往往以“填鸭式”进行知识灌输,教师选择的教学方法也忽略了学生的感受,所教内容多,节奏又快。长此以往,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抵触心理,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新课程改革就是要扭转这种局面,教师就要精心研究教材,优化教学过程,让各个环节充满趣味性、艺术性和科学性,要善于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渲染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例如,在探究燃烧的条件时,我先让学生回忆学过的燃烧现象,自己归纳出燃烧有哪些特点,根据特点学生总结出燃烧的概念。接下来让学生根据概念提出燃烧需要哪些条件,并进行探究。学生开始讨论,设计实验。如将石子和面巾纸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发现石子不能燃烧,面巾纸可以燃烧,得出燃烧需要可燃物。接着在酒精灯上分别加热木条和煤块,发现木条能立即燃烧,煤块不能,得出燃烧必须达到一定的温度。最后将烧杯罩住燃着的蜡烛,用灯帽盖住点燃的酒精灯,发现两者都熄灭,得出燃烧需要氧气。通过把本来要讲解的内容设置成有梯度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教师再适时予以点拨,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之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加强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丰富课外活动

生活中处处涉及化学。生活化教学使学生明确化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探索获取新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如联系生活利用废弃材料作为实验器材。弄清生活中放置久了的食物味道为什么变酸或发霉;还可以鼓励学生平时结合教学内容,开展课外活动。如在学习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后,小组讨论并设计“喷气船”。通过展示家庭小实验“成果”,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今天,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知识的乐趣,从内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参考文献:

[1]陈彦民.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导入技法浅谈[J].教育教学论坛,2011, (32).

[2]张德权.新课改下化学课堂教学策略[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14, (2).

上一篇:能吃下去的“情书” 下一篇:从汉字特点浅谈外汉字教学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