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古民居的魅力

时间:2022-10-28 03:08:53

读过许多描写西递宏村的散文,在作家的笔下,留给我的是美丽的梦境和神话般的画面。

带着长久以来渴望对古徽州民居一睹为快的向往,2007年9月17日,我来到这里。

皖南古民居是以徽商资本为经济基础,以宗法观念为社会基础,在徽文化熏陶下造就的具有典型地方文化特色的民居村落。

西递与宏村位于安徽的黟县,两村相距18公里,这两处是保存最为完好的徽派古村落,它每天吸引着众多的国内外游客从千万里外而至,一赏这世界文化遗产的风姿。

清代词人这样写宏村西递:“南湖一水浸玻璃,十里钟声柳外堤。绝妙楼台西递起,月光梅影画东溪。”无论是宏村还是西递,其美妙景色都是举世无双的。

宏村被称为“牛形村”,以高昂的雷岗山为牛头,苍郁的古树是牛角,南湖则是牛胃牛肚,九曲十八弯的水圳为牛肠。古人赞咏这十八弯的水圳“清流如带漾涟漪,家家门前有清泉”。整个宏村牛肠水处处畅通,流过家家户户。这里的碧水养育了一代代灵气秀美的姑娘小伙,浇灌了翠绿的秧田果苗,造就了这里几百年来的富庶。

走进宏村,清澈的南湖和月沼水倒映着高墙深院,很多美术学院的学生在水边支着画架,投入地描绘着,每一张画布上墨彩勾勒出的都是沧桑古老的美。我踩着青石板铺就的小路,顺着牛肠水的流向穿过一个个巷弄,那黛瓦粉墙老旧的祠堂,久远的豪宅,屋顶院落中的木雕砖雕石雕都呈现出玲珑剔透的精致,一切的一切深深地吸引着我,美得甚至让人有点眩晕了。

西递是徽商的发源地,这里是以宗族血缘为纽带胡姓聚居的古村落,刚一进村就看到“胡文光牌坊”,阳光下倒映在湖水中,它的风姿展示着几百年来昔日西递的荣耀。

村里有横路、正街、后边溪三条主巷,90多条小巷纵横交错。一幢幢庄严典雅,粉墙青瓦高低错落的古民居鳞次栉比,高高的马头墙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潇洒地展示着皖南古村落独特建筑的艺术风韵之美。

从古到今,中国人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有了钱就要盖房子。而明清时候在民宅上有等级性规定,再有钱也无法逾越一定的等级。所以只有在有限的空间里把房子装点得更精美精致,这就使徽州的民宅如艺术博物馆一样。

观赏宏村西递民居中的对联也颇给人深思。如“善为至宝一生用,心作良田百世耕”,“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儿孙自有儿孙福,莫替儿孙作马牛”等等。很多楹联、对联、字画、三雕艺术反映出古徽州文化的深刻。

无论宏村还是西递,特色的徽派民居中高耸的马头山墙,天井的屋顶,小小的窗户,高墙深院,都记录着数不清的故事。在明清时候“徽人不蹲家,经营走四方”,男人外出经商,女人则寂寞重门深院锁。尽管聚少离多,但也不情感走私,造就了千百万的贞节牌坊。这些精美的建筑,在古老的徽州是男人们的炫耀,也是女人们的苍凉。

300多年后的今天,这里寂寞静谧消失了,但这里所有的街坊巷弄、建筑雕刻都见证着古老的文明,古老的徽派文化。

当匆匆的徽州之行结束,离开西递宏村之时,我不禁想到,即使以后再也无缘走入皖南,这经历了的扣人心弦的宏村西递之美也会永远地珍藏在记忆深处。

上一篇:游走在风中的青春 下一篇:中国·昌黎旅游风光摄影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