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阶段语文审美教学问题及方法探究

时间:2022-10-28 02:57:42

高中阶段语文审美教学问题及方法探究

摘 要:对于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来说,不仅仅是语文知识简单传授,更应该成为学生提升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增强综合素质的平台。目前高中阶段的审美教育还存在问题,解决途径:一是分阶段进行审美教育;二是利用好媒介;三是充分利用朗读的作用;四是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关键词:高中教育;语文教育;审美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0-0254-02

通过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审美培养是一种非常好的方式,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发展成熟的阶段,在此阶段注重他们的审美培养对于养成高尚的人格,树立终身学习的观点是大有裨益的。高中语文教材充满着艺术和人文魅力,入选的篇章都是人类语言艺术的瑰宝,包含了伟大深刻的思想和哲理,是用来陶冶情操的重要素材。除此之外,语文教学活动富有感染力,同时具有社会性和创造性因素,有利于美学教育的实施。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学的重要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高中阶段审美教学的重要性,可以说新课程的推广为美学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新课程明确提出了语文教学要让学生阅读优秀作品,感受艺术魅力,发展审美和想象力,在学习中体味人生和自然的多姿多彩。

从实践中来看,虽然一些诸如《荷塘月色》、《药》等传统课文没有发生变化,但是在课后要求中更加注重挖掘其审美特质。在教材中加入了大量的现当代诗歌、外国优秀诗歌,甚至是流行歌词,这些作品内容精炼,风格醇厚,让师生同时体会到美的享受。另外一些规定需要背诵的课文例如《琵琶行》、《春江花月夜》等名篇更容易发挥其易于吟诵,一唱三叹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审美想象,愉悦性情。这些变化让我们看到对于高中生审美教育的关注,体现了教材本身非常重视引导学生对于社会、自然和人类内心世界的关注。可见,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重要的目标,在高中阶段重视审美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二、目前审美教育存在的问题

首先,虽然教材提倡、教师重视,但是高考仍然像一块大石压在每个高中生身上,时间和精力都被它占去,高中的语文教育常常无奈的流于单纯解题技能的传授,审美教学被边缘化的现象十分严重,在课堂上进行美学教育变成了一种美丽的渴望,虽然新课程标准强调审美培养的重要性,但是并没有使应试教育的大环境改变。对于教师来说,很难做到兼顾教学成绩又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其次,部分教师对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导致审美教育不能贯彻执行。高中教师由于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对学生内心审美教育的重视不够,忽视学生的内心需求,只是按照自己的课程进度讲课,完成教学任务即可。这种忽视造成了审美教育的真空,教师很少指导学生进行审美阅读,课下布置的任务也大多是习题型的作业,对于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指导少之又少。这就导致学生在课下大量接触的读物都是一些武侠、玄幻、穿越等低俗小说,这些快餐性质的娱乐读物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不但无益,而且起到负面作用。

最后,由于课堂模式的僵化,学生很难对审美教学产生兴趣。语文课堂上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下面昏昏欲睡,固定的套路让学生形成了疲劳刻板反应。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教师注重了审美能力的培养,也难以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是审美欣赏的主体,如果教师不及时引导,单单是给教学结果贴上审美的标签是远远不够的。这样的结果会造成学生既不能完全吃透书本知识,又不能真正提高审美素质和修养。

三、提高高中语文教学审美教育有效性的途径

1.分阶段进行审美教育

高中阶段的三年时间,应该分阶段对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培养,高一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于审美的感知能力,重点帮助学生学会体会文章中的意境和情趣,逐步优化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高一是审美教育的基础,而且是审美教学最集中的阶段,该阶段学生的课业负担还不重,有足够的时间去揣摩体会文章的韵味,初步积累审美经验,在大脑中储存表象,增强感性认识的能力,学生才会具有审美想象的原料,才能在审美想象的工厂中加工生产出五彩缤纷的精神产品,并为高二的文学作品鉴赏奠定坚实的基础。

高二阶段重点培养审美能力。该阶段承前启后,应该将学生的审美感觉引向深入,拓展丰富意象。高二的教材以现当代文学作品为主,兼顾传统戏曲和影视文学,选读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主要时期的代表作家、作品,这些全部都是文学作品,而且以诗歌、散文、小说为主。文学本身就是模糊的意象集合体,或纸短情长,或弦外有音,或思想多面,在教材中有很多空白点需要学生想象,从而达到“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艺术效果。这就为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供了空间,为集中进行审美想象力的培养提供了可能性和必然性。随着审美想象的丰富,学生在学习中潜在的创造思维逐渐上升到意识表层,加之审美想象本身就是一种对作品的再创造,这就使学生在审美教育中培养理性思维及审美创造力成为水到渠成的一步。

高三阶段注重审美创造力的培养。经过了两年的积累,学生的思维已经具有了独立性和批判性,对于事物的认知有了自己的理解,其辩证逻辑思维与推理能力日趋成熟,智能发展上体现出渐次向以抽象思维能力发展为主的方向。而且,在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想象的共同作用下,学生对作品的深入认识达到了审美理解,逐步能从美学的意义上去体味和认识作品。作为中学的最后阶段,审美能力的提高对于学生在面对高考时,沉着应战,缜密分析是十分有益的。

2.利用好媒介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要想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没有媒介创设情境是不行的,在欣赏名作篇章时,通过一些先进的教学设备来营造情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文章的韵味,帮助他们更好地进入情境,牢牢扣住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从情感上产生共鸣。现代的教学设备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PPT集动画、图片声音于一体,电脑还可以让学生欣赏到相关的电视和电影。例如,教师在教授比较伤感的篇章时,可以用哀伤的音乐和萧瑟的图片来营造氛围,将学生的情感引入适当的情境中去,产生情感的共鸣。这种共鸣就是转化学生自觉审美的催化剂,使学生产生新的审美追求,从而深潜到作品所构筑的内部世界,领略作品所营造的美学意境。语文之美就在于它具有独特的意蕴,包含着传统的中国文字的搭配组合,产生千变万化的无穷意境。因此教师在利用媒介进行教学时,也要根据情境选择适当的背景图案或声音来创设意境。如PPT,教师一打开投影,就让学生感受到一股古朴典雅之风,那么对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非常有效果的,精心选择的背景图案和音乐能够让整堂语文课沐浴在一种高雅的韵味之中。这对于教师提前备课提出了更高地要求,教师首先要对文章有深刻的理解,然后才能根据课堂进度制作精美的PPT。

上一篇:案例教学法中教师的角色扮演 下一篇:语文学科的哲学思辨