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项目驱动法”的应用

时间:2022-10-28 03:18:55

论“项目驱动法”的应用

摘要:项目驱动法的应用,教育性、科学性、实用性、开放性;教学活动的组织,实践场所和设备,小组活动与协助。

关键词:项目驱动 实例 教学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2-0226-01

1 引言

项目驱动法,是指所有教学内容以典型项目为核心,通过将项目分解成不同的阶段、不同的模块和不同的章节中,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学到了理论的知识,而且掌握了项目各方面的知识和技巧,积累了大量的项目经验。

项目驱动教学法的教学理论是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学习的动力来自生存环境的压力--待解决的问题。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四大要素是:情境、协助、会话和意义建构。以建构主义的观点,教学关注的重点在于使学习者达到的程度,教师的职责在于使学习者置身于探索知识之中,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情境——在真实世界中需应用知识解决的问题;然后使学生在此情境之下,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的讨论来解决问题,这称为协助和会话。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即实现了意义建构。

2 项目驱动法的应用

为了充分体现中职教育的特点,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使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中,就必然要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在采用“项目驱动”法的时候一定要给学生创造真实,良好的情境。因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所以,要让学生自觉自主地学习,首先要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进入学习的境界。另外,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来看,学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因此,在上课的导入时,创设一个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具有吸引力的情境,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学习的兴趣是相当重要的。此外还要在驱动的过程中不断的给学生刺激。二是在采用“项目驱动”法的时候要设计好任务。

我认为项目的设计要具备以下四点:

2.1 教育性,项目的教育性体现在任务的实施与完成过程中,传授或渗透给学生的思想教育、信息素养教育等内容,做到寓德于教。

2.2 科学性,项目的设计不仅要考虑信息技术学科内容的知识结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学习特点,由浅入深、合理安排。

2.3 实用性,项目的实用性指学生能利用所学的知识,完成计算机的一些简单任务(如电脑绘画、文字处理、电子报刊等)。

2.4 开放性,设计项目时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使学生有发挥创造能力的机会。

在具体的教学操作过程中,则表现为:

2.4.1 精心设计教学实例,实现项目递进驱动。在课堂上,改变满堂灌的做法,将学生的眼手脑全部调动起来。精心设计实际应用的实例,给学生一个比较实际的切入点,通过老师的演示使学生感觉能够入手,然后再通过将此实例不断修改、扩充,引导学生参与到程序的编制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再将学生所作的程序展示,让学生来评判优劣,吸收优点,修改错误,引导学生进行优化。在这样的实例教学中,因为有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扩展问题、再解决问题、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评价、优化设计等几个环节,实际上是一个螺旋式滚动向前的过程,在这个螺旋式不断向前的过程中,能够非常自然地调动学生的参与,而且通过问题的不断扩展,通过一个问题的多种解决方法,有效开阔学生的思维,使得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地成为“主体”,教师扮演“主导”角色。由于教师现场编程,使同学们能够参与到程序调试的过程中,跟老师共同解决问题。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效果显著,课堂活跃,学生的参与程度很高。

2.4.2 通过项目驱动,实现两个层面拓展。讲授新内容时,课堂的设计尤为重要,课堂实例要能够体现课程的核心内容,还要有很强的扩展空间。要求通过这一个程序的层层推进,引入课程内容,通常这种方式也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就是说一堂课中的实例可以作横向和纵向两个层面的扩展。横向的扩展将课程中学过的内容联系起来,同时是一个复习过程。纵向的扩展目的在于一步步引申和引入新的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引导学生参与到一个实例中,完成一个实例。而对每一个实例的每一步扩充,教师都给出确切的基本要求,引导学生主动独立完成。由于每一个新内容都是从一个能够入手完成的例子过渡而来,结果会使得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课程中的新内容,而且往往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完成关于新知识的扩充。在完成一系列实际操作之后,再引导学生回答该次课程中的理论或技能知识点的问题,这些问题均尽可能细化,待学生查书或讨论作答后,老师再进行总结重点、难点、新内容等。

2.4.3 加强巡回指导。由于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了,所以课堂巡视就从一般的检查学生是否操作还是在分心,转变为重在发现学习中普遍性问题和同学中的新思路、新方法,实时地解决普遍性问题,或者请有独特思路的同学演示自己的方法或程序,对比各种方法的优缺点,鼓励大家再提出新方法,这会进一步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与参与程度。

如此一来,自然而然地实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角色转换。

3 教学活动的组织

以我所带的药品定量检定枝术实训课为为例,有关教学活动的组织我认为要注意两点:

3.1 提供尽可能多的实践场所和设备。项目的自主探索必须在相对开放的场所才能进行。我计划,实验课时,在实训室实验桌摆放常用仪器和试剂,由每实验小组长负责管理;课外时开放实验室(自习课),由实验老师协助指导,把一些在有限时间内完成不了的或有探索性的实验项目放在这里进行。同时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上网查找实验相关资料、进行信息处理。这样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兴趣去完成实验项目。

3.2 小组协作。合作是现代社会谋求共同发展的基础,让学生以实验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项目探究,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而且对一些发散性实验项目,通过组内讨论交流,可以提高实验项目探究的效率。按5人一组把全班分成10-12个小组,并指派小组长。任务布置后,由组长进行合理分工,然后各自按要求进行。另外设计“实验项目完成监控表”,要求各小组把每人完成项目过程记录在“项目完成监控表”中。这样既促进了小组协作,又为每人实验过程评估提供了依据。

当然,对于一些学生都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最好准备设计一些针对个体的实验项目让每位学生独立去完成(如实验方案设计、实验结果分析评价等)。在这样不同实验项目探究过程中,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操作技能得到了培养。

参考文献

[1] 章剑林,江锦祥.高职产学研结合的探索与实践[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37-40

[2] 史训铭.关于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技术性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10):24-25

[3] 何克抗.《创新思维论》.[M]

上一篇:简介麻醉机挥发罐的工作原理及分类 下一篇:多媒体在中专护理专业病理教学中的应用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